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与通知
事件与通知

社会学系举办第三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社会大家谈系列报告会




111日中午,社会学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社会大家谈系列第三场午间报告会于理科五号楼201教室举行社会学系高丙中教授以从封建迷信到文化遗产:现代中国文化领域一个厉害问题的疏解题,结合多年调查资料,探讨了诸多民间文化事项从“封建迷信转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与效用。社会学系党委书记查晶主持报告会教工党支部成员及师生上百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高丙中老师首先讲述了自己关注非保护的缘起。表示这是他个人民俗研究的自然延伸,也与近年来一些民俗变为文化遗产、民间节日变为国家法定假日的潮流有关。国家保护遗活动的火热开展和自身的参与,使高丙中老师对“迷信变非遗”有了更多的思考。高丙中老师认为,这是这个时代悄悄发生的大事件,对于其深刻意义,他引用了两个案例分析。第一个案例是进入国家第四次非遗名录的丰都庙会,这个以鬼神崇拜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活动原本被认为“迷信”,现在作为非物质文化得到政府的支持,充分体现了人们看待“封建迷信”视角的变化。另一个案例是河北赵庄龙牌会的合法化过程从中可见“迷信”变“非遗”的典型过程---借助双名制包装,使国家和民间的不同理解可以相安无事---成为“非遗”,依据程序列入非遗名录,被承认作为自身具有宝贵价值。 


                                                   


高丙中老师指出,中国可以说是全世界对非遗最重视的国家,非遗保护运动”对于中国现代国家建设有独特的意义。它可以改善近代以来的文化失和,作为一项文化再发明,可以使“社会”成为公共文化的来源,使文化不仅从上来,也可以从下来;且理顺个人、社群、地方、国家与人类共同体的文化关系“迷信”变“非遗”,过去近20年的非遗保护实践解决了中国现代发展过程的一个文化难题

讲座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高丙中老师重申保护运动的道路归根到底应该“让你是你自己”——让人合法地以自己的方式生活,这是非进入现代生活的必经之路在近半小时的讨论后,讲座圆满结束。

本次讲座提高了师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也引发了大家围绕此问题展开的思考和讨论。近年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宝贵传统文化,我国建立了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并出台非物质遗产保护法》。这些切实有效的举措使很多原本被认为是“封建迷信”文化事项成为名正言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有了较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对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我系人类学专业师生结合学科特点和优势,积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言献策,共同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也我系师生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