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庆 > 先声

郑兆良 | 上海市贫民窟之研究

编者按

郑兆良,祖籍广东中山,生于上海。1932年进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1936年学士毕业。毕业后考得立法院上海市模范监狱指导员之职,随后转任南京市卫生局社会部主任,此后辗转于红十字会、儿童保育会、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等部门工作。1948年组织儿童现代学艺促进社,开办儿童科学玩具制造厂,希望为中国的工业化未来打下基础。

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郑兆良与1930年转入燕大社会学系的费孝通同住在男生宿舍四楼。费孝通曾这样回忆他的室友,他可以为一个不相识的孩子的苦难而动心,更可以因为要免除人间一桩不合理的设施而得罪他的上司,他会在当时没有想到这样做对于他的职业会有什么影响。这种人同样会发生种种似乎不近人情的联想,把很多身外的事,不在自己的利益上,配搭起来,成为各种不平常的idea(《郑兆良与积铁》,1948年)。

《上海市贫民窟之研究》是郑兆良先生的学士毕业论文。1932年秋,派克教授到燕京大学授课,讲授人文区位学、社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极大地影响了燕大社会学的学术方向。在人文区位学的影响之下,《上海市贫民窟之研究》将整个上海做一个城市社区整体,将贫民窟视为这一城市社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独的社区。

1935年暑假期间,郑兆良在上海进行了两个月调研,采取实地调研与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走访了上海各区域的贫民窟。不仅对贫民窟的分布进行了区位学研究,也细致调研了贫民窟内的生活环境,而且论述了其中的家庭、礼俗、宗教、教育、经济与技术制度等社会情况,给读者展现了位于现代大都市上海背面悲惨落后的贫民窟图景。文章指出,恰恰是因为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剥削,带来了中国农村与城市、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畸形关系,由此产生了上海的贫民窟。随后他还对贫民窟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一一分析,对当时的贫民窟清除运动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整篇文章中,处处可以看出郑兆亮先生真正关心贫民窟百姓生活的赤子之心(费孝通语)。由于文章很长,在此选取第一章与第二章的内容,以飨读者。

 

图片

图为郑兆良《上海市贫民窟之研究》一文封面。

 

上海市贫民窟之研究

郑兆良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上海市贫民窟概况

第三章 贫民窟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 贫民窟的影响

第五章 近年来贫民窟清除运动

第六章 批评与建议

 


绪论

什么是贫民窟——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贫民窟英文叫Slums,简单的说就是贫民——有最低收入的人口——所聚居的地方。但这个名词给人的印象不仅是一片贫民的住宅,常常表示一种藏污纳垢的所在,一提到贫民窟三个字,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低劣狭隘的房屋,污秽狭窄的街道,恶气熏蒸,哑嘈杂,往来的都是鹄首鸠面的人,听到的都是作奸犯科的事,的确这是社会的另一个角落,在这里没有美,没有善,没有光明,亦没有快乐,有的是丑,有的是恶,有的是黑暗和痛苦,举凡人间一切的不幸,都能从这里找出来,因此它是整个社会的一块疮痍,人类文明的一个污点。

贫民窟在历史上从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在上古时代已经有它的痕迹存在了。巴比伦和希腊雅典的大古城中都曾有贫民窟存在过,就是在中世纪的堡垒城市里亦没有缺少了,这些不幸的角落,然而它们所标示的意义却和现代的贫民窟不同。所谓现代的贫民窟乃是工业革命后的产物,而贫民窟问题严重化亦自工业革命始。

因为工业革命以后整个的经济组成发生了变化,生产和分配都换了形式,从前零散的,小规模的手工业都变成集中的大规模的机器工业,从前小资本小范围的商业,都变成了大资本大范围的贸易,而交通工具的进步使空间的距离缩短,人类的来往频繁,这样就促成了十九世纪都市的勃兴。

