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与通知
事件与通知

纪要 | 午间学术报告会:“差序格局:一个理想类型的建构与阐释”


一、讲座简介

20231013日中午1215,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23秋季学期第一期午间学术报告会在理科五号楼201顺利举行。

本次报告会由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雪光教授担任主讲人,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教授主持。周雪光老师以差序格局:一个理想类型的建构与

 

 

 

阐释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超过百名校内外师生及访问学者线下参与本次报告会,现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

二、讲座纪要

讲座伊始,周雪光老师指出自己的研究兴趣思考路径从中国的官僚体制现象入手将宗族/家族制度作为前者的组织基础,最后在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层面深入到差序格局概念内容及其意义的探讨。

通过对费孝通先生以来相关文献的梳理,周雪光老师指出差序格局概念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特征具有强大解释力在其它国家的社会文化中也存在着类似现象。周雪光老师继而引出了自己的研究问题:为什么差序格局得以在中国社会坚持下来?差序格局刻画的社会关系何以反映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这一概念对认识中国国家建构及其官僚体制有怎样的意义?

 

 

 

借由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周雪光老师将差序格局建构为一种概念工具和理解视角。

自我中心、亲疏有别、身份基础,是这一理想类型的三个基本特征:自我中心,即以自我出发确定与他人的关系,蕴含着多中心的意涵;亲疏有别,即社会关系因自我定义之社会距离的变化而不同,存在差异性对待的意义;身份基础即血缘、宗族、婚姻等内容,具有边界清晰、信号明确、存续持久的稳定性。对差序格局的认识需要从前述特征三位一体的整体性视角理解,缺一不可

随后,周雪光老师比较并讨论了差序格局同血缘、地缘、业缘等理想类型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特别是强调与自上而下视角的修齐治平/家国主义概念之差别,指出差序格局是理解世俗社会和日常实践的核心概念。

第二部分,周雪光老师将差序格局的渊源定位于宗族/家族制度

中国宗族的基本特点,是以恩情为基础、自我中心的父系世代差序结构它集中体现五服图为代表的丧服礼制。差序格局正是建立在中国宗族/家族制度之上,通过观念和习俗的日常生活实践成为组织起来的文化资源,并凭借拟家族制度得以扩展和延伸。

以余英时先生对清伙计制度的研究、孔飞力先生对中国移民的研究等为例,周雪光老师指出,构筑于宗族基础之上的差序格局成为组织资源,通过类比机制演变为拟家族制组织机制,并促使亲亲关系所支配的制度要素扩散和延伸至社会不同领域。

最后,周雪光老师就差序格局和中国官僚制二者关系做了延伸探讨。

他指出自韦伯家产官僚制模式开始以列文森、余英时为首的学者关注士人身份集团身上的士大夫精神。但借由差序格局这一理论之镜,中国官僚制不仅存在以皇权为中心、以正式关系为着眼点的家产官僚制面向,还存在稳定基础上非正式关系为特征的差序格局面向。因此从差序格局看中国官僚体制,我们可以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

 

 

 

三、点评与讨论

讲座结束后,主持人周飞舟老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与点评。他指出,周雪光老师的工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概念澄清工作,将差序格局建构为分析性概念而非实体关系集合二是视角创新工作将差序格局费孝通先生晚年对心态问题的关注勾连起来,从日常生活和世俗世界的维度研究中国官僚随后,在场师生身份稳定性婚姻家庭新现象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化传统差序格局同现代社会普遍主义要素之间的关系、差序格局与虚拟团结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交流。在近半个小时的热烈探讨后,本场午间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

 

 

 

文字 | 伍一凡、曾晨妤

新媒体编辑 | 陈小迪

摄影 | 高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