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与通知
事件与通知

2021年迎新致辞|系主任周飞舟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学第一课

 


各位老师、同学、家长和朋友们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热烈欢迎新同学的到来,欢迎你们从今天开始开启人生中一段新的里程。

 

既然大家报考的是社会学,无论你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对社会学系和社会学可能已经有相当的了解,今天作为系主任致辞,我就在这里跟大家正式介绍一下社会学系和社会学,算是大家在社会学系开始的第一课。

 

首先谈一下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地方,大家在系楼转一下,一楼是和北大有关的社会学家们的介绍,二楼是社会学系史的展板。展板的主题叫北大百年社会学。这个100年怎么算呢?展板是2016年制作的,往前算100年,是1916年的北京大学,有一位叫康宝忠的教授首次开设社会学的课,可以算作我们社会学这个学科在北大的开端。当时北大校长是严复先生,大家可能知道他把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翻译成中文,叫《群学肄言》,把社会学翻译成群学,也是我们系徽设计的主要意思。大家会看到系徽上有个数字是1922年,这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正式成立的年份,代表了我们北大社会学系的另一个传统,就是燕京大学的传统。我们现在的这个园子叫燕园,是燕京大学的校址。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是当时全国最好的社会学系之一,培养了很多在中国社会学史上光辉闪耀的社会学家,比如吴文藻先生、费孝通先生、林耀华先生、瞿同祖先生,这些大家慢慢都会接触到。当时国内社会学有一个著名的学派,叫做燕京学派。1952年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原来是在城里的沙滩红楼,是大家看《觉醒年代》那些事儿发生的地方。北京大学搬到现在的这个地方和燕京大学合并成为现在的北京大学,所以这两个学校的社会学学科也合并成了一个,但是随着院系调整,社会学学科不久之后在全国就被取消了,这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我们就不在这里细说了。直到30年后的1982年,在费孝通先生、雷洁琼先生、袁方先生三位前辈的努力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得以恢复重建。所以这么算起来,明年是个大年,是我们北大社会学系恢复重建40周年和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立100周年。1982年重建,1983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所以在座的本科生是我们系重建后的第39级学生了。北大社会学系重建后受到了费先生、雷先生和袁先生很大的影响,现在系里的老师很多都是三位老先生的学生和学生的学生。今天大家加入了北大社会学系,也正式成为了老北大和老燕大这些老先生的传人,肩负起了北大社会学系的学术传统。

 

那么我们北大社会学系的学术传统是什么呢?最好的代表就是咱们一楼大厅里那块大石头上的十六个字,是费先生的十六字。这十六个字叫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包含了费先生对社会学的基本理解,也是费先生一生学识的精华之所在。这里面既有西方社会学的理论,也有中国社会思想深厚悠久的传统。下面我就借着这十六个字和大家谈一下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的是个人和他人或者说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大家看这十六字开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讲的就是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虽然最后指向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但是这些都要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开始。这个次序、而不是这些漂亮的字眼才是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关键所在。所以有些人觉得后面两句更大气、更好听,就只讲后面两句,那就证明他不懂社会学。

 

我在前些年有好几次在这个时候要去元培学院给新生们介绍什么是社会学。我以前去介绍社会学,都是从西方社会学理念入手的。从西方社会学的传统进入,社会学处理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准确地说是个人与社会的张力和冲突。我们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做各种各样的决定,如果不假思索,会觉得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决定。比如为什么选择上北大不上隔壁,为什么选择来社会学不去历史学,等等。但学一点社会学之后,你就会觉得这些都不是你自己的决定,而是他人或社会因素导致的。比如社会学会通过大量的研究说明一个人的家庭出身、家庭地位和他上什么学校、学什么学科有很强的关系;而你将来挣多少钱,可能和学科没什么关系,但是和上什么学校特别有关系,等等。这是社会学这门学科一个特别大的魅力,就是通过社会学的学习,我们会突然感受到一些决定我们生活的外在的力量。这些外在的力量有些很明显,有些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是想不到的。你想不到的一个东西,其实在决定着你的生活。美国的社会学家彼得·伯格有一个很出名的比喻,就是在讲这样一种操纵人生活的力量。他说每一个人的生活其实就像是舞台上提线木偶的表演。你的每一个动作、你的每一次表演其实都被很多看不见的细线在操纵牵引着。台下的人因为你的表演而欢呼,你自己也因为观众的欢呼而陶醉,觉得自己很棒,但这一切是真实的吗?社会学是什么?社会学就是赋予这个木偶以生命,让这个木偶在表演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操纵他的那些细线。所以社会学能够给予大家一种洞察的力量,能够洞察决定你生活的隐藏很深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好社会学,人能够变得明智而犀利。实际上我们在很多能言善辩的社会学系学生身上都能看到这个特征。