在一个都市发展的过程中,有两种必然的现象发生,就是人口的激增,二地价的高涨。因为机器工业的大量生产使农村小手工业宣告破产,一部分人遂因之而失业,都市里却因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工,这样农村里失业的人就被吸收到都市里来了,都市人口激增的现象即循着此种原则。

都市里的土地价值是依着土地的生产利润为涨落的,土地的生产利润大,价值即随之增高,反之则下落,而都市人口的激增是使土地生产利润增大的主要原因,所以都市人口的密度和土地的价值是正比例,人口密度愈大土地价值亦愈高,

随着又有一种现象发生即土地为资本家企业家所操纵,因为都市的工商业大都把持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多数的群众是被他们雇而受着他们的剥削的,他们把从劳动者血汗里剥削来的利润再放在土地的投资上,一方面是谋他们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直接利用土地来产生利润,因此大部分的土地就被这些资本家生吞活剥了。

在这种情形之下,土地的需要既因人口的增加而增大,土地所有权又拥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房租的奇昂乃成为自然的趋势,一般最低收入的劳动者,每日三餐尚难维持,如何能支付一笔巨大的房租金来住一所舒适的房屋,又因求工作的便利,不能住到离都市较远的乡下去,这样他们只能在都市的几个角落里——大半是工场的附近的空隙或为池沼,或为沟浍,或为荒塚场,或为垃圾坑——结核菌似地经营起他们的巢穴来,为了要省钱只能用最低贱最恶劣的材料,为了要省时间只得因陋就简的草草完成,它们不懂的什么叫通风(Ventilation),不知道什么是光线。

他们只求有一个避风雨的地方来安身就完了,然而就是这些地方亦是花了很高的代价向资本家和地主租来的,所以他们一生过着这狗一般的生活,永没有翻身的机会,这就是近代都市贫民窟的自然史。从这一段叙述里我们亦就看出为什么现代经济制度是产生贫民窟的主要原因。

然而贫民窟的或因是很复杂的,除了直接的经济原因之外还有许多间接的原因,最显著的如移民生存竞争,不健全的市政府及缺乏救济事业等等。

在近代工商业化的及正在工商业化的国家中,人口移动的方向是农村到都市,工商业化的程度越高,都市的人口比例亦越高,这是一个普通的现象,然而这些批一批移到都市里的人口,并不会立刻就找到了职业,他们必须经过相当的奋斗和竞争,才能够谋得一点生机,那些能力差一点的根本找不到任何职业,这些人口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贫民窟的组成份子。

都市里因为人口的集中,生存竞争是非常剧烈的,在都市里谋生活的就得同人家竞争,竞争失败的就得失业,失业的人因为没有了固定的收入,生活自然亦不能富裕,结果亦得加入穷人队里去过那种非人的生活。近年因经济的不景气,失业的人激增,世界各大都市里整天有大批的失业者在那里为了面包而呼号,不用说他们亦都是贫民窟里的同志。

在纽约华尔街的背后就有一所倒霉镇(Hord-Luck Town),这里就是失业者聚居的地方,这地方没有舒适的房屋,没有宽阔的街道,一切现代的设备都和他们绝缘,望望对面华尔街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只能说是另一个世界,这不过是纽约一埠的情形而已,其他都市亦不能例外,所以近年失业问题的严重是使贫民窟扩大及使它每况愈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健全的市政府是会替整个的市民打算的,一切的设施行政应当力求市民生活的完满。尤其是对那般有最低收入的劳动阶级更应当有特殊的设施使他们不致颠沛困苦过着非人的生活,换句话说就是对贫民窟的防止和改良应采取相当步骤;反之一个不健全的市政府则常常忽略了这些问题而在行政上直接间接地促成贫民窟的产生,如房捐地税的过重,常是使房租过高的主要原因,此外没有公共住所,市内交通不便利,及没有建筑规则等亦是促成贫民窟的附带因子。

都市的生活是太复杂而千变万化的,然而就因为它太复杂了,变化太多而太快了,一部分人就不能适应这种生活,结果这一部分人不仅不能生产,反而成了社会的一种负担,社会得去维持他们的生活,社会服务和救济事业的对象就是这一部分人。

