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事务 > 新闻动态

回顾 | 社荟·“技术政治与社会”读书会第一期成功举办

 

121日晚,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南门思享汇之技术政治与社会读书会活动在蒙民伟楼342室举行。此次读书会由新媒体研究院2021级博士罗龙翔师兄领读,并邀请到了新闻与传播学院王洪老师点评。

 

 

 

师兄领读

 

罗龙翔博士先从大家对互联网平等开放的固有印象引入,指出《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一书主要分析的是美国社会和政治想象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互动史。接着,他按照原书顺序依次介绍了各章主旨,为大家还原了互联网发展历史的宏大画卷。

罗龙翔也在其中穿插讨论了很多备受争议的重点概念与问题,如互联网的商业化和私有化与其公共性和创新性之间的矛盾、产权界定难题、开源运动的诞生、网络法的制定等。最后,他总结了互联网浪漫叙事形成的原因、隐忧以及如何超越。

罗龙翔提醒大家,我们对互联网的接纳、使用和开发被我们所经历的互联网出现方式所塑造。互联网的开放是特定发展道路的结果,而不是某种与生俱来的技术本质。因此在分析互联网发展史时,我们要跳出个人英雄主义的框架,看到国家和社会的力量以及历史的偶然性。而回顾互联网发展史的意义正在于,当下我们实践决策时也要从这种浪漫主义和实用个人主义之间的张力出发,以更加成熟和丰富的方式推进民主决策。

 

 

老师点评

 

王洪老师先询问了大家的阅读感受。他直言,像《网络效应》这类涉及大量历史细节和专业名词的书籍确实存在普遍阅读困难。因此老师提出了解决思路——对书的有效理解需要建立在对它的学术传统的理解之上。他从这本书的研究方法展开,将其思路简化概括为:一个历史事件是由什么样的媒婆、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通过哪些人和事被培育出来的?

王老师指出,个体行为并不完全是他个人意志的贯彻,某个看似是私人成果的产出实则是在某种组织架构中一群人形成的共识的结果。换言之,个人是在理念和环境当中起作用的。通过追踪一切可能追踪的细节,这本书的优秀之处正在于剥离了繁复的包装而尽可能还原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到了技术的产生和运用。因此,表面上它是文化研究,实则是以人为核心的组织社会学研究。

 

 

 

自由讨论

 

由于此次活动参与同学来自多个院系,因此大家纷纷结合当下与技术政治有关的现象,从不同学科角度积极提问,话题包括了被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小哥“Uber算法、信息鸿沟等。

王洪老师一一回应了大家的困惑,分享了自己对于平台劳工、中美互联网文化和组织关系的差异、中国信息社会的阶层划分等问题的看法。

他强调,不能以刻舟求剑、自我想象和技术决定论的方式来研究互联网,鼓励大家多关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具体过程和演变,以动态的、以人和社会关系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多做一些实际田野调查,以在其中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互联网文化的特殊之处并为中国信息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

 

 

思维碰撞,以书

· 读书会

2021秋季学期第 

为增进不同院系间的思想交流,社会学系研究生会特别推出·读书会系列活动,以书本为载体,与北京大学各院系联合举办读书会,致力于为同学们打造了解不同观点、激发思维碰撞、开展跨学科合作的平台。

本次技术政治与社会读书会活动北京大学研究生会、社会学系和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会联合举办,并由社会学系研究生会和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会轮流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