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与通知
事件与通知

回顾|午间学术报告会·技术治理的制度逻辑讲座顺利举办


2021618日(周五)中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理科五号楼201会议室举办了一场午间学术报告会,此次报告会也是社会学系党史学习教育社会大家谈·百年党史与社会变迁系列讲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讲座主题为技术治理的制度逻辑,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黄晓春教授主讲,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教授担任主持人,社会学系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黄老师先从三个小案例看技术治理的深层机理,这些案例分别是:在城市一门式政务中心的背后,存在异常、激烈且隐蔽的技术竞争,这涉及到政府部门的的分别;在作为社会治理平台的网络空间方面,第一轮公众参与平台目前都开始步入转型期,而新平台正呈现出越来越稳健的发展势头,这指向的是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故事。

第三个案例是在上下级政府关系领域,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围绕着传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具体来说包含专网专线(专网专机)技术的出现、公众感知评价技术以及无感评价技术,借由这些新技术,上级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下级政府的轨迹数据和属地公众意见信息。

 

 

黄老师进一步指出,当我们超越单纯的技术应用,注意到新技术与既有治理体系复杂互动过程时,有理由认为技术治理的实现从根本上涉及到当代中国治理转型多个领域的制度性嵌入问题。展开来讲,中国条块政治其实是一种科层体系内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制衡的复杂制度逻辑,这会导致数据共享中的初始数据的有限分享与标签数据的例外,以及数据协同生产中的高度依赖中介机制。

就政社关系与技术治理而言,由于提高社会自我组织能力与降低不确定治理风险这一对难题,社会领域的技术始终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目标,以渐进式改革为基本特征,并且严格区别赋权领域。最后在上下级关系中,黄老师表示在此领域上级政府正通过持续的投入改变情况而不是受已有定式的局限。

 

 

在最后一部分,黄老师总结并展望未来,表明上述梳理意味着我们对当代中国城市技术治理的思考必须置于一种总体性的理论框架中。尤其是需要注意到技术治理与基层民主改革、公共资源配置机制、政府体制转型之间的复杂关联,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机制。

总体来说,对于技术治理既不应抱有全新变革的预期也持有旧瓶装新酒的简单批判,揭示其影响既有治理体系的模式与机制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巨大挑战。

 

 

本次讲座持续了约一个半小时,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在讲座尾声现场师生围绕各自关心的角度就讲座内容提出问题,针对大家的提问,黄老师一一解答并展开友好的交流与互动,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文字|姜凤姝

图片|姜凤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