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事务 · 《五音》


五音与时间

 

《五音》创刊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但年代久远,具体的时间难以考据。时光飞逝,《五音》虽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年年如期出现在我们眼前,但仔细辨认,它的成长轨迹却是可循而动人的——无论是《五音》这本杂志本身,还是它背后的人。

今日回首,大致能从为数不多的过往期刊中拼凑出《五音》的成长面貌。从创刊到2004年,它是一本严肃严格的学术期刊,李猛、王水雄、田耕、王铭铭等人都先后在《五音》上发表过精彩的学术论文,当年的书卷记录下了他们难掩的少年意气与风华才智。2008年,受到时事的影响,《五音》的题材范围开始扩大,视野延伸至更加丰富的社会图景,这本杂志更多地成为了社会学系的莘莘学子交流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自2009年复刊以来《五音》又走过了六年的光阴。2010年,《五音》编辑部的成员由研究生转为本科生。从2014年开始尝试微信电子版与纸质版并行,鼓励大家将自己对于社会的观察体悟汇成文字,与社会学系官方微信平台一同发布文章,一群人的活力与热诚焕发在一份杂志的字里行间。

2015年着手改变之时,《五音》的定位与转型成为一道难题。编辑部的成员们尝试着自己去做专题、跑调研、写报告,但是相比以前,一群本科生做出来的东西学术性自然是远远不够。我们执念于要确定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位,但是直到真正做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你无法预料遇到什么样的惊喜,又会有怎样的困难,但惊奇本身就值得记录。一个规划好的框架可能带来死板和僵硬,而生活本就是很多的一期一会,我们又何必执念于所谓想法,而错过更多。

在电子版的《五音》里,书写的人侧重于对社会事实的调查和陈述,尽量让大家能够在情节的叙述和场景的描绘中,产生属于自己的社会学思绪,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平常琐事产生不同的思考和感悟。同时,我们也会向系里面的老师们约稿——“木铎金声”,为大家呈现出更为学术更为深邃的视角和洞察力。除此之外,对老师们的访谈、挑战杯的优秀作品展示、同学们的投稿,都一一囊括进来。我们也希望系里老师们不吝赐教,同学们踊跃投稿,不断扩大调查的范围和视角,使我们的刊物不断走向正轨,实现社会关照和学术视角的统一。

社会学系团委宣传中心、调研中心以及学术实践部联合起来组成《五音》编辑部也成为另一项全新尝试。《五音》推出将是本刊编辑部全体成员的努力成果。无论是调查采访、写作修改还是编辑排版,都有许多琐碎的细节,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此感谢全体编辑们的无私奉献,也诚挚感谢系内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

《五音》创刊虽早,传承却有所磕绊。它更像是一颗在土里埋藏已久的种子,蕴藏着社会学学子对学与思的期望。今天我们重新开始,排版编辑、印刷成册、微信推送、网站专栏,都是在给它浇水施肥,让它在关爱的阳光下尽快长出新叶长出希望。一切关注《五音》的目光都会成为我们不辍前进的动力。《五音》编辑部所有成员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它变得更好,为我们自己、为你们、更为我们共同的生活,留存下文字、故事和记忆。

《五音》在不断成长,我们也在不断成长。无论如何,未来是未知的,也是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