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8日下午,社会学系全体师生党员在二教411教室共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来斌教授以“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解析”为主题为带领全系党员师生解读二十大报告。社会学系党委书记查晶主持报告会。
孙来斌教授结合参与二十大报告起草前期相关工作与学习的思考和感受,与师生党员总结分享二十大报告中22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对报告中这些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产生的历史脉络、时代特征以及与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一脉相承的紧密联系进行深入阐释和剖析。
孙来斌教授首先回顾了大会主题、“三个务必”与新时代十年的三件大事,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走过百年奋斗历程后,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形成的“踔厉奋发,笃行不息”的新气象、新要求。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论断体现了党中央对于“三个为什么”不断深入的认识过程,以及其背后丰富深刻的思想逻辑和指向不断明确的现实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与时俱进的中国大地实践的时代特色,中国化和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焕发生机,永葆活力。孙老师谈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时,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怎么能以及如何实现“两个结合”进行深入阐释,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具有相同相近相融之处,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而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初心等传统文化思想也充实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概念判断。
孙来斌教授逐一分析了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未来五年的工作部署。在进一步解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应有之义是人民民主”这一延伸论断时,回顾了学界关于民主的研究争鸣,指出报告强调“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多种多样,中国的协商民主、“全过程民主”适合中国的历史现实与传统,最适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现状。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孙老师讲到,自十八大报告以来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这一说法,二十大报告的相关论述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希望进一步弥合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制度摩擦和结构摩擦,并认为解决世界性的问题需要超越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乃至意识形态的差别,不搞模式输出,而是强调命运与共、互利共融,自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报告最后,孙来斌教授谈到习总书记多次在党的工作报告中勉励青年,党和国家事业要后继有人,青年强则国家强,他借用二十大报告的内容勉励在场青年党员,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党委书记查晶代表在座师生感谢孙老师带来的精彩凝练的报告,她表示,孙老师的报告让师生党员对二十大报告中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战略部署及其中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时间逻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查晶书记对接下来一段时间全系师生党员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工作提出要求,她强调,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系党委要求各师生党支部要以丰富的形式积极组织党员学习,开展各类实践,将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全体党员要认真开展学习,读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二十大报告的精髓。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教师党员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产生一流学术成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学生党员要以总书记的嘱托为动力,励志勤学,艰苦磨练,加入到为国家发展而奋斗的队伍中,用扎扎实实的努力与卓越的成长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