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史 > 学人传略

吴景超

 吴景超19011968),安徽徽州人,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赴美后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系学习,与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布鲁默(Herbert G. Blumer)、修斯(Everett Hughes)、瑞斐德(Robert Redfield)等同学。该系以研究都市社区著称,形成所谓“芝加哥学派”。数年之后,吴氏成为中国“发展都市,实业救国”最有力的鼓吹者。

他的硕士论文《太平洋地区的中国移民》(1926年)和博士论文《唐人街:共生与同化的研究》(1928年),都是运用芝加哥学派中人文区位学,尤其是竞争、共生、冲突、适应等概念,分析中国移民同美国主流社会的关系。其博士论文第26章专门讨论“边缘人”的问题。“边缘人”是吴景超的老师罗伯特·帕克(Robert E, Park, 18641944)所提出的概念。在帕克看来,“边缘人”夹在两种文化之间,常常感到两者的矛盾和冲突,左右不是。而吴景超则强调,包括留学生在内的“边缘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及中国的社会改革,起着积极而关键的作用。“边缘人”不但有改革的愿望,而且有能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中国的许多改革都是在受过中西训练的人的发动或支持下完成的。通过众人共同的努力,起初局限在小范围内的文化特质便会传播开来。而从长远来看,众多的文明将会汇聚在一起,那时便不会分什么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两者终将融合成一体。

吴景超于1928年从美国留学回来,起初在南京金陵大学社会学系教书,后于19311935年间担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35年,吴景超跟随翁文灏入阁行政院,翁任院长,吴任秘书。19381943年,吴景超在国民政府经济部工作,参与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并兼任重庆国际最高委员会参事。1945年他在重庆国民政府战时生产局任秘书处长,1946年任善后救济总署顾问,1947年后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撤消社会学专业,各院校社会学系也随即撤消,吴先生先生调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当选为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1953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196857日因肝癌病逝于北京,终年67岁。吴景超在社会学研究上专攻都市与工业化问题。1929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著作《都市社会学》,此书是孙本文主编的14册《社会学大纲》之一,为大学教材。

20世纪年代初,吴景超在清华大学教书时期,将他对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写成多篇论文,先后发表在《新月》、《清华学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大公报》、《独立评论》等报刊上。为了系统地总结自己的思想,他从中选了篇文章,汇集成《第四种国家的出路》一书,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书分为导言、经济建设、人口政策、分配问题等四章,可以说是一部“社会建设论”。吴景超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第四种国家面临的许多政治经济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实业不发达。吴景超主张“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