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题目
|
指导老师
|
所获奖项
|
2015 第二十四届 同时获得“王选杯”
|
黄诗曼 樊仁敬
陈叙同 刘欣羽
|
看病、分家与养儿防老
——对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
周飞舟
|
正赛三等奖
|
张 颉 宋鑫淼
王馨雨 关山月
|
亲疏有别:老年人社区参与中的社会特征
——“星光计划”为何遇冷
|
周飞舟
|
正赛二等奖
|
邵 嶷 马旖浓
|
“于无声处听惊雷”
——多元视阈下邻避效应解决途径与风险管控方式研究
|
高 翔等
|
跨学科特等奖
|
王 位 樊欣然等
|
雾霾红色预警的环境信号效应
|
方 文
|
跨学科一等奖
|
黄诗曼 曾筱萱
樊仁敬等
|
真实世界中的理性决策与选美博弈
——以北京大学学生为例
|
(无)
|
跨学科二等奖
|
林 楠 龚嘉琛
刘 楠 周 航等
|
指尖上的沉溺
——大学生沉溺微信朋友圈的原因和社会心理后果调查
|
方 文
|
跨学科三等奖
|
邵 嶷 刘思嘉
黄诗曼 陈思玉
|
“热词巴别塔”
——北京大学师生对网络流行语言的理解偏差研究
|
卢云峰
|
特别贡献特等奖
|
何家鑫等
|
对网络语言特征以及师生使用网络语言差异之初探
|
田 丽
(新媒体研究院)
|
特别贡献一等奖
|
黄诗曼 曾筱萱
李澄一 李彧强
郭 钰 宋曼嘉
|
高校学生创业项目成长路径与社会支持网络建构的研究
——以北京大学为例
|
程 吉
(北大产业技术研究院)
|
特别贡献二等奖
|
2014 第二十三届
|
任鹤坤 周瑞宇
杨舒晗 苑子文
|
情理之治:基层信访办的运作逻辑
——北京市A乡“无理上访”的案例分析
|
周飞舟
|
正赛特等奖
北京市特等奖
全国特等奖
|
曾彦琪 于晓萌
蒋紫晗 王子宇
周玉婷
|
同妻困境与博弈解局
|
方 文
|
五四正赛二等奖
|
梁维聪 黄曰诚
罗 曼 倪笑君
蒋丹凝
|
风险与正义:中国语境下邻避设施的空间分布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
|
刘 能
|
正赛三等奖
|
王思明 陈叙同等
|
中国式网络购物狂欢节动力机制建构与实证研究
|
卢云峰
|
跨学科特等奖
北京市一等奖
全国三等奖
|
周凌岳 张 劼
宋鑫淼 刘 璇
|
茶壶中的风暴:网络生态下的异议运动分析
——以“燕京学堂”事件为例
|
卢云峰
|
特别贡献特等奖
|
庄秋玲 何紫芊
王嘉钰
|
高校宿舍文化创建与传承研究
——以北京大学为例
|
王太芹
(宿管中心)
|
特别贡献二等奖
|
罗 祎 方田野
何李霸 郑 彪
陈叙同 向 鸿
戴瑶函 王嘉钰等
|
北京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学生认可度研究
|
张庆东
(学生工作部)
|
特别贡献三等奖
|
2013 第二十二届 同时获得“王选杯”
|
张芩珲 张 楠
陈绮筠 刘 硕
颜青琪
|
秩序与自由:城市公共空间下的身体表达与文化实践
——基于海淀区某广场舞团队的实证研究
|
李 康
|
正赛一等奖
|
牟思浩 裘一娴
李 静 廖梦莎
孙小淇
|
粉丝化社会中的社会运动之可能
——一项关于“肤浅”与“深刻”的EXO粉丝站研究
|
孙飞宇
|
正赛一等奖
|
张瑞辰 胡凤潮
张雨晴
|
群际冲突与共生——空间视角下的上访问题研究
|
刘 能
|
正赛二等奖
|
何奇峰 董婧嘉
朱垚颖 田露露
麦联俊 石瑞琳
|
不倒的集体化 --论刘庄的经济 制度与村民的实践和互动
|
周飞舟
|
跨学科特等奖
|
贾晗琳 王志杰
张君榕等
|
六十年发生:从隔离到开放
——一项基于国家与社会互动视角的麻风村个案研究
|
郭金华
|
跨学科二等奖
|
赵晓航
|
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与高校学生就业选择
