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事务 > 新闻动态

回顾 | 社会学系第31届挑战杯宣讲会成功举办


1029日下午3点,社会学系第31届挑战杯宣讲会于理科五号楼201室举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杨善华、校团委学术科创部黄佳宜、社会学系2019级本科生黄一飞、社会学系2020级本科生孟祥婕作为嘉宾,分别与同学们作了分享。会议由社会学系团委学术实践部副部长孟晨曦主持,众多同学积极参与。

 

图片

社会学系团委学术实践部孟晨曦主持会议

 

纪要

首先,校团委学术科创部的黄佳宜为大家介绍了挑战杯的历史以及本届挑战杯的相关政策。北京大学挑战杯系列赛事始于1991年,分为正赛、跨学科、特别贡献三个部分。赛事主体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经过发展完善已具备庞大规模与成熟机制,基本日程为:今年1118日前完成选题、立项,明年三月下旬提交作品,四月上旬院系组织作品审核并推荐优秀作品进入校级评审,四月中旬进行校级评审,五月至六月进行校级终审答辩及奖项颁发。参赛团队总人数为两人及以上,原则上不超过六人;凡团队人数为两人及以上,须注明一位团队负责人;作品须由一名指导教师推荐。此外,跨学科竞赛顺应科研改革潮流、发挥大学内在优势,以团队协作为关键词,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院系、或者同一院系内不同一级学科方向的学生共同完成;特别贡献奖竞赛则具有建设性与针对性,视课题汇总情况发布今年选题。跨学科、贡两项与正赛在日程上的区别即为无需交由院系初审,直接提交给校团委挑战杯科技工程办公室进行校级审核即可。具体要求可见参赛手册。

 

图片

校团委学术科创部黄佳宜介绍挑战杯的历史及政策

 

接着,社会学系2019级本科生黄一飞结合自己挑战杯的参赛与获奖经历向大家分享了他的心得。首先,他指出参加挑战杯竞赛是一次检验自身学术理想与热情的良机,也是一次对大家人际交往处理方式的锻炼。当提及如何完成一项合格的社会学量化研究时,他认为首先要从生活、数据、文献三个切口之中任选择好一个小而复杂的题目,再提前准备好合适的统计软件与计量方法以提高研究的严谨程度,在收集数据后耐心细致地清洗数据并保存过程,从而更高效地分析数据、找寻因果、搭建理论。而在论文的写作中,最好依照既有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规范书写,再在内容填充上尝试加以创新。

 

图片

社会学系2019级本科生黄一飞分享心得

 

社会学系2020级本科生孟祥婕提出既可以从学界热点着眼进行常客化选题,亦可以从未涉领域切入实现陌生化选题,但选题必须与个人能力与兴趣相匹配。基于定性研究经验,她分别就做田野、读文献、写文章三个步骤提出建议。第一,做田野需要大家多感受、多思考,选择易于进入的田野场域进行较为松弛的访谈;第二,读文献需要广泛阅读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章,归类时要找到文章的问题意识与视角本位,做到在文章之上看文章;第三,写文章需要先基于田野过程中的要点与指导老师确定写作大纲,再在分工完成各自部分后与队友们一同交流修改,充分做好调整与改动的心理建设。

 

图片

社会学系2020级本科生孟祥婕分享心得

 

最后,社会学系教授杨善华老师依据在往届挑战杯中的指导经历提出了一系列建议。首先,杨善华老师将一件挑战杯作品的完成划分为选题、调查、写作三个阶段,又分别针对三者展开细致阐述。杨老师认为选题必须要有新意,而新颖的选题来自于对本项研究在整体研究领域的准确定位;同时,选题需要易于进入,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此外,选题应当是一个可以被论文内容拆解回答的问题,是一条串连全文的线索。对于调查的过程,杨老师指出访谈的基本思路即看人听话,只有由实地感受与独到观察才能辨明访谈对象回答内容的真伪,只有提出足够巧妙的问题才能避免访谈材料过于单薄的问题;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之间及时的交流与总结是对访谈材料的必要提炼,有利于提高后期整理论文材料的效率。论文的写作则是一个量体裁衣的过程,需要大家扣住选题裁掉无关部分,防止出现词不达意的状况。

 

图片

社会学系教授杨善华提出一系列建议

 

总结

希望大家能够继承社会学系的优良传统,向各位表现卓越的学长学姐学习,积极参与挑战杯系列赛事,为社会学系学术事业添砖加瓦。

 

图片

参会同学合影

 

文案 | 陈欣然

摄影 | 杜天恩

新媒体编辑 | 肖育涵

审核 | 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