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大社会学刊 > 先声

陈永龄:平郊村的庙宇宗教(下)

编者按

陈永龄于1937年考入燕京大学,初学新闻学,继转入社会学系就读。1941年毕业,同年考入社会学部攻读硕士学位。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辗转至重庆。经吴文藻先生举荐,远赴新疆开拓民族学研究阵地。1942年起在新疆学院任教,19448月遭军阀盛世才的迫害被捕入狱。次年初,出狱回到成都,复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从林耀华先生门下,兼任助教。1947年获硕士学位,次年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1951年起任燕京大学民族学系副教授,次年调入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任部务秘书。1956年参与组建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先后任民族志研究室主任、系副主任。1979年升任教授,随后在中央民族大学担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多次参加世界社会学会、哈佛大学伊斯兰教国际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对中外民族学、人类学的文化交流和学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就读燕京大学的本科时期,陈永龄在杨堃导师的带领下对北平西北郊一带的平郊村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着重关注庙宇宗教在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功能。利用1940年的暑假,陈永龄以观察者的身份来到平郊村与农民们促膝长谈,观察庙宇与农民生活的关系,历时十个月完成了对平郊村庙宇宗教的考察,从而形成学位论文《平郊村的庙宇宗教》。原文共七章,本文节录了其中一、二、三、六、七这五章,主要讨论了平郊村的宗教活动和宗教崇拜,对宗教的教育、政治、经济、社会和娱乐等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中国早期社会学重视乡村社会调查,陈永龄的研究接续了这一传统并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宗教问题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生动翔实的一手资料与细致入微的观察视角。

 

 

平郊村的庙宇宗教(下)

陈永龄

庙宇在乡村中常是各种公共活动的中心,所以各种人士聚集最多之地也就是庙宇。因为它是乡村中唯一广阔壮丽的建筑,且又为公共的地方,聚会便利,无农家狭窄拘束之弊,因此,庙宇也就多为村人注意利用了;但是关于庙宇历史的翔实文字记载则不多见。平日村民所知道的庙宇历史,多凭老人口述,代代相传,自不免失之偏狭误谬,但实际上亦有其社会学的意义;后人藉先人之口传,因之对本村庙守发生情感而具爱护之心,庙宇在乡村中能存在,实在是具有连系村民活动的功能,村民如能爱护,则对本村之助益甚大。延年寺在平郊村之地位,确有其根本的重要性,但是关于它的历史,村中人除了几位年长的父老外,其他的人则鲜有知道详细者,因为一般农民所注意的不是庙宇的历史,而是庙宇对于自己的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故此难于作庙宇历史上的探询。

第一节 延年寺的区位

延年寺位于平郊村之西北角,据云:该寺所以建于是处者,颇有其“风水”之重要性,对于某村村运之兴旺极有关系;盖平郊村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村之东南方有大水沟一,绕村而趋西北方,然村之西北角一片原野空旷无物,不能阻此水沟之通过,所以延年寺后阁真武殿之兴筑实为必要,盖是处为镇压某村水口之地也。因延年寺之建立,平郊村兴旺气运始不致为水冲散。又据风鉴家设计言延年寺之建筑正压本村青龙煞,可防止水患,所以此庙之存在对于本村的风水实在有极密切的关系。

 

延年寺又名延寿寺,图为修葺后的延寿寺。

图片来源: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人民政府公众号“魅力东升梦想新城”。

 

村人对于风水之说极为重视,举凡建屋修茔安葬等事皆须经过一番看风水的仪式,这种仪式的决定有关于一人一家一村一地方之兴衰顺逆,颇有些“人定胜天”的意义存在其中,盖为利用巫术之策划以胜自然之形势,是故为乡人所注重也,今兹将延年寺全图绘如后:

 

延年寺全图。原文附图。

 

据该图之附注云:操场面积共一八二方丈,庙宇面积共一四零方丈,庙宇与操场共三二二方丈。

延年寺面南座北,共有三正殿——天王,菩萨,真武;一东殿供奉三位娘娘,西殿本为禅堂,后改作简易小学教室;再南药王五道两殿东西遥遥相对,一生一死,靠近药王殿之旁门为生门,靠近五道庙之旁门为死门。平日村人出入庙宇皆走生门,死门则长久关闭,非至本村有死丧报庙时不开此门。寺内菩萨殿前有石碑一,上载以往本寺朝香盛会史迹,后阁真武殿前有旗杆一,已于前数年倒落。全寺地基高出平地二尺许,寺有东跨院一,面积甚宽阔,今已作小学校操场,内有一塔为和尚坟,以前本寺僧人圆寂后多葬于此塔下,此塔因年代久远,村人对此古迹之来源久已茫然矣。塔之四周数十年前亦皆为坟地,后多为村人平之矣。

普通庙宇之旗杆皆立于山门前,而延年寺之旗杆则建于后阁,盖真武殿后阁修于明永乐年间,是时即立此旗杆,后至清康熙四十六年,皇族公主巴赵氏始施修延年寺前数殿,故旗杆位于庙后;因此有人谓延年寺形如一船,后阁高起为船尾,旗杆为船上帆樯,但多数人皆谓延年寺实为一蝎,盖天王殿山门墙上二圆窗为蝎之双目,后阁旗杆为蝎尾毒钩,前殿应有钟鼓二楼为蝎之双螯,但延年寺只有钟楼而无鼓楼,故蝎少一螯而成残废。据云:此为风鉴家之设计,盖修成鼓楼后,则蝎成完形,成形之蝎,必作祟邻里,故于初筑时即令其残一螯,盖恐有害于本村也。

第二节 延年寺之沿革

延年寺之修建可以分作两个时期,真武殿后阁系明永乐年间韩姓迁村后集龚姓杨姓魏姓等户公立而成者。至于今之菩萨,娘娘,西殿禅堂,天王殿山门,药王,五道等殿,皆为清康熙年间皇族公主巴门赵氏所施修者。缘巴赵氏于康熙年间修墓(即今之公主坟)于村之西北地,匠工均宿于寺中(即真武殿后阁之寺),墓成,公主感村恩,为答谢起见,乃赐建寺庙四所。即六眼口村之增福庵,平郊村之延年寺,西杨村之永乐观(今改为永安观),及七代房村之太平院是也。时人皆视为巴赵氏之家庙,后平郊村之程姓太监为巴赵氏之管家,将此庙售于村民,由是延年寺乃成村中公有之庙。