——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本科生调查为例
|
周飞舟
|
跨学科特等奖
|
陈红宇 吉砚茹
任鹤坤 丛 雪
|
“赤诚之心”: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互动模式研究
|
方 文
|
特别贡献特等奖
|
阮航清 刘永博等
|
北京大学学生网络基本素养调查与研究
|
王秀丽
(新媒体研究院)
|
特别贡献特等奖
|
范鹏程 孙朔晗
陈 洁 王志杰
张 恒 郭奕冲
蒋 鑫等
|
北京大学网络素养调查研究
|
刘 能
|
特别贡献二等奖
|
达 祺 陈 洁
宗泽伟等
|
编辑岗位胜任力素质建模
|
刘爱玉
|
特别贡献二等奖
|
贺 凌 黄 林
颜燕华
|
高校志愿文化建设研究
|
邓 锁
|
特别贡献三等奖
|
吴少媓 贾晗琳
王梦蝶 张 彦
韦晓丹
|
北京大学学科优势比较
|
孙飞宇
|
特别贡献三等奖
|
2012 第二十一届 同时获得“王选杯”
|
胡璟怡 张靖华
张艺宁
|
微观社会空间内的群际博弈策略
——基于人大东门地铁口贩证现象的实证研究
|
刘 能
|
正赛特等奖
全国二等奖
|
董春峰 卢 凯
刘小天
|
符号暴力与既有秩序的再生产
——以北大建筑农民工为例
|
方 文
|
正赛一等奖
|
党 珂
|
打造复读旗舰:北京某民办复读培训机构的经营之路
|
|
正赛二等奖
|
张芩珲 张 楠
陈绮筠 刘 硕
颜青琪
|
迈向“女强人”时代
|
刘爱玉
|
正赛三等奖
|
汤 澄 毛一凡
|
“您好,请出示有效证件”
——北京大学保安群体冲突的形成及应对策略
|
刘爱玉
|
正赛三等奖
|
胡璟怡 何奇峰等
|
第57支花的困惑——穿青人问题现在研究
|
方 文
|
跨学科特等奖
|
杜一凡 胡璟怡等
|
北京市停车难问题市场化解决机制探究——私有停车资源错时交互利用平台构想
|
周飞舟
|
跨学科一等奖
|
2011 第二十届 同时获得“王选杯”
|
田志鹏 邝继浩
罗晓亚 李昌琦
封之颖 吕 帅
|
社会转型时期的职业声望评价
|
刘爱玉
|
正赛特等奖
|
张 媚
|
统治意志的民间书写
——从明清小说看理学正统的底层传播
|
卢晖临
|
正赛一等奖
并推为校长基金作品
|
范志英 王 晨
胡 晓
|
从精神病人的社会关系看乡土社会的庇护机制
——以Z村和H村为例
|
郭金华
|
正赛三等奖
|
邝继浩
|
法西斯:除魅与造神
|
孙飞宇
|
正赛三等奖
|
2010 第十九届
|
张好雨 刘 锐
张勇军
|
徘徊在城乡边缘的“候鸟”:危机语境下返乡农民工去留困境的解读
|
卢晖临
|
北京市一等奖
|
翟宇航 宋 岳
|
制度模糊中的法外生存
——基于小产权社区的信任研究
|
刘世定
|
正赛特等奖
北京市二等奖
|
李蓝天 李 翃
|
同样的抗争不同的结局
——对L纺织厂两次群体性抗争的分析
|
张 静
|
正赛特等奖
|
徐仙萍
|
村落纠纷解决中的作用机制
|
鄢盛明
|
正赛一等奖
|
齐 群
|
整体性的生活
|
王铭铭
|
正赛三等奖
|
蒋 拓
|
“农民上楼”的社会后效
|
卢晖临 周飞舟
王汉生
|
正赛三等奖
|
2009 第十八届
|
陈慧萍
|
“集体气候”视角下的志愿者认同
——对一个公益基金志愿项目的个案研究
|
|
特等奖
|
林芳芳 熊 锦
贺 超
|
同在蓝天下:城市流动人口对子女的教育期望研究——基于北京 宁波等地的田野调查
|
秦明瑞
|
特等奖
|
徐仙萍
|
常住型访民的生活——基于群体动力的研究
|
王思斌
|
特等奖
|
洪沁川 周燕华
|
变革中的传统网络:市场化与新社会空间的生成
——以北京黑车司机为个案的社会调查研究
|
|
特等奖
|
强子珊 雷凯萌
谢琳璐
|
打工婚姻与中西部农村的非农化
|
杨善华
|
三等奖
|
刘静东
|
集体经济何以为“公”?
