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与通知
事件与通知

回顾丨午间学术报告会:何以为家?家国关系变迁中的儿童福利与保护



讲座简介

2023310日中午12:30,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23年春季学期第一期午间学术报告会在理科五号楼201顺利举行。本次报告会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邓锁副教授担任主讲人,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教授主持。邓锁老师以何以为家?家国关系变迁中的儿童福利与保护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近百名北大师生参与本次报告会,现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
   讲座纪要

第一部分,邓锁老师从家国关系变迁的视角看中国儿童福利的制度化建设。随着儿童主体性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逐步凸显,家庭、国家和市场等主体对儿童抚育责任的分配同样发生变迁。当前,儿童福利问题与当代中国城乡人口流动、家庭变迁所引发的风险后果紧密相关,也与家庭事务的公共化相联系。近十几年来,中国儿童福利的制度化建设已取得较大突破,但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仍存在问题。



第二部分,邓锁老师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的出台和实践为例讨论儿童福利政策执行中可能面临的问题。2019年,民政部、财政部等十二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这一政策标志着儿童福利不仅面向孤儿的生存困境问题,而是兼顾事实上处于监护缺失困境的儿童。

在对Z县进行实地调研的过程中,邓锁老师发现该政策在政策对象识别、认定上可能存在困难,这与将父母失联儿童纳入保障范畴的新政策有关。早期,失联判定严格依据公安证明。由于多数困境儿童难以达到这一标准,当地民政部门在实践中补充采取邻里证实与上级部门查验结合的做法判定父母是否失联,但在实践中也可能引发家庭监护惩罚等意外后果,并因邻里信息不充分导致实际认定中存在困难。识别对象的另一可能路径是有意把低保贫困户资格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资格绑定,由此降低识别偏差。但这种做法存在不合的风险,并且以救助资格替代监护资格的识别方式可能偏离政策的初始目标。

以上实践实际反映家庭和国家的儿童抚养责任难以平衡的困局,尽管国家被期待更加积极地介入家庭领域的儿童监护,但家庭内复杂的伦理关系使得国家介入面临有心无力的问题。

第三部分,邓锁老师重点探讨基层领域儿童福利治理建设以及相应的延伸思考。一方面,国家应在基层逐步建立健全覆盖监护支持、监督、干预、替代等的监护保护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国家应强化不同类型的儿童福利政策供给。最后,家国关系视角下研究儿童福利和保护的问题使人思考社会工作的发展问题。在家国责任边界可能的张力之间,社会工作以其双重代理人的身份可以起到重要的调和作用。

点评与评论




讲座结束后,主持人周飞舟老师对讲座内容进行总结并点评。周老师认为,邓锁老师的讲座很有温度、牵动人心。邓锁老师的讲座启示我们,在儿童福利与保护问题上,过去家国一体的关系已经逐步转变为家国互补、甚至博弈的关系,以上讨论的政策实践背后蕴含着普遍的社会学问题,即国家应在何种程度上介入家庭。随后,现场老师和同学就事实无人抚养的界定问题以及差异化、边缘性家庭类型的照料问题展开探讨。在热烈讨论后,本场午间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



编辑 | 社会学系研究生会学术部

审核 | 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