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事务 > 《五音》 > 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 | ofo创始人张巳丁:于无声处听惊雷

 

撰稿/郑思琳

采访/刘楠 司哲 杨璐 高泽庆 乔诗钦 郑思琳

摄影/马旖浓

 

张巳丁团队创立的ofo小黄车品牌

 

糟糕,我下课之后要赶到一教,时间来不及了。”“我用微信给你开一辆ofo车吧,你骑过去快一些。大概从今年开学时起,校园里突然多了很多整齐码放的黄色单车。当时怀着或好奇或围观的心态看着这些小黄车的北大人,现在多数已经成为了ofo的用户之一。从急匆匆在校园内奔跑,到随手打开微信解锁ofoofo正悄然改变着北大人的出行方式。

ofo投入运营到现在不过短短三个月时间,但是在张巳丁的心里,仿佛已经是他做了一辈子的事业。最开始创业有一段时期,我们三个人还没拿到融资,只能每个人出一部分垫。当时,我们的资金连租办公室都租不起。老戴当时直接花了大价钱租了一个小房间,可以放下床和书桌,我们就在里面讨论,困了睡,起来接着说。有时连洗澡、脱衣服都没时间,直接裹被子一盖,就着了。谈起创业初期的一些艰难,张巳丁已经感到云淡风轻。每个创业者在刚大抵都会遇到一些难以言说的困难。在创业成为浪潮的当下,好多人怀着对站在那个威风凛凛的论剑圣坛的野心和憧憬轰轰烈烈地赶来,却在对一个又一个流星暗箭的左躲右闪中丧失了继续行走下去的信心。进山,武功深厚修为精进固然重要,若是慧眼独具于险堑之外独辟一条蹊径,却也是立稳根基的不二法门。

单车共享,在今天看来已经是一个颇具规模的运作形式。但当初它的诞生也正像人类胎儿的出生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

 

北大的ofo小黄车

 

自行车方向的创业是一开始就确定的,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爱好。但是到提出做ofo共享单车却经历了不少探索。很多成功的事业源自于爱,正如很多剑客做所以成为传奇也源自于爱。张巳丁说,是对自行车的爱好使他们三个人走到一起,最终拉扯出了ofo这个小娃娃。

我们最开始的围绕自行车的探索方向有二手车、旅游、健康... 但是后来都觉得做这些不是我们的优势。当时,主要考虑到老戴和我原来在学生会和社团有很多活动经验,对校园环境和大学生很了解,考虑到我们三个创始人都对自行车极度热爱,再加上,我们注意到在校内同学们使用自行车代步的频率和需求都很大,但有时会很不方便,不能做到随时随地有车骑,于是就在今年5-6月,开始正式着手准备做ofo共享单车。从热爱,到事业,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很多人被圈限在这一步之遥以内,反复沉默地打圈循环。于无声处听惊雷,要的是跳脱出来的眼光,要的是多一度的热爱。对于张巳丁三个人来说,正是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胆识和见地,使得他们在自行车这一领域引领了一股自己亲手打造的风潮。

我们刚开始做自行车方向创业的时候,整个自行车行业还没什么大动作。现在百度、乐视、小米和700bike都在改变着自行车行业,我觉得这预示着这个行业已经要开始变革了。

20151026日,ofobicycle的公众号上发布了一条推送,这次,我们要严肃的说点事儿

理想遇上现实,总有磕碰产生的陨坑。在ofo初期投入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一些问题开始接踵而至:有些加入项目的单车质量堪忧,解锁不灵光,有的同学甚至干脆在车上扣了私锁。

bbs几篇热帖吐槽和同学们猜想纷纷的时候,其实ofo的工作人员们正在紧张地规划着解决方案。

每次出现新问题,我们就会马上召集团队讨论,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办法其实都是大家碰撞出来的,但是不同类型的问题,会由一个部门主要负责,其他人协助。目前ofo已经针对小黄车使用中的几大问题一一作出了修复,张巳丁告诉我们,他们还有自己的用户群,遇到问题用户们都会积极在群里提问题、提建议,等于建立了一个极为有效的反馈机制。

 

一排整齐排列的ofo小黄车

 

未来我们还会邀请部分同学来办公室座谈,大家可以更近距离向我们提出意见。在建立线上线下互动机制方面,张巳丁为ofo设想了更多可能。目前,ofo还只是在北京大学运营。到下半年,ofo计划把单车共享模式推广到北京其他高校去。在谈到对未来的期许时,张巳丁说,也许将来有一天,ofo会进入城市中,让城市里的人实现便捷出行,那时候ofo就会成为一个真正致力于出行的公司了。

不过无论怎么调整,我们不能忘记初心,让大家随时随地有车骑是我们永恒的目标。张巳丁说。

目前,ofo的北大用户2.1万人,共享单车2000余辆,单日最高使用近4000次,累计使用次数已经达到9.1万次。在创业的华山之路上,他们敏锐地于静谧处捕捉到了创新的闪光。前路漫漫,但无论如何,这束闪光都注定了会为他们,和这一代北大人的生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