同时这一部分人亦就是贫民窟的重要份子,因此凡社会服务和救济事业发达的都市里贫民窟问题的严重性比较的减轻,反之那些缺乏社会服务和救济事业的都市里,贫民窟的问题显示得更严重些。社会服务和救济事业并不是解决贫民窟问题的根本办法,不过自少是一个有力的限制(Check)使它不致日益发展,糜烂了整个社会。

都市的生活代表着生活的两个极端,一面是最高尚,最完美的生活,另一面却是最低下缺陷的生活,我们若是只把都市好的一端来看,那都市简则是人间的乐园,最理想不过了,然而我们再看看它的另一面,就可发现一个不和谐的对较(contrast)一个充满了冲突和矛盾的生活,好像一个人前面的衣服很整齐,后面却鹑衣百结,污秽不堪。这就是都市生活的特质,亦就是它和农村生活的主要不同点。

贫民窟就是代表着都市生活的另一个极端,它所含示的,并不仅仅是而已,不过是贫民窟的一个主要特质,实在它还包含着种种的社会病态,举凡疾病,罪恶,不道德,污秽,不幸......等都把它当作大本营,社会的不完整和解体都在这里起首,社会的衰败和退化亦从这里发源,惟其是这样,才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如若得不到一个圆满的解决,都市生活永远不会达到理想完善的境地。

我们现在要问一问为什么贫民窟的情形会这样的恶劣。这里我们需要把贫民窟的生活加以检讨。

第一点我们先说贫民窟的环境。贫民窟的所在地大都是最破烂,污秽的区域,都是人家不屑利用或暂不利用的隙地,亦许是低洼的湿地,亦许是污秽的渠沟,亦许是荒废的旧住宅区或公共建筑,亦许是高楼大厦背后的乌暗角落等。反正这些地方都是人所认为最不可喜的地方(the most undesirable districts)。

房屋的建筑则大都因陋就简,破烂不堪,光线既不充足,空气亦欠流通,而因所在地的不良污秽湫隘自不能免,然而这还不算顶坏,顶坏的是拥挤,普通一间破烂的茅屋至少要挤上三口四口五口以至六七八口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像沙丁鱼似的挤在一起,吃在这里,睡在这里,活动亦在这里,甚至所养的鸡鸭猪犬家畜亦一律平等的和人住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之下,哪里还能找到人生的乐趣,哪里能不发生坏的影响。

最显著的如疾病的丛生,传染病的流行,因此死亡率必极高,一般人亦都失去了健康,又因居住的,鳞次栉比过于稠密,极容易发生火警,偶一发生则延烧广阔瞬息间可使千百人无家可归。还有因为太拥挤了,人们不能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而男女混杂更易发生不道德的行为,事实上在这种环境中,人格,道德,身份,简直没有法子可以维持得住的。

再说贫民窟的人口,不用说贫民窟的人口自然都是贫民了,然而贫民不过是一个混称,实在它是各种失调或品质低劣的人口的集中地。如低能儿,白痴,残疾者,精神患者......同时贫民窟的环境就是培植劣质人口最好的园地,任何都市里死亡,疾病,犯罪率......等最高的区域,大半就是贫民窟所在地,贫民窟的物质环境既培养并集中起这些劣质人口来,而这些劣质人口更组织成一个恶劣的社会环境,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儿童,耳濡目染浸淫日久,自然亦就变成劣质人口了,实际上凡是堕落到贫民窟里来的人都会被这恶劣的环境陶冶成不健全的人。

第二点我们说到贫民窟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知道社会生活是整个的,各部分互相牵涉互相感应着,一部分的好坏可以影响全局,正好像一个牙齿作痛可使全身不舒服一样,贫民窟既是社会的一部分,那么它对整个社会能有直接的影响,亦就是说贫民窟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我们现在先把它的几个重要影响写在下面,