 

但是当你变得很明智的时候,你也变得很矛盾。因为你会想自己是不是应该要反抗。你想要说,这些应该由你自己来做决定,而不是由这些外在于你的力量来决定,这样就出现了个人与社会的一个对抗。其实这种对抗也不是新鲜事物了。小孩子在家里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有逆反,社会学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像这个孩子一样,读了一些书、上了一些课之后,很容易产生这样的逆反心。我的生活为什么要由你来决定?你不让我怎么样,我就偏怎么样,我也不管事情本来应该怎么样。很多孩子在家里的逆反表现为不听话和不说话,在学校里学了很多道理之后的逆反就可能表现为别的,因为这时候对抗的不是家长而是一些抽象的力量,所以就很容易表现得不太正常,或者表现得比较抑郁。那么,这到底是不是我们学习社会学的目的呢?我们学习社会学就是要一切事情由我自己来做主,而不是由别人、由社会来做主,是这样的吗?我们说的我自己到底是什么呢?我自己做的主我自己就能负得了责吗?我自己做的这个主是欲望的冲动、卑鄙的阴谋还是审慎的决定?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有资格为自己负责和为自己做决定的人呢?当大家肯这么反问自己的时候,就过了学习社会学的初级阶段,可以去学习费先生的十六字了。因为这十六字,尤其是前面两句话,是在这个高一级的层次上讲出来的,讲的是一种中国风格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论语》里面孔子有一句很出名的话,叫做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说以前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别人。这句话你要是从字面上理解,好像在表扬现在的人,批评过去的人,但其实孔子的意思正好相反。《论语》里面这种句式很多,孔子说古之怎么样今之怎么样的时候,大都是厚古薄今,是说古之怎么样好,今之怎么样不好。所以孔子是在表扬为己,提倡为己之学。那么为己为人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如果用自己和他人对立的观念来理解,就变成孔子赞扬一些自私的学者而不赞成一些为了别人而读书的公而无私的学者,这和孔子的整体观念是矛盾的,这样的理解就错了。

 

关键的问题在于,在孔子那里,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对立和冲突的关系,而是一个感通和贯通的关系。或者说,自己与他人的界限是可以变动、推动的。当你全心全意地为他人考虑的时候、替对方着想的时候,你已经把这个人包含在自己的范畴之内了,至少可以说这个人与一般意义的他人已经不一样了。人、己之间,经过推己及人,已经把扩大了。所以我们学习社会学,是要通过学习知识和道理,学习古今人物的嘉言善行,让自己的耳目发挥聪明,让自己的心灵发出光热,不断吸取营养,让自己能够与周围的人感通和贯通,能够在社会这个水土丰沃的园地上把自己扩展出去,这就是学者为己,或者叫各美其美,这样的各美其美本身就是美人之美。

 

费先生是在清华读的研究生,当时清华社会学系的潘光旦先生是费先生的老师。潘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说童子操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者为己的核心意思,就是不能把学习的目的变成我得到了多么锋利的宝刀,我学到了多么高明的刀法,而是要不断问自己,我是不是还是一个小孩子,我会不会、配配用这样的宝刀和刀法?所以,宋代学者程子在解释孔子这句话时说: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古之学者为己,这个己不断地推广、扩大,最终能够成己、成人、成物,所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今之学者为人,不从自己做起,不反思自己,或者陷于不切实际的空想,或者沉溺于求宠要誉的名利场,最终丧失了自己,当然也不可能为别人、为社会做出真正的贡献了。

 

最后祝同学们学习顺利,都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