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影响生命
尊敬的老师们、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社会学系2021级本科生喻铃茜。四年前,我曾有幸在开学典礼上作为新生代表发言。今天,能再次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见证这个重要时刻,我倍感荣幸。
回顾在社会学系的生活,我有许多难忘的时刻。在筹备发言时,我总是顾虑自己的发言并不足以承载所有本科毕业生的记忆,所以,我想分享一些生活学习中触动我的片段,或许它能折射出我们在社会学系学习生活中的共同感悟。
今年校园开放日时,我和几位同学一起在社会学系的摊位做志愿者,为前来问询的家长和同学解答疑惑。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家长走到我们的摊位前,看到我们桌前“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标语,于是问我们:什么叫“用生命影响生命”?这个问题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一时不知道如何用简洁干练的语言回答。今天,站在毕业的节点上,我想借在北大社会学系四年的经历,尝试着重新回答这个问题。
大二时,我与两位同学一同完成了一项关于北京环卫工人的研究。我们访谈了住在北三环的环卫工人,他们的家位处街边,陈设简单,我们坐在小板凳上完成了一次次访谈。在既往研究以及大众视野中,环卫工人并不经常获得人们的赞美与理解。当我们小心翼翼地询问着他们对这份工作的看法时,他们发自内心地为这份工作感到自豪,认为自己是“城市美容师”,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津津有味地和我们讲述怎么从家乡来到这里,和我们分享工作里遇到的趣事,主动与我们谈论起毛主席“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诗句。他们的眼里总是闪烁着对生活的知足、对人生的自洽和豁达。
那一刻我深受触动——这种知足常乐、自洽与豁达好像并不总是与我同在。本科四年里,我们或许曾被优绩主义和朋辈压力裹挟;而在和这群往年之交的相处中,我深深地被他们的乐观与豁达影响——他们不再是论文附录里被匿名化处理后的对象,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具有“影响力”的生命。
当我们真切地认识到一个群体的处境,以及无穷的远方和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后,我却一度感到困惑——我作为一个鲜活的人,作为一名社会学的学习者,又能影响什么呢?
或许,“用生命影响生命”也许并非宏大的、立竿见影的行动,而是一种更加细微、持久的力量。我们开始留意街边的环卫工人,路上奔波的外卖骑手,留意那些看似寻常的日常生活,我们尝试去走近,去共鸣,去心感万象、体察社会。也许我们难以在现实中找到最优解,难以完美弥合理想与现实中的裂隙,但发现问题和透视本质的尝试已经具有了非凡的意义。我们尝试关照未被看见的群体,助人见其所未见;也尝试揭示惯常,让可见之事显现出惊奇,制造出新鲜的观照,挑战主导性的生活与思考方式,也改变研究者自己,进一步导向更富有同理心、社会责任感和致力于建设性改变的行动。我想,这也正是社会学“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奥义所在。
至此,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画上句号,我们即将带着在这里收获的知识、视角和温度,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无论未来我们选择哪一条道路,愿我们都能怀揣这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信念,尝试理解和服务社会。
最后,我衷心祝愿2025届全体毕业生前程似锦,祝愿各位老师、家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