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社会》2025年01期
【摘要】:
作为学科史研究对象的燕京学派,对其的讨论还远没有结束。本文沿着燕京大学社会学学科的发展轨迹,呈现抗战前社区研究传统的三重转换。早期燕大的社会学研究笼罩于“宗教与社会合一”的视角下,致力于社会再造。自许仕廉开始,衡量社会学学科发达的标准在于与自然科学的切近程度。作为社会试验所的清河市镇,是燕京学派“区域”研究传统的开端,将控制“自然”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在吴文藻以功能分析涵化人文区位学的理论转向促成了社区研究的学术转向后,“文化”这一无法被控制的社会恒常,成为社区研究的重心。当“功能”取代了“因果”,“比较法”取代了“实验法”,“社会的自然史”取代了以往简单机械的“社会的历史重造”,也标志着社会学真正区别于自然科学的学科地位得以确立。在此过程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从来都不是彼此的对手,燕京学派的社区研究传统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从未脱离自然,而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之上逐渐转向关于“人”本身的文化分析。
【关键词】:
自然;燕京学派;教会大学;社区研究;清河试验;
►PDF:重新发现“自然”:抗战前燕京学派社区研究传统的三重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