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史 > 历史阶段

北大社会学系之历史沿革

北大社会学之发端(1916-1937)



节取社会进化之段落而研究之,是为社会状态学;若更究其嬗变,考其过去,验其未来,是为社会变态学。社会状态学,美国学者袭取昔斯宾塞之定名,称社会静学;考究各文化时代之状态,乃社会研究之幹部;设综合诸代之文化,可成社会发达之写象。社会学之鹄,在研究变态,以求进化之律,设更有进,以比较推理,求社会所努力企图,利用过去之经验,取证以往之知识,社会学更可定未来之经也。

——陶孟和“文化之嬗变”


 


     




延伸阅读 >
北大社会学系之艰难成长


这一篇狱中杂记,原是一记事的文字,但本人是研究社会学的,同时,进宪兵拘留所不久,即有社会学研究法尝试的意思。狱中生活,本来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学的题材,但这里只欲将两较为有趣的问题,加以研讨。第一,有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问题,第二,为探讨在一个特殊社会制度下个人所表现的问题。

                                                                                                           ——赵承信《狱中杂记》"社会学注释"






延伸阅读 >
北大社会学系之曲折前行


那么现在高等学校里的教师们在开展科学研究上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具体领导不够。在这半年的旅行中,我看到:凡是加强了对教师们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这些学校里的教师们也就安心工作,业务有提高,学生也满意;凡是放松了这方面领导的,教师们彷徨苦闷,情绪也多。这种区别是可以理解的。教师们当前积极要求提高业务,一有奔头就心安理得。如果积极性起来了,有了要求,不能满足,看不到用力的方向,心就乱了。


                            ——费孝通“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 ”

延伸阅读 >
北大社会学系之再起(1979至今)


今天的社会学, 包括它的科学理性的精神, 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人文思想”; 社会学科研和教学, 就是一个社会人文精神养成的一部分。社会学的知识、价值和理念, 通过教育的渠道, 成为全社会的精神财富, 可以帮助社会的成员更好地认识、理解自我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以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培养人道、理性、公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 这也就是所谓“位育”教育的过程。


                        ——费孝通“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