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与通知
事件与通知

2020年迎新致辞|研究生新生代表


尊敬的各位老师、师兄师姐,亲爱的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系20级硕士研究生王思凝,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作为研究生新生代表,和大家分享我即将步入研究生生活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其实这半年,看着身边的一些同学已经开始入职,过上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生活,我有时会暗自庆幸,自己续上的研究生就好像又多了几年缓冲期,甚至常常会有一种只是要接着读大五的轻松感。可事实上,就像这场开学典礼的仪式在告诉我们的,人生一个崭新的阶段正在来临,它既然预示着新的开始,便也同时意味着与过去的某种断裂。我所沉浸的舒适的想象,不过是一种错觉。

 

虽然,如同本科一样,我们仍然可以在学生的身份标签下获得很多便利与自由。但是,研究生阶段无疑是将我们推向了更深度的学术历练与社会生活。等待我们的,是校园里各类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强化,是田野中更多更深地同他人建立连接与交往,还有走向职场的试验和预备。

 

就学习而言,本科的时候,我们可以酣畅淋漓地读完一本精彩的研究,只是梳理它的核心思想、记录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就能完成一篇还算可以读书报告,或者是经过一次十分短暂的田野调查,写成一篇实质上并没有多少理论贡献的调研报告,也可以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可以说本科给予的宽容与呵护,让稚嫩的我们拥有了可以萌芽的空间。而研究生所面临的,则是如何经过严格又专业的训练,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者。这意味着,当我们开始更长期和深入地扎进田野,更细致苛刻地啃一本理论著作,当我们开始直面那些细微琐碎而庞杂的一手材料,当我们艰难地想将那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曾经读书时灵感与热情得到激发的兴奋感,完成备受称赞的小论文的得意感,等等,或许都会被淹没和遗忘。但是,也许我们正是要通过这个过程,去体会一份有价值的研究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去发现它背后需要多么扎实和深厚的功底。我想,比起片刻的兴奋感与得意感,诚恳而扎实地劳动,以及在长期的坚持中一点一滴地体会到收获和回报,才是推动我们持续研究的根本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更深的挑战,是虚荣的试探。从事学术性的活动,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首先感动自己。一方面将学术标榜为与名利脱节的纯粹事物,另一方面又以我们投入的劳动量与获得的成果来营造自身,比如读过多少本书,去过多少次田野,有过多少篇发表,甚至有时候是比别人多知道一些什么东西。但是,学术实质上伴随着更强的关于的诱惑,寻求知名度,寻找与旁人比较的优越感,无一不在侵蚀着读书、做研究的本心。而且这一点不仅仅是关于学术,生活中如果无法保持对虚荣的警惕,也很容易迷失在意见中,失去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乃至成为一个膨胀的人,看似强大,实则脆弱不堪。只有诚实地面对自己,才能抛开那些外在的光环和虚假的缺陷,意识到自己真正的位置。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努力让自己对事物保持真诚朴素的心态,同样是需要我们好好完成的功课。

 

以这样一种朴素的心态面对学术和生活,同时也意味着在与他人、与书本的具体而自然的关联中理解社会与世界。可能我们会发现,学术的世界涉入地越深,越会接触到更多由抽象概念组织起来的话语体系和世界观。在我们的功力还不够深厚,还没有充分接触更广的社会生活时,知识有时候很容易变成完全外在于我们的东西。但是,老师和师兄师姐常常告诫我们,在做田野时,不能简单地用抽象的理论体系去剪裁鲜活的社会世界,否则会使我们与真实的社会越来越远。老师们还常说,本质上,生活与做田野没有特别大的不同。在田野里我们学到,进入访谈对象的生活世界去理解他们的行动逻辑,以及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这些与生活中我们处理自己的问题完全相通。读书也是这样,那些真正能够启发你的内容,大多是你自己生活中有亲近感的问题。所以说,无论我们的方法掌握得多么纯熟,理论学习得多么精深,始终要不断回到具体的关联和自然的情感。它或许来自我们同老师、家人、朋友的交往,或许来自与不同年龄身份的田野对象的交流。在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经验中,我们得以汲取向学、为学的活力与灵感,而知识也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养料。

 

此外,研究生在学业上的转变与突破,其实还伴随着更深重的责任。我大一时还是一个完全的社会学小白,后来每个暑假跟着研究生师兄师姐到安徽和广东做调研,他们教我如何与人聊天、提问、打交道,对我的一些不周到的做法提出意见,还有读书会上带我读书,给我的论文提出中肯的修改建议,等等,可以说他们的熏陶和教诲对我的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因此我想,未来的我们除了仍然要继续虚心学习、提升自我以外,也应该像前辈们那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更多地承担起对身边人的责任。光是主动地对后辈给予关怀,还要为导师分忧,在感念中回报那些教导、帮助我们的人。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将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那无比珍贵的师生、同伴的情谊。

 

最后,祝愿我们都能把握好这段宝藏时光,今天分享的这些想法,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