原先本村以韩姓势力最盛,故寺务皆由韩姓管理,道光年间重修,将东殿,南殿,西禅堂,药王五道两殿以及钟楼皆一一油饰。后韩姓渐衰迁出本村,光绪年间,寺务乃归二于(维屏维翰)掌管,负保护修缮之责。光绪二十四年徐家倡导重修延年寺,后霍敏学亦参加。自清末以至民国十七八年,凡寺中修缮事项,小工程皆系二于出资,大工程亦多由二于倡议兴办。民国七年青苗会南会会所自六眼口村移至本村延年寺,会务一切均入二于及霍敏学掌握中,颇多筹划。民国九年,村人聚会议重修西禅堂,即今日北教室前身,二于及霍倡议改建教室以为兴学之用,对于募款修筑颇多努力,故今日平郊村小学之兴起,二于一霍之功不可忽视也。

民国十八年以后二于及霍家败,无力继续负管理修缮寺屋之责,由是杨则锦黄永山等乃出而继承之,盖村人对于延年寺之保留延续尚觉热心,不忍坐视村寺塌圮,故皆自愿出任:未几,杨则锦倡议集资翻修娘娘殿,并自认捐助巨款,事卒成,民二十五年又由杨出资负责重修天王殿(故今日天王殿为延年寺中最新之殿),并葺真武殿顶,易以新瓦,是故今日寺务仍归杨家主大权,韩姓于二十年前迁出本村后,霍敏学约村人林永成者向韩姓要求,请将庙产字据交与村中公众保管,后霍因外出任事,韩姓乃将字据交与林姓,以后又转交杨则锦,现此字据仍存杨手中。

最早,延年寺本有僧,数易,多不守清规,至道光咸丰年间在住持僧名心静者,既吸鸦片又好赌博,后将庙中所有香火地亩典卖一空,结果只存东操场而已。据霍敏学调查,香火地约有四十余亩,据韩姓庙主云,庙地实数不下八十亩,但亦有无考者,今即使有确据,恐亦难赎回。时至今日,唯一所存之庙产则为树木。本村寺树共斫伐三次,最先损于连年战争,再当清华大学设立试验区于本村时,为修理简易小学东操场而伐去数十株,去夏又伐十余株,已由保甲长经手售出,此款将备作修庙之用,是故庙产至今已荡然无存矣。自心静以后,延年寺即绝僧人,百余年以来寺务皆归村人自理,如本村遇有佛事时,诵经和尚则多请自双井堡,海甸,以及西苑骚儿营等处。

延年寺周围本为土墙,年久失修,历经风雨浸蚀,已是残缺不完;民十九年时,圆家园方折毁围墻,廉售大城砖,杨则锦黄永山乃出倡议收买,以为修建寺墙之用,事成,经人与圆家园管理处负责人接洽,获得允准,以半送半卖之廉价售与本村数十大车城砖,所以该寺新围墻甚为坚实,或可历久不倒也。

至于延年寺的管理,在名义上没有任何组织,实际上如遇有任何事情发生,即由保甲长召集本村乡绅共同办理,所以庙寺的管理实在也就是由几个固定的人负责而已,至于延年寺的一切文书字据,现皆存于杨则锦处。杨为本村首户,村众群举其负责保管,盖信其稳妥也。缘本村似有一种传统观念,就是延年寺的管理权应操诸于本村首户手中,盖首户在村中之社会及经济地位较一般村民为高,对于募化修缮庙宇之款项亦较有力,而村民亦信其稳妥能护庙产也。如以前韩姓之移权于二于,二于败后,杨家继之之事实。

首户负责的事就是领导募化修饰庙宇,及旧历新年于各殿神佛前上年供。杨氏虽掌握管理大权,但不太热心管事;近来,于念昭对于未来利用延年寺发展的计划却极关心,他曾想到以后如果可能,应在菩萨殿西墙毗连处筑房数椽为村中老人消遣休息之所,闲暇时可来此奕棋读书报,于冬季农闲时,更可利用此处成立俱乐部,使农民能有正当娱乐之机会及处所;此外东操场亦可利用,筑房十余间以备进行本村初级中学之建立。这些计划都是需要经济援助的,所以募捐方面必须努力推行,如本村各方面领袖们都能一致合作,则将来计划成为事实或不困难也。但今日物价腾涨非常,如寺庙稍加修饰整理,非四五千元不办,何况欲增建庙产?所以这一切的事情也得看乡人自己所谓之“庙运”与“村运”之兴衰如何了。

初,延年寺每年有二次朝香盛会,一为四月十五日赴西顶广仁宫,一为十月十五日赴涿州广翊宫,此种朝香盛会始自顺治二年(西历一六四五年),至嘉庆十八年(西历一八一三年)因故停止,道光二年(西历一八二二年)村人从新恢复走会旧例。但不数年又因故中辍,至今仍末恢复,兼以荒废日多,生活困苦,乡人亦不思再度兴起朝香盛会之事矣。

盖以往走会一切费用,皆由村人共同捐助,是时村人生活丰盈衣食无虑,故对于此等善事,多乐于捐输,因为这也是农民宗教生活中的一种热闹点缀也。这些年来,农村经济凋蔽不堪,更连遭天灾人祸之乱,金钱与心情两方面都不易再度有所恢复兴倡。因此延年寺每年二次之朝香盛会,当无日重现矣。同时现在的村人对于这种盛会早已失去了热诚,因为本村中就是年龄最大的人,也没有赶上参加朝香盛会,所以村人对于它意义及热烈情况毫无印象之可言,因之在情感上也无恢复之必要了。

作者曾与许多村中父老及青年谈及以往朝香盛会事,他们对此事态度异常淡漠,实在也是因为他们对于此事知道的太少故也。延年寺娘娘殿南部有一乘小龛之天仙娘娘(该小龛称为行驾),为昔日本寺赴西顶涿州朝香时所抬往者,随天仙娘娘行驾赴会的尚有四种热闹玩艺,即大鼓、吵子、铙号、中幡是也。彼时村人对此二次盛会朝香极感兴趣,为乡村孤寂生活中之一大调剂;现在,时过境迁,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第三节 各殿神像位置图解

一个庙宇的建筑,其中各殿神像位置之分配安排,常有其重要的意义。从这安排中就可以看出来修庙者或一般村民,对于某些神像之信仰需求的大小轻重程度的不同,同时也可以看出庙神功能的分配在村民眼中的地位如何,盖正殿与偏殿之神佛是有高下之分的。

兹将延年寺中各殿神像之位置以图解之。

1天王殿:

 

天王殿。原文附图。

 

