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鹏 “义”与法治社会建设的本土资源
——“先尽亲邻”习惯的再探讨
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2025年04期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包含着对德治与法治关系的丰富讨论,“义”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思想资源。“先尽亲邻”这一土地买卖习惯构成了识别“义”的关键视角,但民国以来对“先买权”的理解未能把握其中包含的“义”之逻辑。“先尽亲邻”强调对买卖双方主体的“义”的要求,而非对权利的分配。通过对历史和案例的社会学分析,可以发现该习惯经历了由国家法律变为民间习惯,又被法律所限制的复杂过程。“义”的逻辑带来了行动者在道德层面的自主空间,既需要司法主体的裁断,又构成法的道德基础。这一逻辑背后所包含的德与法的对立与统一,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关键词】:
先尽亲邻;义;先买权;本土资源;法治社会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