——对L村“集体经济”的尝试性解读
|
卢晖临
|
三等奖
|
2008 第十七届
|
陈慧萍
|
交叉分层:对一个长三角社区工厂劳资关系的尝试性解读
|
|
特等奖
|
秦长运
|
连带团体:“双重缺失”下乡村公共产品的提供
——基于华北西村修路事件的分析
|
张 静
|
特等奖
|
郝欣欣
|
沉默背后的武器
——以H省T市农民工群体为例
|
|
三等奖
|
2007 第十六届
|
刘 爽
|
部分群体资格:高校学生入党经历研究
|
方 文
|
特等奖
|
房 瑶 鲍程亮
|
压力、资源与行动
——阜新市下岗矿工生存策略研究
|
卢晖临
|
一等奖
|
2005 第十四届
|
纪莺莺 凌 鹏
张秋实
|
制度体验与白领想象
——一项关于社会分层的探索性研究
|
杨善华 张 静
|
一等奖
|
姚建文 王路璐
陈怡平
|
一个超级村庄的“分家”
——以华北D市郊区K村为例
|
杨善华 邱泽奇
|
一等奖
|
宋 倩
|
权宜型求生者
——现阶段中西部地区乡镇政权的职能困境与应对
|
杨善华
|
二等奖
|
2004 第十三届
|
沈 旭 张 帆
|
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新动向
——后现代语境下的大学校园亚文化
|
佟 新
|
全国一等奖
|
李 丁
|
过程背后的结构
——透过一个征地案例看农村基层社会结构及其发展
|
杨善华
|
一等奖
|
孙铭微 孙丁丁
廖衍杨韬
|
需求的诠释
——北京餐饮业女性农民工需求满足的理解方法论诠释
|
程为敏 刘爱玉
|
二等奖
|
2003 第十二届
|
陈 超 曹理达
|
变革社会中的家族:吸纳与避让
——通过民主选举对山西D县Z村家族变迁的一项调查
|
唐 军
|
一等奖
|
方 辉
|
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民行为偏好的变迁
——恩施州的一项实证研究
|
刘世定
|
一等奖
|
2002 第十一届
|
傅勇江 刘雪婷
|
民营企业主入党意愿调查报告
|
张 静
|
二等奖
|
孙 龙
|
程序运作 政治动员与选举竞争性
——吉林省5县40个村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
刘世定
|
三等奖
|
章邵增
|
宗教内在化过程模式之探索
——以基督教北京诸教堂之信徒为例
|
高丙中
|
三等奖
|
2001 第十届
|
高洪山 张 琳
|
风险规避与资源赋予
——一所打工子弟小学生存空间扩展的策略分析
|
|
二等奖
|
尚 丹 黄 倩
|
无“网”不胜--私营企业家的成长探析
|
|
二等奖
|
田 耕 周 晖
|
职工群体分层与认同差异——对沈阳市两企业改制后职工内部群体的相互认同的经验研究
|
|
二等奖
|
2000 第九届
|
宋 婧 张 敏
|
多重角色的政权经营者
——乡镇企业改制过程中的镇政府角色模式研究
|
杨善华 张 静
|
二等奖
|
樊 志
|
村庄政治与空间建构——对山西贝村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解读
|
杨善华 张 静
|
二等奖
|
张闫龙 彭铟旎
|
诉冤——一起乡村刑事案件的社会人类学分析
|
王铭铭 谢立中
|
三等奖
|
1999 第八届
|
史 征
|
|
|
一等奖
|
常 姝 李 璐
|
|
|
一等奖
|
谢 铮
|
|
|
二等奖
|
许敏敏
|
变迁中的集体本位和家本位
——浙东慈溪钱王村代际关系研究
|
杨善华
|
三等奖
|
第七届及以前
|
欧阳觅剑 王列军
|
社区的构成
|
|
全国第六届二等奖
北大第七届一等奖
|
郝津京
|
两家石油企业生活后勤体制变革
|
|
全国第五届一等奖
|
项 飚
|
城市社会成长与民工问题——以广东东莞为个案
|
|
北大第四届一等奖
|
项 飚
|
北京“浙江村”调查
——对社会转型中一个自发城市化群体的初步研究
|
|
北大第三届一等奖
|
注:表中所录均为校级三等奖及以上参赛作品,部分作品囿于资料不完整和信息缺失严重而未在此列,如能提供相关资料,我们不胜感激,
请联系网站后台。部分其他院系和部门的作者和指导教师也由于记录不足在表中未予罗列,还请谅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