此殿为延年寺中最新者,神像亦最整洁,弥勒佛与韦陀神相背,前者坐向正南,后者立向正北,四大天王分立左右。现该殿为本村合作社占用,故收拾尚整洁,但四天王栏杆以内则多尘土及烟盒火柴匣之类弃物,似此可见村人对四天王之漠视也。

(二)菩萨殿:

 

菩萨殿。原文附图。

 

此殿为延年寺中最广阔者,因其为正殿故也,此殿佛像最多,廊下塑有一小砖龛,内供一武将装束之神名鸡姑,面东而立,颇别致。殿内十八罗汉皆分列坐于高台上。殿内正梁上留有巴门赵氏修庙纪念,殿檐上悬有匾额三方,为纪载历年重修之年月及捐款人名数目。观音菩萨供桌上并立有一“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之神位”。

(三)真武殿:

 

 

真武殿。原文附图。

 

此殿建于丈余高之台上,形式与前数殿殊异,盖修建之时期不同也。此殿筑于明永乐年间,而前数殿则系清康熙时所建,殿内布置极为简单,蛛网罗列,殿外高台上亦多荆棘,盖平日此殿殊少人迹故也。只每年于旧年底由于家合作社人员负责扫除一次,真武帝台前塑有小型龟蛇各一。俗称真武爷之龟蛇二将即此物,高台以下东部有大石旗杆座一,旗杆已倾倒于高台上矣。

(四)娘娘殿:

 

娘娘殿。原文附图。

 

此殿为三间东殿,正中天仙娘娘子孙娘娘眼光娘娘合座于一大木神龛内,皆身披黄布袍,眼光娘娘前供桌上有一小木盒,内插布制眼光数个,以黄色布穗系于一竿上,此即村人病眼治愈后所还与眼光娘娘之眼光也。其图如左:

 

布制眼光。原文附图。

 

此外尚有红纸片上糊缀以红石榴花,为村人出天花后全愈,还花于痘哥哥痘姐姐者,另外尚有已碎之磁娃娃数个,系以前村人崇拜子孙娘娘求子时,携回家者,名日“拴娃娃”,此碎娃娃已无用故弃于殿中。殿之南间则为行驾天仙娘娘,亦身披黄布袍坐于一小神龛内,以前延年寺赴涿州广翊宫朝顶进香时,即抬此龛及天仙娘娘前往,所以这个神像颇有些历史的价值。

(五)药王殿:

 

药王殿。原文附图。

 

此殿只一间小屋,内供之药王村人多不详其名;言者多认系孙思邈,殿壁上绘有求药之图画,但因年久失修,故多模糊不清。药王身披黄布袍,闻系为村人还愿时所挂,药王两旁有小座像四,一为土地,一为财神,至于其余二像,则不详其名,言者认为只是待童之类,无关紧要。现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所设之救急药箱即在此殿中,乡人有病求药即来此处。

(六)五道庙:

 

五道庙。原文附图

 

此殿为全寺中最污乱之一处,满屋碎纸垃圾,无立足之地,屋顶墻壁更多烟迹蛛网,颓败不堪,神像亦龌龊倾圮。据云:昔日有简易小学教员某,曾在此殿内造炉作饭,烟薰日久,更兼平日无人整理,年节亦从未有人来此焚香叩拜,何况乎平日?是故数年烟尘累积,致成今日不堪收拾模样。

以上诸殿之整理清洁与否,就可以看出村民对于某殿之需求若何:天王殿较整洁,盖合作社占用,每天有人收拾,药王殿因村人时常来救急药箱上药,所以尚可插足,而菩萨与娘娘两殿,因初一十五常有人来烧香,并且菩萨与娘娘在村人宗教崇拜中也是最有地位的神佛,所以整理得也比较清洁。至五道真武两殿,平日向无人迹,一因涉及死亡之事,村人多不愿往,一因地处后楼高阁,上下不便,故村人无事多不造访,以致荒芜不堪。从这些情形看来就可知道,不同的因素造成庙神在村中不同的地位。

庙宇在乡村中是个唯一建筑宏丽雄伟的地方,同时也是公开于所有村民的地方。村中时常有各种公共的活动,然而这些活动的场所,必须是要宽广宏阔,并且是公家的地方,如此,则非庙宇莫属了。所以乡村中举凡宗教,教育,政治,经济,社会,娱乐,各方面的公共活动,都与庙宇发生关系。因此,庙宇在乡村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以应村民生活多方面的需要,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所以庙宇在乡村中地位的重要是有其必然性的。

延年寺是平郊村中唯一的庙宇,因此,它也就是村民生活中公共活动的中心。从宗教活动方面说,延年寺是本村唯一的庙宇,其中的庙神又是能应付村民多方面的需求,所以它是村中公共宗教崇拜的中心。

从教育活动方面说,本村现只有一简易小学,此外别无一私塾,而此简易小学即设立于延年寺中,村民子弟多送到此简易小学就读,所以全村儿童多去延年寺中受教,实为教育活动之中心。

从政治活动方面说,保甲长聚会议事皆在庙中教员休息室,同时遇有招待当地政治长官之事亦多在庙中举行,以往村中设有区公所,亦在庙中办公,故亦为政治活动之中心。

从经济方面说,本村合作社与互助社皆设于延年寺南殿中,村民来往购物,赊欠,贷款,发生经济的关系,是故庙宇亦为经济活动之中心。

从社会活动方面说,燕大社会学系所设之救急药箱即在延年寺中,专为服务村民而设,村民来往求药,多日未晤之闾邻可以藉此机会间谈家常,是为社会活动之中心。

从娱乐方面说,延年寺为村中唯一宽阔公用之处,遇有公共的娱乐时,它是最适宜的处所,村中遇有特殊节日,常有演戏等娱乐,是时村民群集庙中,共同欣赏嬉戏,是延年寺又为公共娱乐活动之中心点。

本章即以延年寺各方面的功能,分节叙之如下。

第一节 宗教的功能

延年寺为一庙宇,自然主要的功能就是宗教的功能了,不过实际看来,有时不是这样的。本来乡村中遇有公共宗教的崇拜时,多由僧众执行仪式,然而延年寺中却没有僧人,不能应佛事,所以这庙已经失去一部分宗教的功能了。所幸初一十五以及年节诸日,村民仍多来庙中焚香崇拜,无论如何,这里的庙神总可以应付些村民有家庭宗教崇拜中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延年寺在村民的精神生活中是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以前青苗会会所设立于延年寺中时,每于秋收后,众村民来庙中交地钱,共同焚香谢神,执事人在神佛前公布“明心榜”,写清青苗会之账目公于众以明心迹,此为全村村民作公共庙宇崇拜之时,延年寺是为中心。

