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人·职场路 | 系友返校做高校教职求职与体验分享
2023年10月21日下午,社会学系举办“以学术为业”教职经验分享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8届博士毕业生张樹沁、社会学系2019届博士毕业生国曦今和社会学系2023届博士毕业生何奇峰等三位系友受邀回到母系与师弟师妹们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交流。
一、中央财经大学张樹沁老师的分享
图一丨张樹沁老师正在经验分享
张樹沁老师从明确以何种学术类型为业、面试准备环节、面试后以及对于目前从事教职的感受出发分享了自身的体会。
首先是需要明确自己以何种类型学术为业。
第一做当前学术发展浪潮中更容易被关注到的议题。我们要做扎根于中国本土经验的研究,锻炼自己有更强的本土化视角。
第二做自己未来想要去的学校或者研究机构更加关注的议题。不同的学校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各有其偏好。
第三做当前师门的发展方向的课题。老师们的研究一定能代表更能产生社会学影响力的文章。在自身学术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更加关注这些研究方向。
其次,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信息收集能力。
第一我们可以参加多种学术活动,拓展信息渠道。在学术活动中增进对于目前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主题以及研究方向的关注,关注异质性的信息。
第二我们可以参加各种讲座来获取信息。对于研究者来说,应该重点关注研究什么样的方向,捕捉现有研究代表什么样的研究脉络。
第三我们可以努力去形成稳定的朋辈群体,减少内耗,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变不合理的观念,培养自己的爱好,定期对自己的生活做梳理,避免去做让自己痛苦的事情。
再其次是对于面试的一些建议。在这个部分又可以分为面试的准备环节和面试结束后的工作。
在准备面试环节我们所需要做的工作如下:
第一是要充分做好咨询工作,利用好自己已有的资源,积极寻求相关信息。比如说每年的指标和方向,都可以积极的利用好已有的校友资源。
第二是要了解好我们所想要去的机构或学校或其他类型的组织对于我们文章的要求和考核标准。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软标准。
第三是在面试过程中如果有人质疑自己的论文,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言辞一定要注意,不要破坏自己已有的关系。
在面试结束后我们需要注意的点:
我们需要多关注面试最后的结果。因为在最后结果未定时,仍然存在很多变动,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多多关注相关信息,只有到最后进入正规流程之后,我们才能说这个事情已经定下来了。
最后张樹沁老师还分享了一些关于成为教职从业者之后的一些经验。
第一是教职是一个群体活动。在博士期间我们是做研究,但当我们以学术为业之后,在做教职之后,其不是个体活动,而是群体的活动。做学术需要和很多人交流,它关系到我们是否能有稳定的学术关系。在组织内部也有人际关系需要处理。所以以学术为业之后仍然需要和大家多交流。对于部分同学认为做了教职之后就不用去和别人沟通,这是一个误区。
第二是在做教职之后,要严格遵守教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第三是以学术为业不一定就要以学术为起点,也不一定要从学术结束。现在的机构人员在有丰富的田野经验之后,也是可以从研究机构转向高校,所以对于想要从事教职的人也可以去做更多的尝试。
二、北京师范大学国曦今老师的分享
图二丨国曦今老师正在经验分享
国曦今老师从做好分内事、坚定毕业信心、认准求职目标、认真准备求职资料以及给自己适当的缓冲期五个方面向大家进行分享。
第一,做好分内事。在博士阶段,我们需要有明确计划,并按照计划推进各项工作。求职要以发表的文章为基本指标,所以有针对性的、保质保量的完成论文很重要。将自己的课程和研究结合在一起,读书和梳理结合在一起,要安排好自己的论文写作时间,做好分内事。
第二,坚定信心,力争毕业。相比于能力来说,博士毕业更需要坚定的信心。大论文的写作要有非常清晰的安排,每天坚持写,合理评估各种修改意见。
