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与通知
事件与通知

2021年迎新致辞|研究生代表宋丹丹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2021级社会学系新生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21级的博士研究生宋丹丹,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代表社会学系全体研究生新生发言。

 

在写这篇发言稿时,我始终很惭愧,因为这是我在社会学系参加的第三个开学典礼,但在这个开启博士学习的仪式上,我并没有信心说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与社会学同游的7年时光里,我体会到的并不只有快乐,更多的是焦虑、痛苦和迷惘。在一段新的旅途开始之前,我尤其希望看清楚前路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于是我开始尝试回顾自己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希望记起那些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于我而言不算一段愉快的经历,不完全是论文质量的问题,而是因为调研和写作中的我始终处于一个自我内耗的状态。刚出发去做田野的我兴致勃勃,但几乎每做一次访谈、每写成一段话,我都会反复问自己:这样问可以么?”“这样写真的可以么?”“只能做成这样是不是意味着我真的不太行?到后来,自己没了力气,软绵绵地对付完了论文。硕士论文的田野和写作相对来说时间更紧张一点,需要马不停蹄地去做田野,整理录音稿,再码字。我来不及去问自己,访谈做成这样好不好,论文写成这样可不可以,时间的紧张逼迫我放下一些外在的包袱,甚至可以说帮助我心无杂念地把田野做完、论文写完。我安慰忐忑的自己,我在田野中遇到的一些人、发现的一些事情或许并不新奇,论文也很平庸,但她们都是我的好奇和探寻的结果,我至少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心力,尝试把她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她们给我带来的生命体验上的触动,呈现出来。

 

事到如今我反思这两段不同的经历,我大概明白了,本科时的状态并非是一种自我要求严格的体现,因为我所有的担心最后指向的都是得到想象中的外界的肯定,这种源于自我傲慢的动力已远远超过我对田野的好奇,掩盖了事情的本质,最后一无所获。这是一种对田野和知识的不尊重,因为我远远把通过它们表现出来的自己,看得比它们本身更重要。硕士毕业论文教会了我以前不曾体会到的事情——完成对田野的讲述和写作这件事情自有其意义,心态平和、聚精会神地努力完成一件事情亦让人感到痛快。至于自己通过这件作品所得到的评价,那只是一个附带物,而不应该成为最终的目标。

 

刚刚所说的一段不开心和一段开心的经历提醒我,之所以感到焦虑和痛苦,是因为太执着于自我,而社会学恰恰想教会我的是打开一个封闭的自我,去经历,去感受,去沿着知识的脉络完成你必将要完成的事情。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高考时填完志愿的那一刻我在想什么。站在十字路口等红灯过马路时我就在想,我刚刚好像填了一个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的专业。而这7年来,社会学带给我的种种触动从未停止,我很感激这些经历,它们让我感到丰富,笃定,而我甚至想大言不惭地说,我很想为这些触动,以及给我带来触动的知识、同门和老师负责。这大概是我选择继续读博的重要原因。至于能完成到什么样子,那与我个人的学习能力、生活经历,或者说与这个学科的缘分有关。在一段新的旅途开始时,大家都希望自己可以一帆风顺,功德圆满,但是前路漫漫,有诸多未知的困难,如果一开始,我们就是带着种种忧虑前进,那么我想,我们很大一部分精力要用来对付那个担惊受怕的自己,而忘记了自己最开始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

 

我想,我能为我的博士生涯所做的心态上的准备目前只有这一点,就是记住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带给我的感受:忠于田野和书本带来的生命的触动,以此为出发点,聚精会神地探寻知识的脉络,借此更好地达成对事物和他人的理解。希望我们都可以忠于研究,忠于对研究感兴趣和有所得的自己,而非忠于一个终将会受到外界肯定的自己。

 

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和体会,希望与诸君共勉。谢谢大家,祝大家新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