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时间的社会科学研究由来已久,学界已从多角度研究不同文化和地区在时间观念和利用方面的特点和异同,学术成果颇多。为进一步推动多学科有关时间的研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周云老师提议就“时间与性别”主题开展学术研讨。2016年11月26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和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时间与性别”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理科五号楼201学术报告厅召开,共有58人参加了会议。在会议开幕式上,周飞舟教授代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领导致辞。他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历史谈起,表示将一如既往发扬其光荣的学术传统,支持开展相关学科间的互动与交流,包括在不同研究领域纳入性别的视角。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共有12位资深教授和年轻学者做了不同题目的发言;刘爱玉老师和秦婷婷博士分别主持了不同阶段的发言。会议代表发言内容的学科跨度大、议题广;研究方法包括基于数据的分析与思考和基于文本和田野的展示与思辨。大会发言引起与会者的讨论热烈。来自北京大学之外的18个学术机构和北京大学本校的参会人员不同程度地加入讨论。研讨会为“时间与性别”这一维度的研究开拓了思路,也提供了更多可能的研究视角。参会代表相约进一步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并期待未来再次相聚研讨。
全体合影
热烈讨论
会议代表发言题目:
1、时间利用的性别差异:1990-2010年的变动趋势与特点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 杨菊华)
2、稳定的家庭劳作与不稳定的职场:女性流动人口工作时间影响因素探析
(厦门大学 王德文、马健囡)
3、低生育水平社会背景下人们工作与家庭的时间分配
(香港科技大学 涂肇庆)
4、家人对妇女时间安排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 郑真真)
5、缅甸高校女性教师的就业、婚姻与时间观(云南大学 李伟华)
6、文化与时间(华东师范大学 王立阳)
7、论女性艺术家内在生命里的多重时间感(重庆大学 高华)
8、向前与循环:以一个基督教团契中男女基督徒的不同时间观为切入
(北京大学 彭书婷)
9、社区转型与女性的时间(云南大学 高孟然)
10、从城市居民通勤时间的性别差异看居住空间分异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李亚妮、郭月青)
11、性别化的休闲:时间及其它(西南财经大学 严予若)
12、被建构的时间:父权社会下的女性月经期(北京大学 尚书)
(供稿人: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