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人口研究》2025年01期
【内容摘要】:
随着中国第二次人口转变不断深入,居民婚前同居行为日益普遍。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22年数据,借助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婚前同居对个体初婚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并对试婚假说、经历假说、选择假说及扩散假说在中国语境下的解释力进行检验。 研究发现,有过婚前同居经历的人群,初婚的离婚风险显著更高,剔除自选择效应后,婚前同居对初婚稳定性的消极影响仍然稳健;婚前同居的文化意涵和普及程度在不同人群中差别较大,在婚前同居作用于离婚风险的过程中,出生队列和教育水平产生了显著的调节效应。 总结而言,在中国语境下,婚前同居对初婚稳定性仍主要产生消极影响,但随着同居行为在更晚出生队列和高教育水平群体中逐渐扩散,这一消极影响被显著削弱,证实了扩散假说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
婚前同居;初婚稳定性;事件史分析;调节效应。
►PDF: 中国居民婚前同居对初婚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基于CFPS追踪调查数据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