上面己经说过,延年寺现今的主要功能有时已不见得是宗教的功能了,就村民来此庙之人数来看,为教育及经济娱乐等关系而来者,其数目远超过于为作崇拜而来者,往来于庙中之村民,虽然常是终绎不绝,但不是来读书的村童,便是来合作社购买物品之村民,或是来庙中闲坐者,因此专为崇拜而来者,亦只是在初一十五以及年节诸日可以见到。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延年寺之存在大部分还是因为它仍具有宗教的功能,虽然它的功能的应用只是在一年中的几个极短的时期,然而它是村中唯一的庙宇,它在这短的时期中确能应付村民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村民生活中所不能少的,同时且是具有永久性的,所以村民仍是很关心它的存在,每年庙殿的修缮仍是继续进行,村民对此亦颇热心。因了庙神在村民的心目中是超过于家神的,所以延年寺的宗教的功能便能继续的存在,因了村民的问题需求宗教崇拜来解决,有时是成为一种地方的公共活动,超越了家庭范篱的组织,而且组织活动的重心即在于延年寺,它的宗教的功能在村民的生活中是长久存在的。

第二节 教育的功能

延年寺之西殿于二十年前改建而为教室,成立简易小学,至今仍继续开办,村中学龄儿童多为其家长送入庙中读书,盖简易小学纯系义务性质,不收任何书籍学杂等费也。缘民国九年,延年寺西禅堂经两于(维翰维屏)一霍(霍敏学)之力,翻修而成教室三间,由于捐桌椅八十付,霍助学生书籍,成立平郊村简易小学校,是为本村新教育之始。

 

北京新式小学校。照片来源:华北交通数据库,1938年。

 

是时经常费皆由于家担负,首任教师名韩杰臣,招学生七十余名,皆免费。翌年韩走,侯真武继之,书籍等费亦改由于家担任。至民国十五年南口战事发生,学校乃停办。是时村教育成滞止状态,民十七年,村民又公议立私塾于延年寺,塾师杜姓,不久易刘嘉宾,以后又为郑祥麟,民二十二年时郑因与坊公所主任刘文铮意见分歧,故去职,私塾因之亦告停顿。

是年七月,于念昭出,与燕大社会学系清河试验区同学蒋旨昂吴榆珍提倡恢复简易小学,经筹备月余,至九月初举行开学典礼,利用旧有桌椅。开办时所需一切由于念昭负责,书籍等物则由于蒋吴三人分头筹措,教员皆属义务性质,除于念昭及孙杰乡诸人外,燕大社会学系同学蒋旨昂徐祖甲趁下乡实习之便亦于每周来校授课两日,并有女同学胡荣德来授音乐及手工等课,众人分工合作甚感兴趣。

然于等深觉学校既乏固定经费,而教员又多系义务性质,终非久长之计。是时于念昭正在清华大学乡村试验区中负责帮助学生作实地研究调查工作,因而作书呈谓清华大学予以经费及教员之补助,后经调查属实,清大乃派试验区助理罗维勤来小学帮助授课,后于罗商讨村务之改进与发展,结果罗向清华要求将本村成立而为实验区,获准。罗被委专责试验区工作,并担任本村简易小学校务主任,于念昭任教务主任,坊长刘文铮任名誉校长,是时为民二十三年。两年来清华大学不时补助小学修理校舍,桌凳,煤火,书籍用品等费。

二十三年冬更增聘义务教员两人,一为后平郊村之常朋,一为北京薛广义,同时并呈请第十五自治区每月补助六元酬常,而于家则负责薛之膳食。至民二十四年,小学改名为第十五自治区第四小学,明年自治区补助费增至十六元,是时霍敏学方自清河简易小学引退赋闲回家,商之于于,欲代常朋在此教课,于以常为义务性质,如此对己有愧,故未允。旋霍自立私塾于本村九号,与延年寺简易小学对峙,广招本村子弟入塾,因是小学学生人数锐减,盖村民左右为难,只得令子弟暂时辍学,二十五年春,常朋探知事情究竟,乃自求引退,校务由于薛二人主持,于二十六年一月一日改名为“第十五自治区区立平郊村简易小学”,学生又日渐增多,七月中日事变起,小学停课,霍之私塾亦停。

 

1948年八家村私塾里的孩子。照片来源: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人民政府公众号“魅力东升梦想新城”。

 

翌年春小学复课,而私塾未能继续,民二十八年一月一日北京临时政府谋求教育统一,乃将各自治区所立之小学一概并入市教育局管理,并奉令改名为“北京市立北郊平郊村简易小学”,经费由教育局按月发给,初为每月十六元,至八月一日乃增至每月三十六元,民二十九年物价飞派,四月起另加津贴二十四元,共为六十元,至今未变。现在小学学生约百人,仍由于念昭担任校长,教员则为全子修及于之三妹梅芬二人,一主高级,一主初级,(全于今年四月初因另有高就己辞职他去,现高级部暂由于念昭本人教授。)

以上是延年寺中小学校之历史及现状。村童到庙中来上学,他们只想到这是个教育的机关,而不想到是个宗教崇拜的中心。每年在孔夫子圣诞时,只由校长率领学生去菩萨殿孔夫子神位前行礼致敬,此外,则无其他的团体的宗教崇拜,所以小学除了占用延年寺之庙址以外,别无其他关系。然而私塾在乡村中占用庙宇者则不然,如附近各村凡是庙宇中设有私塾者,每逢初一十五及年节诸日塾师必率领学生在神佛前焚香崇拜,学生分摊香钱,这也是乡村中新学与旧学不同的一点。

延年寺除为简易小学占用外,于念昭亦曾于民二十三年联合清华大学同学在此设立成人及妇女两识班,成人班每晚上课三小时,妇女班每日下午上课二小时,于念昭主持教课,而由清华同学辅之,书籍笔砚由清华同学捐助,其他杂费则由于本人担负。此二识字班亦于二十六年中日事变时停办,至今未恢复。

近些年来,乡村中差不多都在酝酿着“庙产兴学”的问题,本来乡村的学校或私塾常常不止是收纳本村的儿童,就以平郊村简易小学的学生来说,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来自外村,如石片房,双井堡,后平郊,六眼口,东杨村诸地。所以乡村小学或私塾的地址是相当成问题的,它必须是有宽阔的房屋,能够容纳多数的桌椅,而最好又须是公家共管的地方,实际上来说单独的农家也没有这样适宜的地方,所以乡村教育机关的所在地也只好是在庙宇中了,以上所说的条件,它都具备的,所谓“庙产兴学”的运动实在是有其必然性的,因此庙宇除了它特有的宗教功能以外,便又加上了教育的功能。村民利用庙宇的地方成立教育机关,送子弟来此受教,一代复一代,庙宇的存在一部分也是因为它的教育功能,至少庙殿用作教室的有专人负责修缮。

