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生教学 · 博士生 · 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目前共有两个博士生招生专业,分别为社会学和人类学。2017年度的博士招生名额为17人。2016年社会学系修订了博士生的培养方案,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参见本版块其他部分内容的介绍。

 

一级学科名称:社会学

专业名称:社会学 专业代码:030301

 

一、 培养目标

1、能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研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学制和学分的要求

1、学制:

    普通博士生 4 年(2004开始执行)

  硕博连读生 5年(前两年为硕士培养)

2、学分要求

    普通博士生应修:18学分,其中: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3学分

    第一外语 2学分

    专业课(选修) 11学分

    硕博连读生应修:58学分,其中:硕士培养阶段40学分,博士培养阶段18学分。

 

三、博士生培养计划

所有博士生需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培养计划的制定。培养计划应对博士研究生所学课程的名称、学分、时间安排、学习和考核方式,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要求和进度安排,社会实践或教学实践,主要必读书目等作出规定。

培养计划表一式四份,一份送研究生培养办公室,院(系、所、中心)、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各保存一份,在执行过程中如因客观条件变化,在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审查培养计划执行情况。

 

四、资格考试(试行)

1、普通博士生综合考试安排在入学后第三学期

2、硕博连读生综合考试安排在入学后第一学期

博士研究生应该完成课程学习,修满学分,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学科综合考试。逾期未考者按不合格处理。

学科综合考试由考试委员会主持,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主席。考试委员会的组成须经本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或院(系、所、中心)主管负责人审核批准后,考试方可进行。考试的方式可以是口试或笔试,也可以是口、笔兼试,对博士研究生学科知识、研究能力和外语水平等进行综合考察,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级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试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赞成合格者,方为通过综合考试。

考试成绩不合格的,经考试委员会同意,三个月后可以报考一次。对补考仍不合格者,一般予以退学;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也可由考试委员会提出转读硕士学位的建议,由学院(系、所、中心)主管负责人审查,报研究生院批准。

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的具体执行,参照《北京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的暂行规定》。

 

五、论文选题

要求研究生在广泛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搞清楚主攻方向上的前沿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自己提出学位论文选题。选题应尽可能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就选题意义、前人相关成果、材料基础与实验条件、理论与方法等方面作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尽可能广泛地听取专家的意见。导师和指导小组应严格把关。

 

六、预答辩

一般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3个月以前进行论文的全面审查,即预答辩。向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师、导师和指导组成员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听取意见,确定如期还是延期答辩,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

 

七、博士毕业论文的要求

博士论文开题、论文写作规范、论文预答辩请参照北京大学研究生手册。(20067月版本)

 

八、对博士学位发表论文的要求:

博士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要求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两篇论文(以北京大学学生名义)。

 

九、博士论文的评议和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阅,规则见北京大学研究生手册。

匿名评阅通过方可安排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人组成,其中至少2为校外专家。

 

十、硕博连读要求

(一)、申请人资格

1.具有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籍(不含专业学位、单考班和延期阶段的研究生);

2.硕士入学满一年;

3.政治思想及学术道德良好,在校期间未受纪律处分;

4.硕士学位课程基本完成,必修课成绩良好;

5.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的志趣,且具备相应的基础;

6.获得原工作院系单位的书面同意(仅适用于定向、委培硕士生);

7.符合所在院系、专业和拟转入院系、专业提出的其他条件。

(二)、选拔、审批程序

各院系应根据当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确定硕博连读生名额,并按照下列程序选拔硕博连读生:、

1. 院系接受硕博连读申请。各院系根据本单位工作安排,将接受申请日期和要求进行公告(一般在每年9月份进行),要求申请人在研究生院网主页—培养下载区下载并填写《北京大学硕博连读培养登记表》,一式两份,同时硕士阶段导师以及院系同意并在《北京大学硕博连读培养登记表》,签署意见。申请人完成上述手续后附科研成果材料提交院系教务办公室进行申请登记。

2. 院系进行报名资格初审。初审工作由院系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完成,主要对申请人的资格(学习年限、学分完成情况和课程成绩等)进行考核。该工作一般应于10月中旬以前完成。

3. 院系组织初审合格者网上报名。院系教务办公室发给初审合格者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号,并组织填写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硕博连读申请人不参加博士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由院系组织的资格考试代替)。具体报名日期参见当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一般为每年11月中旬至112月中旬。

4. 院系组织资格考试。院系成立资格考试小组,对申请人的硕博连读资格进行考核。资格考试小组至少由三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职称的专家组成,并以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为主。资格考试的科目、内容、方式和时间、由各院系自定。考试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能力和条件,重点考察申请人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进行创新的综合能力,考核标准可参照该专业统考博士研究生的入学水平要求。考核结束后,考核小组将考核结果报送学院(系、所、中心)主管负责人审核。

5. 院系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审批。院系将通过资格考试的申请人材料(“硕博连读登记表”和科研成果材料)提交培养办公室进行审核。培养办公室审核通过后将名单转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院系上报材料的截止日期为当年博士研究生统考复试截止日期后两天。

6. 招生办公室确认录取。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根据培养办公室提供的名单,进行招生资格审查,确认符合招生条件的,和统考生一起颁发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一级学科名称:社会学

专业名称:人类学 专业代码:030303

一、 培养目标

1) 较全面掌握中外社会人类学、地域与族群研究及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基于对中国社会科学成就的学习,强化国际人类学界的前沿理论与方法的研修,注重社会人类学及研究的主演分支学科如社会组织研究、经济人类学、政治——法律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文化理论的学习,同时注重对于世界社会文化变迁史、近代世界体系、国家理论、社会理论的整体把握。

2) 注重学习与科研的结合:目前。国内人类学仍然急需进行学科的建设。作为一门学科,人类学在中国曾经停顿30年。进行学科建设,必须尊重学科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考虑到这一点,博士生在学科建设方面将特别注重教学和研究的结合、理论与实地研究工作的结合,主动承担学科建设的使命,进一步广泛了解国内外人类学发展的历史与潮流,进一步拓深对学科各专业领域的理解,结合教学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展开具有理论深度的专门研究。

3) 强化实地研究,拓展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应在中国境内各区域的文化与族群关系研究方面,从事时间集中的专题研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拓展海外地域、族群与文化研究的领域,同时,提高自身社会科学理论的概括能力,努力拓展研究的视野,尤其注重人类学的比较社会与比较文化研究,在脚踏实地地做好本土社会与文化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开拓中国人类学其他地域研究和比较研究的视野作出理论、方法和经验准备。

 

二、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4年;课程、理论与研究1年,专题研究1年(含3个月以上实地研究),资料分析与论文写作2年。

应修学分:共18学分,其中必修:7学分,选修:11学分。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社会人类学

1)研究内容:社会——文化人类学学说史与思潮研究、分支学科研究及社会文化理论研究等学科建设研究,社会人类学实地专题研究。

2)研究特色:注重中外理论与实地经验研究的结合

3)意义:注重学科建设意识和社会现实问题的综合研究,有助于学科发展与社会发展。

2、域研究与族群研究

1)研究内容:海内外地域社会与族群关系的理论、个案与比较研究

2)研究特色:注重地域拥护族群问题的经验与理论探讨

3)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科学的经验传统的建立及与世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互动,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提供解决抵御、族群、国际关系的参考知识。

3、文化研究

1)研究内容:文化理论、比较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研究、文化实地田野考察、传播学、民间及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2)特色:在广义文化研究领域中发展较为前沿的文化研究领域中

3)意义:有助于学科综合研究、文化理论发展及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