专著:
2014,Zhu Xiaoyang. Topography of Political in Rural China, Singapore: WorldScientific;
2011,朱晓阳,《小村故事:地志与家园(2003-9)》,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朱晓阳,《小村故事(1931-97》(修订版)》,法律出版社 ;
2008,朱晓阳,《面向法律的语言混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3,朱晓阳,《罪过与惩罚:小村故事(1931-97),天津古籍出版社。
编著:
2014,朱晓阳、秦婷婷(主编),《农民城市化遭遇国家城市化》,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朱晓阳(主编),《边缘与贫困——贫困群体研究反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朱晓阳、侯猛(编),《法律与人类学:中国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陈向明、朱晓阳、赵旭东(主编),《社会科学方法与评论》,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1995,Ed. Zhu Xiaoyang and Benjamin Penny, "The Qigong Boom". Chinese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A Journal of Translations, Vol. 26, No. 2, pp. 1-94;
1994.Ed. Anita Chan and Zhu Xiaoyang, "Encounter with Legalized Illegality: LiuShanqing, the Democracy Movement, and Prison Reforms". Chinese Sociology andAnthropology: A Journal of Translations, Vol. 24, No. 4, pp. 1-96.
期刊论文:
2024,朱晓阳,《人类学:以戏剧为进路》,《开放时代》2024年第05期;
2023,朱晓阳,《“家人世界”:滇池沿岸宗教生活的语言形式》,《社会》2023年第06期;
2023,朱晓阳,《叩问生活之道——散论影像民族志的人类学理想和形式》,《世界社会科学》2023年第01期;
2022,朱晓阳,《诗性与民族志影像的田野工作:从<故乡><滇池东岸>到<老村>》,《民族艺术》2022年第04期;
2022,朱晓阳,《指向人类学的影像民族志——基于“深耕”影像民族志工作坊(第一期)的讨论》,《民族艺术》2022年第03期;
2022,朱晓阳,《本体观人:重温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新视野》2022年第1期;
2021,朱晓阳,《“浅”而“实”与民族国家认同》,《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2年第1期;
2021,朱晓阳,《基层社会空间的法:社会形态、兵法和地势》,《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1年第3期;
2021,朱晓阳,《日常语言视角的人类学本体论》,《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2021,朱晓阳,《中国的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及本体政治指向》,《社会学研究》2021年第1期;
2021,朱晓阳、刘立杰,《本体论转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2020,朱晓阳等,《访谈录:建筑学对话人类学》,《建筑创作》,第2期;
2020,朱晓阳,《日常语言视角下的社会学“本土化”争论》,《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22日;
2018,王铭铭、渠敬东、大卫·帕金、杨圣敏、张志强、江湄、朱晓阳、罗祎楠、邓小南、孙静、加娜古丽,《人类学与当代世界的危机》,《探索与争鸣》第11期;
2018,朱晓阳,《介入,还是不介入?这是一个问题?——关于人类学介入客观性的思考》,《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第3期;
2018,朱晓阳,《“城-乡两栖人”:中国二元社会新动向》,《北京日报》2018-08-20;
2018,朱晓阳,《从乡绅到中农》,《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
2018,朱晓阳,《“乡-城两栖”与中国二元社会的变革》,《文化纵横》第4期;
2018,朱晓阳、林叶,《地势、生境与村民自治——基于滇池周边村落的研究实践》,《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
2018,朱晓阳等,《“地势”及其对当地人的理解——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八十二》,《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2016,侯猛、朱晓阳、孙超、杨锦程、尤陈俊,《对话朱晓阳:法学遇上人类学》,《法律和社会科学》第1期;
2016,朱晓阳,《乡绅、“废墟”和自治》,《开放时代》第4期;
2015,朱晓阳、张庆国,《昆明尚义街6号 遥远年代的傲慢与孤独》,《滇池》第11期;
2015,朱晓阳,《地势、民族志和“本体论转向”类学》,《思想战线》第5期;
2015,朱晓阳,《乡愁在当下,空间不可逆——昆明城区改造运动中的宏仁村》,《文化纵横》第2期;
2015,李晓非、朱晓阳,《作为社会学∕人类学概念的“家园”》,《兰州学刊》第1期;
2015,朱晓阳,《电商革命消解了什么》,《金融博览》第4期;
2014,朱晓阳,《宜居城市是有钉子户的地方》,《北京规划建设》第4期;
2014,朱晓阳,《“记得住乡愁”的城市需要社会包容》,《金融博览》第4期;