延年寺中西禅堂所改建的三间教室即较其他各殿房为整洁。延年寺中的简易小学学生日趋增多,于念昭且有意扩充而为一完全之小学,如此延年寺之教育功能亦必日益重要,视此趋势,将来颇有驾乎其宗教功能之上的可能,盖乡村都市化的色彩愈来愈浓厚,村民对于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愈来愈清楚,他们将来必会自动的要求一个更完善更进步的教育组织或教育机关,因此他们必不惜在庙宇的教育功能上有所发展与扩充,然而重新建立一个校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他们便只得更多的利用延年寺的庙殿了。

第三节 政治的功能

乡村的政治实际上说来也就是几个领袖人物的政治,换言之,领袖就是乡村政治的中心枢纽,平郊村自然也不例外,本村的政治也就是几个保甲长以及村中其他方面的领袖人物如于念昭杨则锦等人的政治而已。这种政治是乡村政治的实质,是乡村的自然政治,不直接受中枢法令的牵制,也不因中枢法令的变更而有所影响,这种政治乃是乡村自动的设置。凡是本村遇有对外政治的交涉以及对内的政治事件的解决,都是完全凭借以上所说的这几方面的领袖人物的聚集决断,村人很少过问,实际上也是无从过问,而这几个领袖人物的聚会地点,则常是借用延年寺,这个庙宇差不多是村中政治领袖活动中心,许多的事情都是在庙中的会谈里解决施行。

此外,如警察局的巡官巡长以及新民会视察员之类的人物,不时也来村中视查,而村中这些领袖等必稍备烟茶招待,而比较适宜的地点还是延年寺,所以这个庙宇也可以说是招待外宾的处所。

最近数年来因为时局的关系,村中大规模的政治聚会己是不常见了,事变以前凡有这种聚会皆在延年寺中举行,如民十八年,本村选举自治区区代表参加议员普选时,即在庙中举行选举大会,政府且派专员前来监视,并有警察维持治安,情势非常隆重。又民七时,青苗会会所亦设立于延年寺中,是时青苗会为唯一之公共团体,其职责不仅为看青而已,此外凡有关团体活动之发展亦皆由青苗会经营管理,而此乡村多方面活动的中心即设于延年寺中。

事变以后,乡村多为临时政府强迫组织“爱护村”,即凡在铁路线五里以内之乡村皆属“爱护村”,其职责在义务的看护铁路线,即在时局紧张时,每个“爱护村”皆须派一二人共同组织成一巡逻队,每夜往来于铁路线中查巡,以防外人掘路。现平郊村即为平绥铁路清华园车站“爱护村”之一,村长为于绍忠,其名义办公处即设于延年寺内,所以“爱路旗”即悬于寺外之小旗杆上。又关于治安方面,本村之自卫团团部办公室亦设于延年寺中,此自卫团直隶于连保主任之下,故刘文铮为团长,实际上有何关于自卫团之事,皆在刘文铮家中办理。所以延年寺实为本村重要政治活动的中心。

第四节 经济的功能

延年寺天王殿为本村合作社及互助社之社址,本村全部村民皆与合作社发生经济关系,大部分村民亦与互助社发生关系,合作社成立在先,互助社成立在后,兹将二者历史分述如下:

平郊村合作社成立于民国二十七年,为简易小学学生及于念昭合股设立而成,此合作社成立之动机有三,一因本村距离市填太远,学生购买笔砚纸张等颇感不便,故思成立合作社以助之;一因简易小学高级学生卒业后多不能继续升学,故思创设一合作社,促使学生能有商业实习机会,并籍以灌输商业知识,兼获实际经检;三因简易小学缺乏经济基础,如学生渐对合作社的意义有所明了,则可共同发展此合作社,成立小学基金,此后小学因经济基础稳定,则可减去许多发展的困难。

合作社于民二十七年成立时设于娘娘殿,分文具与零食二部,多系学生自用,村民皆不来此购物。是时社务一切皆由学生自理,于念昭从旁指导。至民国二十八年,小学经费不足,需要扩充合作社以资维持,于是于念昭乃独出资数百元扩充之,并将社址自娘娘殿移入天王殿,社务乃由于念昭之侄兆生及侄女宝琳主持之,兆生主外,负买办送货收账之责;宝琳主内,负售货记录流水账目之责。购物者亦不限于学生,村民亦皆来此购买日用所需,所以合作社买办的物品也因此扩张,除去文具食品以外尚有其他杂货,如油,米,糖,盐,火柴,烟卷,洋腊,针线,菜蔬,零食等等,大部货品皆采自清河镇市集或海甸,菜蔬等则多来自附近数村。现此合作社之资金总数已达五百余元,其中除去三十余元为学生股份外,余者皆为于念昭个人所出,所以此合作社虽名为“合作社”,但实际说来,它只不过是于念昭个人的企业而己。所以要叫作“合作社”,是因取其时髦性也。

学生的股份是每股一毛钱,最多不得认股超过五元,红利制度是除扣少数基金外,余按股份均分,以往股息为月利百分之十二,即有一元股份者,每年拿回红利一元二毛,近一年则减成百分之十。现今社务一切学生股东已不能过问,盖举凡经营售购一切杂务皆为于之家人负责,兼以学生股东对合作社之意义多不明了,且实际上于因为绝对之大股东也,所以合作社已完全在于念昭个人掌管之下,但此合作社之发展,实简易小学发展之后盾,因小学虽名为公学,亦实为于念昭私人所主持者也,他人亦无从着手参加。现今合作社每日平均售货约二十元左右,但现金只能收十三四元,余均为闾邻赊欠,所以在年节时进款比较多。

合作社在天王殿系半租半用的性质,每年捐助十五元作为延年寺之修理费,因每年春季延年寺各殿必行葺补也。此十五元交保甲长负责保管。

关于合作社用延年寺南殿,村人对此事的意见不一,有的人以为延年寺从前的发展兴旺,皆因于家老人的努力倡导,对于庙殿的修缮,亦多由于家一手承办,今于念昭用天王殿为合作社社址,他人亦无理由干涉。由此看来合作社这几年能继续在延年寺中办理顺利无阻,或因一般村民对此无大异议也。此外另有一部分人认为合作社用天王殿,村人不加干涉只是碍于情面而已,虽云于家以往曾为延年寺花费不少,但此亦非其家庙。助多助少皆有同等说话与使用的权利,言下颇有不甘于念昭独用延年寺之意。这两方面的意见就可以代表村人与于念昭的关系,此论调之不同亦因各人与于念昭私谊好恶之不同有以致之也。

