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与通知
事件与通知

社会学系实践团赴绵阳市开展“旅游扶贫”主题实践


为助力精准扶贫,践行社会学人使命,2019122日至27日期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赴绵阳市旅游扶贫实践团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族乡为中心,通过参观、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扶贫攻坚成果及旅游经济发展情况。

白马藏族东亚最古老的部族,除了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外,仅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两处仍有白马藏族人口,他们的民族语言为白马语,信仰自然崇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旅游为中心,同学们从当地文化资源、当下旅游模式、未来发展方向等角度开展调研,将视角聚焦于基金会参与乡村振兴的角色、民宿项目进展以及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协调三个方面。

2019123实践团首先参观了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的平武县报恩寺,并与当地区域民族文史研究专家曾维益老师交流。曾老师长期致力于民族民俗文化研究,对于白马藏族的历史十分了解。曾老师对实践团成员关于报恩寺的建筑意义、历史渊源、白马藏族的文化特点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1.实践团于报恩寺

 

2. 实践团与曾维益老师交流

 

2019124日,实践团成员拜访了当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格格。从他的口中,实践团了解到白马藏族的经文、曹盖舞蹈、雕刻、民俗歌舞等文化的起源、延续、发展,并与传承人就白马文化的生命力和多样性进行讨论。

 

3. 实践与格格交流

 

为了更好了解民宿项目,丰富对于白马族乡的人文及地理风情的认识,实践团在基金会以及乡长的带领下,走访了壳子社、下壳子社以及稿史脑村上壳子位于海拔2600的高山,是白马藏族乡内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之一,目前仅4户贫困户仍居住在村内;下壳子即基金会民宿项目选址所在,目前已经没有人居住。两个村落参访结束后,实践团来到稿史脑村索古修寨的社长家,就村庄的旅游模式进行了深度访谈,反思旅游合作社管理的重要性。

 

4.上壳子村风貌

 

5. 实践团走访村落

 

125日和26日,为了解当地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实践团一行还在当地基层干部的陪同下走访了扒昔加古寨和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世纪80年代,白马藏族乡开始发展旅游产业扒昔加正是最早一批藏家乐社长实践团介绍,扒昔加为游客提供住宿、观光、文化体验等综合服务,还曾得到中央电视台第7频道的专题报道。与王朗景区联动,当地形成景区带村的旅游扶贫模式稳定的客流量让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为了保证古寨的可持续发展,村民们建立了合作社,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进行统一管理。

 

6. 白马藏族文化遗产曹盖舞蹈面具

 

7. 实践团于王朗国家自然保护区

 

白马藏族旅游扶贫下一步规划发展的是高端民宿与白马藏族乡其他村寨相比,伊瓦岱惹村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发展落后,旅游事业开展也更晚但也因此保留了完整的白马风貌。这里的土墙板房,与先秦氐人建筑一脉相承,是研究白马藏族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性的活化石。基于该村独特而古朴的文化特性,中国扶贫基金会将该村选为百美村宿项目点,推动当地脱贫、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团从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得知,目前项目还处于规划阶段,未来将建成精品民宿,吸引国内外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

 

8. 实践团、基层干部和基金会工作人员在上壳子寨合影

 

正如《燕园情》所唱,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在6天时间里,实践团的5名同学走进田野、深入基层,真切感受到上下一心扶贫攻坚的热情,也深刻体会到扶贫工作的艰苦不易。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经历带来很多感触,他们将认真思考乡村在新时代、新时期如何发展,而北大子又应该从哪些方面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学人的使命感,实践团后续将依托调研资料撰写调研报告,力求对当地旅游扶贫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