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代表李泓博:求问“确定性”
保持丰富而敏锐的自我,并用心平易地对待身边的人,我们就拥有了寻找真实和消解不确定性的法宝。
尊敬的老师、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社会学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李泓博。很高兴也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回顾燕园那些日子。
两年前,我们中很多人因为疫情缺席了本科毕业典礼,在那之后曾无数次梦想着能和父母、师长、朋友齐聚一堂,分享毕业的快乐,分担离别的悲伤。可如今疫情还未结束,相伴两年的朋友即将从书山跃入人海,四散各方;相约已久的毕业合影少了几人,规划再三的集体旅行也成了泡影。就在此刻,受疫情影响,还有许多同学无法赶到现场,亲历这个属于我们社会学毕业生的“过渡仪式”。
此时此刻,作为社会学人,我们一定充满了想用学过的社会理论解析现实的渴望。其实,无论是观察疫情、开展研究,还是求职升学、工作生活,纠结和不确定都会伴随着我们,只是在疫情之下这种感觉被放大和弥散。其实,从来到社会学那一天起,我们就曾无数次向这门学科寻求答案,并幻想能带着它教授的知识和赋予的眼光,从懵懂无知的“学术小白”一路“打怪升级”成阅历丰富的“社会大佬”。但现实是,田野以它的辽阔深邃映射出我们力量的渺小,模型以残差项和“不显著”提醒着我们观点的浅薄,理论更是告诉我们:那些我们无比渴求问的“唯一解”或许只是无数能被推翻再论的选项之一,并不比其他的可能具备更高的正当性。
我想大家或许也和我一样,刚进入燕园时,都对未来有着模糊而悸动的期望。燕园好像一座五光十色的宝山,而我们就是那些误入宝山的小子,早已蜕去了初赴社会学邀请时的稚嫩与天真,却为所学无法阐释所见而迷茫,为所经无法变成所爱而忧虑,不清楚“研究生”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说本科时我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着“可能性”,那么研究生就是我们在起伏不定中,在种种纠结盘旋的日常生活中求问“确定性”。而当亲身参与前沿课题,审视制度民情,我们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并未做好准备。
但同时,我们也是在这段试图弄明白“研究生”究竟是什么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自我,成为真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重塑着对自我的认识,不断将自己打碎、重构。在繁重的课业、就业和升学的艰难面前,我们时常焦虑、偶尔疲惫,甚至难过。但我们从未因为困难而放弃,也从未停止成长。两年来,我都能发现在我身边,有人为整理资料甘坐“冷板凳”,可以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有人扎根于田野,乐于从中寻找民情与人生的答案;有人书生意气,想凭豪情壮志走天涯;有人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纯真,用所学所感打造艺术的生活;还有人和我一样,对身边的各位“大佬”说着“苟富贵,勿相忘”。北大社会学系正是如此,这个“小系大家”用无数的细节告诉我们,社会学虽然不能给出一个现成的“标准答案”,但它至少能让我们在宏大的概念和纷繁的现实面前保持内心安宁;告诉我们所谓的“捷径”往往是真实世界中最远的那条路;告诉我们改变自己才是改变世界的第一步;告诉我们要承认多元的现实,容下多样的梦想——正如它始终鼓励我们这些“小子们”以正确的方式勇敢地做自己,焕发属于自己的光彩。
那么,属于自己人生的“答案”该如何寻找?其实它一直在我们身边。两年来这条行行重行行的路上,我们并不孤单——身边有家人的支持、师长的教导、朋友的鼓励。我记得,研究生一年级时我们要上大量专业课,那时还有很多课题项目要完成。那段时间,我的父母在深夜打电话宽慰我;我的导师时刻关心我是否能跟得上北大学习和师门生活的节奏;我的朋友们则天天和我一起畅想能忙里偷闲排到杰哥的炒牛河,在新开的家园食堂里自由“摸鱼”,去静园草坪拍照、唱歌、玩桌游,去沙特国王图书馆的工位上自习……如今回想起来,那段最艰难的时光,正是我们相互扶持,携手跨越的。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尽管我们经历着种种不确定性,但是克服这种不确定性靠的是自己与身边最真实也最可爱的人们。
同学们,今年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恢复重建四十周年,能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从这里毕业,是一件与有荣焉的事情。俗话说“四十不惑”,在我理解中,“不惑”是面对浩荡的前路依然有笃定的信念。我想,北大社会学对这种信念的回答,不仅在于几代社会学人薪火相传、砥砺奋进积淀的深厚学统,不仅在于它在引领中国社会学前沿上所做出的卓越探索,更在于它教导我们这些“小子们”社会学是一项在漫长人生中的持久修行;更在于它告诉我们“握住命运之弦”的方法是走近“人”和回归“群”,仔细审量“百姓日用而不知”背后的人心与事理,从实求知,经世致用,永远对事物充满关心,对生活保持热心,对他人予以诚心。
同学们,今天以后,我们中有的人将去往基层,有的人将继续深造,有的人将留在北京,有的人将奔赴他乡。离开了燕园,我们真正从“研究生”变成了“社会人”,身前会有无数的险峻与不确定,它们会比考试还难通过,会比文献更加繁多,甚至在多数时候,刚进入社会的我们还很稚嫩,不知道如何直面它们。面对前路,我们可能放弃,可能焦虑、可能紧张、可能烦恼,但在北大社会学系的所见、所经、所学和所爱告诉我们:保持丰富而敏锐的自我,并用心平易地对待身边的人,我们就拥有了寻找真实和消解不确定性的法宝。此时此刻,我们不敢妄言自己学到了它教导的全部,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在独处与群游中时刻保全一颗赤子之心,捧着它度过冬日的长夜,迎接春晓的梦想。所以,请和社会学系这样一个学术与生活共同体一道,成为拥有丰富生活和平易内心的自己,乃至“推己及人”,同担群学大义,使其辉光日新。
最后祝大家毕业快乐!愿我们都能拥有无忌与不悔的未来!谢谢!
新媒体编辑 | 侯安琪
审核 | 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