第三,在找工作的时候要认准目标。我们需要了解相关政策,了解自己本身的期待以及对生活的要求,认准目标,再有针对性的选择。
第四,认真准备,大胆尝试。在获取招聘信息的时候,除了官网上的相关信息, 也可以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去积极获取招聘的方向和指标,了解相应单位对于招聘人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认真准备,打磨自己笔试面试的各种资料。
第五,适当给自己一个缓冲期。如果第一轮没有找到很好的工作,可以权衡成本以及自己的要求和期待,考虑继续坚持找教职还是申请博士后,或者放慢脚步,慢慢来。希望大家可以有耐心,对自己有信心。
三、中国政法大学何奇峰老师的分享
图三 | 何奇峰老师正在进行经验分享
何奇峰老师从问题意识,了解求职市场基本情况、准备面试中的具体材料以及面试中的具体环节等角度来分享自己的经验感受。
首先,我们在希望“以学术为业”时,需要有自己非常感兴趣并且能够长期深耕的领域,关注自己的问题意识,要注意自己文章的连续性,尽量避免碎片化的研究。在博士期间就应该有自己深耕的领域。
其次了解一些关于求职市场上的基本情况。在简历关来说,有两篇以上的C刊是比较理想的,要么至少有一篇特别拿得出手的文章。我们在招聘过程中需要关注京内京外学校的差异。如果没有特别好的机会,也可以考虑做博士后,适当了解并不是坏事。了解信息的一些主要渠道有:学校官网、人事处网站、学校或者学院的公众号。时间上从每年的十月份就可以开始关注,年底是投递简历的高峰期。明年春节之后是面试的高峰期。
再次是早点准备面试中的具体材料。每个学校都会自己的招聘系统,且这个时间和大家撰写自己的博士论文时间是撞的,可以提前规划一些东西:简历、个人材料清单、未来工作计划。在简历方面,你有什么研究以及你的研究成果应该摆在第一位,参与哪些课题项目,在其中承担的角色以及教学工作都可以写上。简历是能够通往面试的基础,一定要认真对待。在准备寻找教职的前几年可以努力把自己的简历打磨得更漂亮。
最后是关于具体的面试环节。
面试前一定要打磨讲稿。面试是在规定时间内表现出你想呈现出来的东西,写稿的过程是一个捋顺逻辑的过程。
讲稿要有重点。首先要介绍你做了哪些研究,你的问题意识是什么,在这个大的问题意识下你做了哪些努力。其次是你能够教学生什么课,要凸显你的研究和课程之间的关系。然后要突出你的研究优势,展示在未来有一个特别强的学术规划,并且我能完成它,甚至能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学者。最后,整个过程是要知道你所投的岗位与你是相匹配的。
面试的过程中对于问题的回答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非常体现学术能力和学术功底的过程。你之前做过哪些田野,你进入田野的切入视角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你的学术经验。有的问答环节也会涉及对你研究的质疑,不能被这些质疑问住,也是研究扎实的体现。
提问环节
Q1:在北京高校求职,不同高校对于发表文章的要求大概是多少?
何奇峰老师:大部分学校都没有明确规定,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普遍是两三篇左右。你可以有你的研究领域方面的顶刊。如果你能保证自己有三到四篇文章,其中有一篇还是顶刊,基本上在今年的情况来看还是比较游刃有余。
张樹沁老师:这其实是一个水涨船高的事情,主要还是看同期的人手里有多少文章。虽然你的文章不是数量最多的,但你的文章是最适合这个高校的,我觉得这也是同学们可以早做计划的地方。
Q2:请问老师们对于发表的文章有独作、一作和二作的要求吗?
何奇峰老师:有,非常明确独作最好,其次是一作,二作除非是导师一作,如果你的文章全是二作三作四作就不太好了。
Q3:请问老师们在高校求职市场里存在性别歧视吗?
国曦今老师:我觉得是没有的,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是我认为大家还是看实力的,没有性别歧视这方面的问题,在自己的求业过程中也没有遇到有人觉得女性的学术能力就没有男生强。而且以我们北师大为例,女老师其实还是很多的。
最后,在线上和线下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和交流当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图四 | 在活动结束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