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事务 > 新闻动态

叶启政教授系列讲座活动成功举办

 

412日,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和哲学系联合举办的叶启政教授系列讲座在理科教学楼208教室顺利结束。该系列讲座由美国密苏里大学社会学博士、台湾大学社会学讲座教授、台湾世新大学社会心理学讲座教授叶启政受社会学系和哲学系之邀进行主讲,主题为美国社会经验研究的历史与哲学基础——回顾与评析

叶启政教授的系列演讲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对经验实证研究的重要议题加以剖析,回顾其社会变迁中的历史条件,以反省其特有的哲学理论基础,破除社会学知识中既有的范式迷思。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张静,副主任周飞舟、刘能出席了此次讲座,北京各高校百余名师生来到现场聆听讲座。

 

http://pkunews.pku.edu.cn/xwzh/attachement/jpg/site2/20160417/0023146d6dfc187d6ec03a.jpg

叶启政教授讲座现场

 

本次讲座由社会学系渠敬东教授主持,张静教授在致辞中感谢叶启政教授抱病坚持讲座,与北大师生亲切交流,并且赠予叶启政教授社会学系杰出贡献纪念奖杯,以表达社会学系师生对叶启政教授的感谢与敬意。

 

http://pkunews.pku.edu.cn/xwzh/attachement/jpg/site2/20160417/0023146d6dfc187d6ec73b.jpg

社会学系主任张静教授向叶启政教授赠予纪念奖杯

 

在最后一场讲座中,叶启政教授以论统计中均值人与离散人的社会学意涵为主题,重点介绍数理化统计学中的社会意涵、常态分配之假设下均值-离散双轴思考的历史、机遇与命运——均值人的天敌转折三个话题。叶启政教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阐释了均值人等概念,介绍了阿道夫凯特勒和涂尔干等人的研究。叶启政教授指出,阿道夫·凯特勒所揭示的均值人的社会学意涵,其基本用意是通过叙述集体大众中的普通个体和他们惯常的生活属性,来反映那些例外的、非凡的个体和事件与集体大众之间的社会距离,以及更进一步观察这种社会距离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是如何被体系化的。在演讲的尾声,叶启政教授从哲学的层面讲述了尼采和韦伯的思想成果,解释两位名家之间的思想渊源和联系,并号召青年学者重构一种路径来研究社会。

 

http://pkunews.pku.edu.cn/xwzh/attachement/jpg/site2/20160417/0023146d6dfc187d6ed13c.jpg

叶启政教授作讲座

 

在演讲之后,叶启政教授和现场师生们进行了亲切交流。同学们踊跃提问,提出关于大数据、尼采和韦伯的混沌观念、儒家宗教等方面的问题,叶启政教授知无不答,同时也展现出学人的严谨慎言品格,彰显学者风范。

最后,渠敬东教授为此次活动作了总结,称赞叶启政教授的学者风范,向73岁高龄仍然为同学讲学的叶老师表示致敬,并由叶启政教授的演讲内容和人生经历出发,呼唤青年学者拥有尽情体验真实人生、冲破自我固化的框架、见识自我与世界的无限可能性,这也是学问的真意所在。

在过去的两周里,叶启政教授共进行了六次讲座,在对于美国社会经验实证研究的历史和哲学基础进行回顾与评析的主题之下,分别以经验实证取向主导下的美国社会学:18802000年代”“量化与测量:社会历史变迁的追踪”“论统计中均值人与离散人的社会学意涵三方面展开,叶启政教授从自己的研究经历和阅读体会出发,针对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定量传统进行哲学基础、社会学意涵的阐发,对于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