合作社占用天王殿,故每届初一十五由于兆生或于宝琳在弥勒佛前焼香崇拜,以谢神佛护之意。这崇拜似乎有两个意义,一是于念昭占用庙殿经商,每月焚香崇拜,于己心安,一是启示外人,合作社虽占用庙殿为商,然一向尊崇神佛,故村人对之无亵渎神所之异议也。合作社代售香烛钱粮,村民来寺烧香者多在合作社中购买。

平郊村互助社于民国二十九年春季成立,其成立之原因有二:(1)民二十九年春季,新民会鉴于过去所办之春耕贷款,北郊区署内之工作无一定系统,故成立互助社以利推行。(2)民二十九年春新民会厚生股成立,专门办理有关农家利益事项,包括生产,消费,改良种子,贷马,贷款造井,医药,教育馆等项,故须成立互助社以便推行厚生股之各种工作。

北郊共有互助社二十三,其上有联合总社总辖此分社,有主任一理事三共理总社社务,于念昭为理事之一。此二十三互助社社长皆为各地乡绅。缘互助社在未组织前,新民会召集各地领袖聆讲互助社的意义,会后即分别组织而成互助社。平郊村互助社所包括之社员范围甚广,除大部分为本村村民外,其余的尚有清河石片房六眼口双井堡萧各庄东杨村等地村民。于念昭任正社长,为新民会委派者,此外副社长,书记,会计,及理事皆由于念昭私人敦请之,故实际说来,平郊村互助社亦操诸于念昭一人手中而已。

平郊村互助社现共有社员七十二人,社员只享受权利而无义务可言,盖此为新民会之手段,目的为联络农民以收其心,凡加入互助社之村民可向互助社自由贷款,其手续很简单,只须有二人(最好是保甲长)作保,然后去正社长处填写请求书即可,年利一分。

春耕贷款每户不得超过六十元,一年内归还,其用途种类可分种子,饲料,肥料,耕畜,小农具之购入,劳赁,大农具使用料等。凿井贷款最多五百元,三年至五年中归还。此外尚有厚生贷款,乃为村民发展生产方面之便利而设,村民如感需要可随时请求贷款,但须经厚生股酌量情形决定贷与数目,此外互助社亦贷麦子及蔬菜种之类,更有一批骡马亦准备贷与农民使用,使用者不出任何租金,只负责喂养即可,贷借期限为三年。互助社的基金为社员之利润累积而成,如互助社售麦粉,来自批发处时每袋为十二元二角五分,加脚力二角五,共合十二元五角,出售之价格则定为每袋十三元五角,此一元利润即充作互助社之基金,以后累积渐多,则可自立,不必再仰仗银行借款以垫付商品批发处也。

总之,新民会成立互助社之本意,在求民情上达,以为民间与政府之沟通机关,奈事实上并不如此简单,民情既未通,政府又乏经济人才,种种举办,农民多裹足不前,故此等组织徒负虚名而已,村民即使参加此等组织,亦多不明真象,故实际借款者寥寥无几。

合作社为长期的经营,互助社为间时的服务,二者活动的中心皆在延年寺中,每日村民与合作社发生经济的关系者甚多。故延年寺之经济功能亦不可忽视也。

第五节 社会的功能

延年寺为村中唯一的公共建筑,所以凡是有关本村之杜会活动多利用延年寺举行,如以往遇有官方或慈善团体施舍发放米麦棉衣等物时,即以延年寺为中心,村人皆来庙领取。又前数年,每届冬季,村中必在延年寺设立更房,由村民均摊款项雇人打更。如遇紧急之时,则由全村壮丁轮流值更。更房有时在庙殿中,有时在庙台上搭设窝棚,值更人居于内。

延年寺中一切什物皆系公产,所以村民家中如遇喜丧之事时,可以向庙产主事人自由求借庙中之桌椅凳案。故延年寺实有便利此小社区之功能。不过,据村民言,延年寺并未充足发展其便利村民的社区之功能盖庙中只有少许桌椅凳案,此外则别无长物。

然清河镇以北诸村之庙宇内多自备棚杠,轿子,乐器家伙等物,凡遇有村民家中办理喜丧事需要这些物具时,则可向庙中主持人借用,不必出赁钱,只破费少许脚力钱即可,故村民获益匪浅。此外,村中尚一种“伙家道”,即是一种道士,平日耕田自足,有如俗家,一遇村中有丧事时,即可应召赴丧家诵经,丧家亦无须破费经钱,只供给“伙家道”饭食即可,故甚方便,此事颇合乎经济原理“边际效用”也。

燕大社会学系于民二十九年夏,在延年寺药王殿中设一救急药箱,由学系委托于念昭主其事,每月添设药品五元,其中多为医治普通病症者,此救急药箱设立之目的在为服务本村村民,凡村民患病者,皆可来此求药,不收分文,因此平日来此求药者颇不乏人,平均每日约有十人左右。

本村妇女多无串门习惯,所以村中妇女平日交往很疏远,谈话机会很少,但是她们因病来救急药箱求药,或来合作社购物,或来庙殿烧香崇拜,或来庙中参加团体娱乐等活动时,延年寺便自然的成为妇女社交的中心,她们常常籍了以上所说的这几种机会相遇,彼此道道家长理短,维系不少村民之间的情谊,也籍此传达了不少的消息与意见,造成了不少舆论,此外附近各村常有人来延年寺烧香崇拜,间或有人来救急药箱求药,彼等亦须至延年寺,因而亦渐与本村村民熟习交往,于是便有新的关系产生,所以延年寺不只有维系本村村民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功能,同时也有创造本村村民与外村村民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功能,因为这里社会的接触或互助是以延年寺为媒介的。

农民的生活一向是刻板的,平淡的,枯燥的。所以他们需要团体娱乐的调剂。在这娱乐的过程中,他们从常轨的生活及腻烦的工作里整个解放出来,而达到一个超然的境界,是他们心灵上的一种松弛与慰安。延年寺是平郊村唯一的公共娱乐的场所,故每当村中举办任何娱乐游艺时,必在延年寺举行。

