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与通知
事件与通知

2022年迎新致辞 | 系主任周飞舟:社会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图片

各位新同学、家长和老师们,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社会学系对2022级的同学表示最热烈、诚挚的欢迎,欢迎你们加入北大社会学系这个大家庭!

大家都知道,今年对社会学系是个大年,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重建40周年和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系100周年。北大社会学系1982年恢复重建,83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今天来参加开学典礼的本科生正好是第40批学生。社会学系也举办了一系列以网上为主的庆祝活动,大家可以去看那个叫北大社会学的公众号,里面有一百年来从燕京大学到北京大学各个时期社会学前辈的学术作品和回忆文章,相信同学们看了之后,不但会更加了解北大社会学的百年历史,还能深深感受到北大社会学代代传承的一种精神气质,这种气质,就是始终扎根中国大地,紧贴中国国情从事社会学研究的气质,用费孝通先生的话来说,叫做从实求知

24年前,北大100周年校庆的时候,费先生在北大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做《从实求知录》,算是对北大生日的献礼。费先生说:从实求知这四个字表示了我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实际生活,就是人民发展生产、提高生活的实践。从当中求到了之后,应当再回到人民当中去。从哪里得到的营养,应当让营养再回去发挥作用。中国人讲知恩图报,我图的就是志在富民。

费先生的从实求知是他对社会学的基本认识,背后蕴含了两层重要的含义。第一层意思,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志在富民,而志在富民是知恩图报,是社会学对其认识来源的回报。社会学的认识,从根本上来说是从人的实践中来,是对实践的理解和领悟,而判断这种理解和领悟是否可靠的标准不在别处,只能是在实践中;第二层意思,费先生用回报字来讲一门学问,并强调这是他的科学态度,这点出了社会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从事社会学研究的研究者,不是高高在上、冷静理性的旁观者,而是参与其中、投身其中的实干家。这里的科学,与我们通常讲的从理论假设出发、用实践检验假设、再回到理论的科学环有所不同。社会学的科学态度,不是把实践当做工具,而是把实践当做目的。实践如同大地和大海,社会学家就是大地上的耕耘者与大海上的航海家,他对土地和海洋的认识只是构成了他实践的工具。理论是否有效,需要通过实践来决定。

社会学之所以是一门实践的学科,是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关系。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粗略地说,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大家可以用这几个字来对付所有问你社会学是什么这个经典难题的人。个人就是社会就是由像我这样的人组成的群体。社会学既非研究孤立的,也不是脱离开的实践,去研究和毫无关系、完全不同的物质世界和宇宙空间。所谓关系,就是通过个人或者说去理解与我类似的人的实践,关系本身就构成了我理解他人和社会的桥梁。从实求知的社会学,就是说社会学研究是从自我的实践出发,去理解和领悟他人的实践,将自我逐渐扩充出去,达成对更为广阔的社会的理解。以我的实践去理解这一切,这种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我们仍然用费孝通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社会学的个人与社会的理想关系,是将作为个人的自我一步一步地扩充开去,民胞物与,痛痒相关而休戚与共,是个人包含了社会、社会成就了个人的至高境界。

同学们学习社会学的过程,也就是将这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实践中打开、展开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同于中学时期为了考试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崭新的人生历程,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地通过与社会发生关系而进行自我塑造,无论是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学习和考试随时都在进行,自我的成长和扩充就是每个人的成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学是大家从此时此刻开始自觉学习,并伴随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社会学的目的是个人和社会的融合,但是其过程和路径则是个人,从每个人的角度来说,就是自我。对自我的不断反思就是学习社会学的基本方法。无论是你学习了一个新的社会理论,还是看到了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学习的方法不是理解它、记住它并在考试或者讲话的时候把它说出来,而是要进行一个自我的反思,这个理论讲的道理、这个现象隐含的问题,和我过去理解的有何不同?我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这个道理和这种问题的?我在类似情况下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我的问题出在哪里?

这种学习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方式叫做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现在很多人都在提倡批判性思维,但很多时候提倡的是批判别人和批判社会的思维,不是反求诸己而是求全责备于人,这是反社会学的思维方式。对自我的批判和反思永远是批判和反思别人和社会的前提。没有自我批判的批判,对少年来说是叛逆,对成人来说则是傲慢,都是肤浅而庸俗的。虽然很多时候是以反抗的姿态出现,但是因为缺乏自我批判,叛逆和对抗反而会导致自我的膨胀。在这种情况下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变得畸形,自我变成了一个皮球,别人一碰就反弹,虽然看上去力量十足,但是其实皮球的里面是一个空虚的自我。空虚自我的反对和反抗非但不是真正的批判,反而有可能变成你要反对和反抗力量的帮手,因为你的反弹强度和高度展现的都是你要反抗的力量。

自我批判不是为了批判社会,当然也不是所谓的自我训。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并非只有反抗与训的关系,而是立体而多面的。要把握这种立体而多面的关系,只有靠反求诸己。反求诸己的目的是有诸己,是充实自己,以充实的光辉照亮这些关系,而不是舍己从人、和光同尘或者同流合污。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自我与社会的边界是在自我的批判和反思中、是在与他人和社会的沟通、感通和贯通中时隐时现,无往而不宜,自我和社会也因此而相映生辉,这当然要靠每个人实实在在、一天天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完成。

通过反求诸己而有诸己,则可以从容而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有诸己,就不会成为外在社会力量的传声筒或回音壁,既投身于社会结构之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又能够屹立不倒。外在于人的社会的种种存在,只有通过人才能发生作用,成为我们理解行动的原因。从实践的意义上说,一切外在于人的结构都不是社会行动的真正原因,只是其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行动的真正动力和原因,只能是来自于个人自己。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我们不能只见社会不见人,不能将个人的行动肢解为各种外在的社会结构,一个人的自我始终要负起行动的首要责任。贫穷和富贵都能消磨人的意志和理想,竞争无论是轻松还是激烈,永远都是有人失败有人胜出。《论语》中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不但没有被肃杀寒冷的天气所摧折,反而将其变成了成就自己的条件。天气越恶劣,越显出松柏的气节。从自我的眼中看出去的他人、社会和世界,是变化多端的万花筒,这个万花筒不是塑造自我的决定力量,只是塑造自我的手段和条件,自我既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成长,社会也在与千千万万个自我的互动中改变,我们每个人都对它有责任和义务,这就是费先生讲的知恩图报

讲了这么多,想告诉同学们的就是,社会学是一门实践学科,因此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规划,但是生命的学问不是规划,而是实践。实践的要害,就在于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的过程。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从容地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成长,大家就会把社会学学得很好,成为光明俊伟的人。

最后祝同学们大学生活愉快,都取得好成绩!

 


新媒体编辑 | 曲宗

审核 | 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