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与通知
事件与通知

2023年迎新致辞 | 研究生新生代表简志在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图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我是社会学系2023级硕士研究生简志,很荣幸今天能够作为研究生新生代表发言,虽然今年七月份我刚刚在社会学系完成我的本科学业,但我入学北大其实已经有六年了,这六年里,无论人在不在燕园,我都始终浸润在社会学的智慧之中,也依靠着专业所学撑过了一个又一个坎儿,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和思考。

六年前,大概也是这个时候,在我们开学的第一堂班会上,班主任凌鹏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篇文章,希望我们认真研读领会。文章的内容是1922年梁启超先生应苏州学生联合会要求做的一场演讲,可能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也都有所耳闻,它的标题是《为学与做人》。

在这篇演讲中,启超先生认为,我们的专业无论是数理化、还是文史哲都不过是做人所需要的一种手段,哪怕把这些知识都学得精通,能不能成个人还是个问题。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将人类的知、情、意三部分心理培养达到圆满发达的状态,就是知、仁、勇。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不惑、不忧、不惧既是教育的方向,也是我们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人。

我已然忘记第一堂班会课上发生的其他事情,但老师分享的这篇讲稿和读罢之后内心的触动至今让我印象深刻,过去几年里我也常常翻出这篇文章来看,常读常新。启超先生对做学问目的的追问和解答,以及初到社会学系后老师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传达给学生的人生思考,成为了我对知识、学问,对北大和社会学最初的印象。

在本科阶段,我们自由地在通识教育的海洋里漫游,在跨学科的对话中惊叹于思想火花碰撞的魅力,无论是独自阅读、上课听讲还是与老师同学对话、参加田野实践,在这些过程中所带来的乐趣与灵光乍现始终是求学路上最让人畅快的回忆。然而,我们的求学和成长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这条路上同样布满了荆棘,面对未来不确定的人生道路,每个人都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是寻找某一种确定性然后以此安身还是拥抱更加多样的可能性?

大三结束后,我决定去参军,成为了人民军队从北大征兵以来社会学系的第一位男兵,这是一个有些艰难但也十分光荣而值得的选择。首先,它是一段非常特别的田野经历。纵观历史,社会学家关于军事权力这样特殊社会组织的分析和讨论几百年来绵延不绝。无论是马克斯·韦伯关于科层制、领导力与权威类型以及音乐在社会文化中作为一种集体心灵的讨论,还是莫里斯·雅诺维茨认为全志愿军制度如今更加符合劳动力市场日趋增长的一种职业取向之分析,这些社会学知识都让身处军营田野的我倍感亲切而振奋。和一般的田野过程一样,在军营中我也坚持阅读、思考和记录,收获了一段充实的田野经历。但是,对我个人而言,它带给我的收获远不止于此。正是在这段艰苦而特殊的军营时光里,某次读到周老师在毕业典礼上的寄语,再次告诫我们要回顾孔子最初的教诲——“君子不忧不惧。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通常会产生忧虑和恐惧,但这种忧虑和恐惧实际上来自于内心的不安,来自于外在的利害得失,这些阴晴不定的情绪变化其实是内心膨胀的欲望所引起的。而我们需要内省不,才能够外不至。

 

严峻的环境考验让我有些迷茫焦虑,甚至失去定力,而老师的教诲春风化雨般地在那一刻点醒了我,越是面对困难和挑战,越要直视自己的内心,只有内心安定,才能不计得失,才能不忧不惧。这次触动再次敲击着我的内心,仿佛是与几年前和社会学系初遇时读到启超先生演说的那个时刻产生了奇妙的回响。从此,这些学问便更深地刻入到了我的内心,在我忧虑困顿的时候提醒我,同时也帮助我纠正方向,继续前行。

如今我又将以新的身份开启在社会学系的学习时光,在研究生阶段,我们无疑在学术道路上会面临更多的困难。无论是文献阅读、田野访谈、论文写作还是其他工作,无一不对迈入更上一级的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争取做到不惑、不忧、不惧,这仍然是我在此刻面对新生活来临时笃定的方向,而学界前人早已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一年前我曾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决定在北大继续学习社会学?此刻站在人生路上新的起点,前路依然充满艰难和变数,但当初迷雾中的方向逐渐变得确定而清晰,我想再次借用启超先生在百余年前的回答,我们为的是继续修炼自己,为的是继续学做人

以此与诸位同学共勉。

 

最后,祝大家开学快乐,谢谢大家!

新媒体编辑 | 梁邱园

审核 | 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