延年寺无小口庙北岭庙一类的庙会,所以村民失去一大娱乐的机会。事变前简易小学每年皆在延年寺举行两次游艺大会,是为村民公共娱乐的机会。此二次一为四月四日儿童节,一为九月一日小学成立纪念日。儿童节日延年寺各种殿中有学生成绩展览,学校当局敦请学生家长及乡绅参观批评,同时庙外东操场并以席搭台棚一,举行游艺项目如新剧,旧剧,唱歌,跳舞,双簧等,演员多由本校学生担任。事变前,清河试验区之公余旧剧社及清华新剧社皆于是日来村公演,其剧目多系激发民族思想者,颇含教育的意义。此外亦常外请杂耍游艺等项目。小学成立纪念日之游艺节目与儿童节日无大出入,同时并在东操场举行学生运动大会,学校并于是日发给毕业生文凭。村民于是二日多来延年寺参观热闹,是为一大公共娱乐之机会也。

然近年因物价高涨,小学之经济颇感窘迫,兼以事变后清华新剧社及试验区之公余旧社皆解散,是故钱人两方面皆感困难,所以最近二三年此两游艺大会已无形停顿,对于村民之娱乐的调剂损失不小。

以往延年寺备有象棋及围棋,村民于间暇时多来此一较长短,观阵者亦甚多,风气盛极一时,后象棋围棋渐渐失落,村民亦不拟重置,故此娱乐亦停止有日矣。又民二十三四年时,寺中住有一韩姓教远,擅旧剧,每日晚饭前后在庙中教授唱戏,儿童放学后便流连不走,村民在耕余饭后亦常来欣赏学习,以为娱乐,后韩姓因故他去,此事亦停止。时至今日,延年寺渐成儿童的娱乐中心地点,举凡弹球,放风筝,赛跑,踢球,跳房子等游戏皆在延年寺及其东操场举行,是即延年寺之娱乐功能多为村童利用矣。但村中如有较大之娱乐盛会时,必在延年寺举行无疑,故其娱乐功能依然存在也。

综观以上所述,延年寺以一庙宇而兼具宗教,教育,政治,经济,社会,娱乐,等数方面的功能,在一个乡村的小社区里,庙宇成为生活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它已不是一个单纯一元的宗教机关,而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生活活动的枢纽。延年寺的存在不仅是因为它的宗教功能了,即便它的宗教功能已失,它仍然会存在的,因为村民需要庙宇是多方面的,它在乡村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具有独特的重要性。

从以上种种看来,我们知道庙宇在乡村中是最富有历史性的地方,从庙宇历史的发展过程,就可以看出整个乡村的社会变迁——从庙宇崇拜的盛衰不定,可以看出乡村人民的生活是在受外来影响的决定,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们内在信仰的变迁。

从庙宇中的学校看来,乃至旧学而于新学,其课程中有手工图书唱歌之类,为昔日私塾中所无者,然村中儿童多来受教,这可以看出乡村教育亦是渐渐朝向于都市化。

从庙宇中之村政治公所的名义与人事的变迁看来,如自治区公所以至于青苗会会所,再至于保甲长办公所,后再至于爱护村公所,这就可以看出村政治发展的阶段,同时从此庙宇中的政治组织的几度变迁过程中,也可以看出整个中国大时代的政治阶段的变迁,如果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庙宇中村政治公所的领袖人物的变迁代谢情形,我们更可以看出整个乡村中农家的盛衰交替过程,以及人与人,家与家的社会关系如何。

从庙宇中之经济组织——合作社与互助社的发展看来,可以知道整个乡村的经济消费的趋向,以及村中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的交互影响的情形。

从庙宇中之社会事业的发展看来,可以知道本村如何与外界发生关系,以及村民对此等社会事业之态度与利用如何。从庙宇中的娱乐变化情形看来,可以知道村民的娱乐生活是如何受时代变迁的影响,综上种种,得知延年寺是整个平郊村社会生活的指南针,我们只看到延年寺各种功能变迁的过程,便可知道整个平郊村是在如何的变动了。

综合以上数章,我们可以知道村民宗教生活的范篱是在家庭崇拜,庙宇崇拜及四大仙门特殊崇拜三者之中的。他们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多与他们的宗教信仰发生关系,这些生活中内心的需求,村民多从这三种崇拜中取得满足。这三种宗教崇拜是相辅而行的,庙宇崇拜补家庭崇拜之不足,四大仙门特殊崇拜又补庙宇崇拜及家庭崇拜之不足。有的人需要一种崇拜便可满足了,不过有人则需要三种并用,每种崇拜在应付村民生活的需求中有其独特的功能。

庙宇崇拜是包括个人与团体的宗教生活,所以它的范围所及上至全村或数村的联合团体,下至一户一人,大至整个社区衣食安全的问题,小至个人烦屑琐碎的需求,莫不可在庙宇崇拜中获得满足,虽然这种满足是因人而不同,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庙宇崇拜实在是维系团体及个人宗教生活的主要枢纽。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庙宇崇拜也常是为外界环境的影响及村中人事的变迁所决定的。就延年寺过去的村民崇拜的演变看来,我们就可以知道其未来之趋势若何,如无特殊时局的变动或地方生活的不宁,而村中又有领袖倡导,则庙宇崇拜必会日益旺盛,反之,则必衰微无疑。所以庙宇崇拜未来之趋势如何,须视外界的影响而定了。

延年寺之庙神本属佛道两教者,其地位之高下甚不易比较,然而村民对于延年寺庙神地位的看法却无佛道两教之分,庙神地位之高下在他们心目中只是一个系统,然而在佛教与道教上说,延年寺的庙神地位却是两个系统,兹将二者之不同以下表比较示知:

 

延年寺庙神在佛道两教中地位高下之排列。原文附图。

 

延年寺庙神在村民心目中地位高下之排列。原文附图。

 

从以上两表之比较可以看出村民对于庙神地位的看法,多受其功能的影响,而少受其在庙中所在位置之影响。弥勒佛为大乘之佛,应位于最上,但因其与村民日常生活不发生密切关系,故在村民的眼中其地位降列至第五;文殊普贤本应与观音同列,然村人普通虽去拜三大士,实际言之亦仅信奉观音一神而已,所以文殊普贤降与关公赵玄坛同列。此外,村民重视各殿正神地位阶层之分化,而忽略旁侍诸神亦有地位阶层之分化。所以地位愈下之神,其分化亦愈小,甚而至于其功能与历史亦被湮没无闻,盖此等神已失去其应付村民生活中需求的功能了。

