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资 > 荣休教师 > 杨善华

教师简介

杨善华

教育及培训经历

    19936月至7月在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学系访问研究;

    19931月至2月在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学系与夏威夷东西方中心访问考察;

    198810月至11月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学系短期访问研究;

    1987.9--1990.7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博士研究生,19911月获法学(社会学)博士学位;

    1984.9--1987.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 硕士研究生,同年获法学硕士学位;

    1978.3--1979.3 中国黑龙江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 轻化系 合成纤维专业(肄业



研究领域

    家庭社会学;

    城乡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



教学经验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根据自己对现象学的理解和领悟,将现象学的“积极认知”的理念引入教学,提倡“能力教学”将提升学生的能力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教学与研究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曾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上发表《“意识”、“见识”与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个现象学和现象学社会学的视角》以及《现象学的路径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等文,阐发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体会和见解,亦曾两次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



论文及著作

    1.        论文(一部分,1990年后):

    2015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社会》第1期(与孙飞宇合作);

    2015《以责任伦理为核心的中国养老文化基于文化与功能视角的一种解读》,《晋阳学刊》第5期;

    2011年,《中国当代城市家庭变迁与家庭凝聚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2010年,《田野调查中被访人叙述的意义诠释之前提》,《社会科学》(沪)第1期;

    2009年,《意识见识与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个现象学和现象学社会学的视角》,《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第1期;

    2009年,《体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广东社会科学》第1期;

    《感知与洞察:研究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社会》第1期;

    2009年,《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家庭三十年——一个社会学的视角》,《江苏社会科学》第2期;

    2007年,《关注常态生活的意义家庭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初探》,《江苏社会科学》第5期;

    2006年,《手机:全球化背景下的 主动选择》,《广东社会科学》第2期(与朱伟志合作);

    2005年,《日常生活政治化与农村妇女的公共参与》,《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与柳莉合作));

    2005年,《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社会学研究》第5期(与孙飞宇合作);

    2004年,责任伦理与城市居民的家庭养老以北京市老年人需求调查为例,《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与贺常梅合作);

    2002年,《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经营者向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乡镇政权》, 《社会学研究》第1期(与苏红合作)

    2000年,《家族政治与农村基层政治精英的选拔、角色定位和精英更替》,《社会学研究》第3期;

    2000年,《近期中国农村家族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与刘小京合作);

    1999年,《血缘、姻缘、亲情、利益现阶段中国农村差序格局的理性化》,《宁夏社会科学》第6期(与侯红蕊合作);

    1996年,《改革以来我国大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格局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与沈崇麟合作);

    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与市民消费生活方式》,《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与鄢盛明合作);

    1992年,《中国城市家庭变迁中的若干理论问题》,《社会学研究》第3期;

    1991年,《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庭生产功能的变迁》,《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2.        著作:

    201410月,《缝隙中的改革黄宗汉与东风电视机厂的破冰之旅》,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与阮丹青、定宜庄合作)

    20148《亲历现代中国:北京民众的生活智慧与情感体验》,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主编)

    2012年,《感知与洞察: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8月,《城乡日常生活:一种社会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编);

    20064月,《家庭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2月,《城乡家庭市场经济与非农化背景下的变迁》(与沈崇麟合作)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511月,《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农村的家庭与婚姻》,北京大学出版社



研究课题

    2013—2014 与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合作项目《新市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与心理适应》北大方负责人

    2009—2010与广东中山市人民政府发展与改革局合作项目《中山市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警研究》(负责人)

    2008—2010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合作项目《中国家庭的城乡比较研究》(负责人)

    2008—2010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合作项目《中国家庭的城乡比较研究》(负责人)

    2008—2010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合作项目《中国家庭的城乡比较研究》(负责人)

    2002—20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农村干群互动过程中的信任关系研究》(负责人)

    2001—2003 基金会项目《农村妇女参政研究》(负责人)

    2001—2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社会转型期城市居民家庭代际关系研究》(负责人)

    1998—1999 日本住友基金会项目中日农村养老的比较研究(课题负责人)

    1998—200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农村家庭、家族活动的现状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课题负责人)

    1997—199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现代城乡家庭研究》(负责人之一)

    1992—199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负责人之一)

    1990—1994密执安大学、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合作课题《保定市民的婚姻家庭及市民家庭中的老年人和他们的代际关系》(负责人之一)

    1987—1990 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改革以来农村婚姻家庭的变化》(主要参与)

    1982—1984 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重点课题《五城市家庭研究》(主要参与)



会议经历

    201069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强化香港家庭:跨代责任与关顾》国际讨论会,香港大学,发言题目:责任伦理与居家养老;

    2010731日,新加坡东亚研究所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联合举办的《中国社会发展与挑战国际研讨会》,新加坡,发言题目:中国当代城市家庭变迁与挑战;

    2008125日-6日,北京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主办《国家的回归: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反思》国际研讨会,沈阳,发言题目:税费改革后中西部地区乡镇政权的角色困境与应对策略;

    2008910日-12日,,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筹)、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主办《家庭: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源与责任》国际研讨会,上海,发言题目: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家庭三十年:一个社会学的视角;

    200898日-9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海,发言题目:税费改革后乡镇政权建设中的制度创新

    2008730日-31日,香港理工大学主办《全球社会中新技术的角色(“The Role of New Technologiesin Global Societies”)》国际研讨会,香港;发言题目:The Use of ICT Products and White-collarization of White Collars

    19963月,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学系主办“中国城市家庭养老与代际关系”学术研讨会;

    199382台湾促进中国现代化学术基金会主办“促进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



社会兼职与服务

    北京市社会学会副会长

     



奖励及荣誉

    201012月,北京大学“我爱我师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特别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