2014,朱晓阳,《‘地势’与人类学调查》,王启梁、张剑源 主编:《法律的经验研究:方法与运用》,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Zhu Xiaoyang, "The Urbanization of Matter and the War of Gods". In Mark Y. Wang, PookongKee, and Jia Gao eds., Transforming Chinese Cities, London: Routledge pp. 31-47;
2014, Zhu Xiaoyang, "'Black Land', 'Sick Land', and 'Lost Land': Dianchi Xiaocun's Topography and the Problem of a Resistance Approach". Positions 22(3): 691-720;
2013,朱晓阳,《第五届“大音讲堂”人类学与诗性——以政治/法律人类学为例》,《大音》,第2期;
2013,朱晓阳、卢晖临,《城中村该何去何从》,《光明日报》2013年8月22日;
2013,朱晓阳,《法国的“水泊梁山”》,《金融博览》,第4期;
2012,朱晓阳,《物的城市化与神的战争》,苏力主编:《法律和社会科学》(第10卷);
2012,朱晓阳,《城中村改造:从“拆平重建”转向共同参与》,《中国社会科学报》1月9日;
2011,朱晓阳,《“彻底解释”农民的地权观》,《法律和社会科学》第8期;
2011,朱晓阳,《地志,不止于地志》,苏力主编:《法律和社会科学》(第10卷);
2010,朱晓阳,《“问责”本来是个好东西》,《今日中国论坛》第9期;
2010,朱晓阳、卢晖临、佟新,《防止城中村改造扩大化——由昆明扩张之路反思中国城市发展》,《共识》春刊第3期;
2010,朱晓阳、谭颖,《对中国“发展”和“发展干预”研究的反思》,《社会学研究》第4期;
2010,吕宗恕、袁端端、朱晓阳,《仇和造城》,《南方周末》2010年4月29日第C13版;
2010,朱晓阳,《西南大旱与“城市恐龙化》,《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4月1日;
2009,朱晓阳,《水利、“天助”与乡村秩序——滇池小村的地志》,《法律和社会科学》第5卷;
2009,luzongshu朱晓阳,《鱼肉昆明螺蛳湾——权力与资本的欢宴》,《共识》秋刊第2期;
2009,朱晓阳,《昆明之伤》,《共识》春刊第1期;
2009,朱晓阳,《林权与地志:云南新村个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2008,朱晓阳,《黑地·病地·失地——滇池小村的地志与斯科特进路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哲社版)第2期;
2007,朱晓阳,《语言混乱与草原“共有地”》, 《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
2007,朱晓阳,《“语言混乱”与法律人类学的整体论进路》,《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2007,柯尔斯顿·哈斯特普、 谭颖、朱晓阳,《迈向实用主义启蒙的社会人类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2006,朱晓阳,《社会科学方法观念与整体性原则——从文化深描到个案延伸》,陈向明、朱晓阳、赵旭东(主编):《社会科学方法与评论》,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朱晓阳,《纠纷个案背后的社会科学观念》,《法律和社会科学》第一卷,苏力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5,朱晓阳,《在参与式时代谈建构“性别主体”的困境》, 《开放时代》第1期;
2005,朱晓阳,《“误读”法律与秩序建成:国有企业改制的案例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
2005,朱晓阳,《进入贫困生涯的转折点与反贫困干预》, 《广东社会科学》第4期;
2005,Zhu Xiaoyang, Anita Chan. "China's Experience: A Sociological Research on Enterprise Governance and Workers Participation". Chinese Sociology andAnthropology: A Journal of Translations, Vol. 37, No. 4;
2005,Zhu Xiaoyang, Anita Chan. "The Chinese Staff and Workers' Representative Congress: An Institutinal Channel for Workplace Grassroots Interests?".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A Journal of Translations, Vol. 37, No. 4;
2005,Zhu Xiaoyang. "Misreading Law and the Imagined Homeland: A Case Study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A Journalof Translations, Vol. 38, No. 1;
2004,朱晓阳,《反贫困的新战略: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到管理穷人》, 《开放时代》第2期;
2004,朱晓阳,《施惠原则、垒大户与猫鼠共识》, 《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
2003,Zhu Xiaoyang and Anita Chan. "Disciplinary Labor Regimes in Chinese Factories". Critical Asian Studies, Vol. 35, No.4 pp. 559-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