庙神是村民的庙宇宗教崇拜的对象,村民依照他们各自不同的需求而崇拜不同的庙神,换言之,从庙神的繁复分工,就可以看出村民生活中多方面的需求,从庙神的香火盛衰的不同情形,可以看出村民生活上需求的变迁。庙神在村民的眼中看来是超过于家神的,凡遇有生老病死等人生重要关头不能求助于家庭崇拜时,于是来庙宇诉诸庙神以求护佑,所以庙宇宗教是补家庭宗教之不足。就过去之经验看来,多数村民对于他们庙宇崇拜的对象——庙神的来历功能一切的概念都很模糊。庙神在村民的眼中似乎就是一种超人超自然的灵,不太注意他们的分化。

庙宇宗教对于村民的意义并不完全一样,有的人确是笃信庙神的威力无边,他们重视崇拜的仪节与时期,无形中他们信仰变成神秘化,他们会因此神秘的观念而牺牲自己许多物质上的享受及精神上的快乐。但有的人却认为庙宇宗教在补法律之不足,警人向善去恶,富于伦理的意义,这样看来庙宇宗教也是一种社会的控制,乃是将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打成了一片,神秘化少而社会化多,宗教信仰少而道德观念多。本来“宗教中无论任何方面,也无论任何信条,都不能没有其伦理方面的相配部分。”所以就以往的青苗会谢神祭秋贴“明心榜”等崇拜仪式,都是具有宗教及道德伦理双重的意义的。此外更有一部分人认为庙宇宗教根本没有什么深刻的信仰,它的内容只不过是一些崇拜的仪式而已,去庙宇作宗教崇拜好像是人的一种传统习惯,除此习惯以外,对他别无意义。所以庙宇宗教在乡村中虽是打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它所给予村民的意义却有深浅不同,而其影响亦各有大小之别。

庙宇宗教的活动中心是在于庙宇,亦即庙宇宗教的发展是依据于庙宇的存在,然而现在庙宇的存在,却并不是因为庙宇宗教的活动与发展。数十百年前庙宇在乡村却是仅因其宗教的功能而存在,但近些年来,庙宇的利用愈来愈趋于复杂,凡是乡村中公共事业的活动,如教育,政治,经济,社会,娱乐等等,莫不依据庙宇以资发展。而宗教的功能也不过就是其中之一罢了。庙宇多方面的功能已是深入于村民日常多方面的生活中,他们需要庙宇不再是单纯的为了宗教崇拜,而是为了生活多方面的公共活动,因此庙宇在乡村中存在的重要因素已是渐渐有所转移了,宗教的功能不能完全支配庙宇在乡村中的存在与发展。

最后,作者愿将这一年来的下乡实习工作及作完此篇论文后对于庙宇宗教所发生的感想隨便在这里谈谈。一年来与乡民的接触交往以及体验观察,渐渐觉得庙宇宗教实在是个消极,自私,出世的宗教,小而言之,在村民积极进取的生活中,它不能给予任何福利,大而言之,整个社区的生活是受着这消极,自私,出世的信仰来支配。村民在走头无路时,才来庙宇作宗教崇拜,寻些消极的安慰与平安。至于日常无事时所烧之“平安香”,亦只是求消极的维持现状而已,他们崇拜的动机总是处处为自己个人或为一家祈求设想,此外不再想到他人更不再想到社会,因为生活是建筑在信仰的基础上的,但这信仰的基础却是消极,自私,出世,逃避现实。要想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具有和谐大爱关系的社区,这种信仰的基础怎能产生伟大真实的动力?因为它的消极自私,所以这种信仰不能给予生活上伟大的推动力。

试观村民的生活,几乎无处不受宗教信仰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所给予积极的结果是什么?再看村民一年劳碌所得无几,然而他们却肯甘心牺牲他们的血汗金钱,每月购买香烛纸箔来献祭于庙神前,藉得少许慰安,然而一年中时间精力金钱在这方面的消耗不能谓之少矣。再看村民宁肯缠绵病榻使入膏肓,亦不肯延医诊治,他们所信靠的是庙神与四大仙门,近代科学方法的治疗对他们不发生意义与影响,他们纵因此死亡亦毫无怨言,“乐天知命”可谓达观矣。而这种固执与笃信的精神却也令人钦佩。

总之,这种不肯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是直接受他们的宗教信仰的影响的。村民只从这些刻板式的崇拜仪式中求得些消极的自足,便算够了,再不肯面对现实的从现有的信仰中发展些新的力量与新的意义出来。所以现在我们可以说句老实话,就是村民从他们的宗教信仰中实在没有得到什么福利;反之,他们的生活态度,思想,与享受反而受了莫大的束缚。

近代一般乡村社会的改造家常以为欲想改建乡村社会生活,必须先从经济或教育等方面入手,但是即作者的陋见看来,村民宗教信仰方面的改善实较经济与教育诸方面的改善为重要,因为这种宗教信仰的消极,自私,逃避现实的影响力量已是深入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他们的人生观,经济生活,消费与生产的看法,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教育的接受等等,都是直接间接的受他们这种消极自私宗教信仰的影响,社区生活所受的这种不良的支配力量是需要重新估价与改善的,尤其是庙宇崇拜的宗教,包括公共与个人两方面的宗教生活,既影响个人,又影响团体,其对于整个乡村的生活态度,思想及享受是具有极密切的关系的。

本文虽是以平郊村为对象,然而整个中国的乡村庙宇宗教的思想又何独不然?所以作者在写本文的时候,心中思想关于中国乡村庙宇宗教生活的改善问题日益加强,认为欲思改建中国乡村社会生活,应首先注意村民的生活态度与思想的改善,如此,则庙宇宗教的改善是首当其冲了。

本文是个实地调查的研究,目的在分析说明事实,所以作者不拟在这里提出任何具体改善的方案,不过,我们可以在这里总括起来说,就是现代中国的乡村庙宇宗教是需要一个积极的,入世的,不自私的,大爱的信印,这种信仰能给予村民一种伟大推动的力量与勇气,使能面对当前的事实。

这种信仰也是影响个人与社会两方面的,个人将这种积极,入世,不自私,大爱的信仰与日常生活打成一片,则生活必具有无可描述的真力量;另一方面,社会因此崇高信仰的存在与运行,会有一更理想更美满的新秩序新关系出现。个人影响社会,社会也影响个人,二者有交互良好的发展,会造成更进步更完全的个人与社会。自然,从现有的阶级要进入这种新的阶级,确是需要相当长久的时期,至于这种变迁的过程究竟如何形成,以及这种新的信仰的内容如何,尚须海内有识之士共同加以讨论也。

文字编辑:李思睿、代欣怡、顾苏灵、刘慕齐

推送编辑:李家乐、毛美琦

审核:凌鹏

文字节选自《平郊村的庙宇宗教》学士论文,1941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