第一贫民窟可使生产效率低下,因为贫民窟的环境太恶劣,住在里头的人,得不到一个正常的生活,身体和精神都有了缺陷,因而工作效力减低,结果无形中的社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还有一部分人,根本不能参加生产事业,反而得社会去供给他们,这样贫民窟对社会是一个直接的损失。

第二增加了劣质人口,贫民窟,是劣质人口培植所,我们已在前面讨论过了,它可使社会的劣质人口渐渐增多,劣质人口的增多亦就是整个社会人口品质坏的表示,而人口品质变坏又是社会衰败或不完整的表示,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正好像肌体组织中的一个细胞,假若坏的细胞多了,肌体组织自然就不健全了。

第三贫民窟是一切社会病态的发源地,因为贫民窟的社会结构和组织的功能不健全,所以就发生了种种的社会病态,如因卫生状况过恶,极易发生传染病,及其他痼疾,因时死亡率亦必极高,尤其是婴儿死亡率,因为婴儿的抵抗力小,在这种异常恶劣的环境中,很容易死亡,因为经济状况劣,人们迫于衣食就出种种作奸犯科的事来,如偷盗,抢劫,拐骗,卖淫......等,因为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人们就走向堕落的途径里去,如非,不道德,赌博,鸦片......等,这些都能给整个社会以巨大的影响,使社会生活的完整破坏,使社会的组织结构解体。

从这里我们亦可得到一个概论就是;贫民窟是一个整个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不能从任何一方面得到真确的认识,比如有人把贫民窟问题当作居住问题,亦有把它当作贫穷问题等等,实在居住,贫穷不过是贫民窟问题中几个重要因子,绝不能把它当作贫民窟问题的全部,所以我们必须把它当作整个社会问题的一部,从整个社会去着眼,才会看到贫民窟问题的症结。

自十九世纪以来整个世界都趋向于工商业化,人口密集的大都会日渐增加,贫民窟问题亦在这种畸形的都市发展下更展开了,中国亦不能例外,六十年来商业都会有显著的进展,虽然比起工业先进国家来,有汽车与牛车之差,然而比比我们的过去,就觉得我们亦的确在走向工商业化的途径。

上海在60年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渔村,然而今日已成了将近400万人口的都市,一切现代文明都在这里闪耀它的光芒,同时一切现代的社会问题亦在这里露出它的面孔,更奇特的是我们的都市的发展并没有循着一条正常的路线,而是在那里不规则地畸形地发展,一方面农村在衰落破产,一方面都市在繁荣发展,都市是农村的吸血鬼,而不是它的培育者。

 

图片

图为1920年代上海南京路风景。图片来源:https://m.thepaper.cn

 

因此我们的都市和乡村形成了一种冲突,一种不和谐的对较,农村失业的人加多了,自然向都市里头跑,然而我们的都市经济又都在受着帝国主义束缚,没有自由发展的能力,我们新式的工商业并没有容受这些过剩人口的容量,结果发生了一种悲惨的现象,就是劳力的贱卖。

劳力的贱卖供给帝国主义和资本家以更大的利润,而这些受剥削的劳动阶级们却一起打落到贫穷线以下去了,这些在贫穷线以下的人在中国都市里占着一个惊人的数目,同时亦就显示给我们中国都市里贫民窟问题亦是异常的严重。

关心社会的常说都市是罪恶的渊薮;凶杀,绑票,偷盗,奸非……如火如荼的蔓延在都市里,打开报纸的社会新闻版,看一看差不多满纸都是这些消息的记载,处处都表现我们的都市社会是异常的不完整,都市生活是极端的糜烂。我们研究社会问题的,高谈都市改造的,为了要了解问题的本质,为了要制造一套改造的方案,能忽略了贫民窟问题不研究吗?

()为什么要研究上海的贫民窟

1)上海贫民窟问题的严重

上海是中国的第一个大都市,亦是全国工商业的中心,在中国工商业的都市中可拿它来作代表,它的发展代表着中国现代化的趋势,它的问题是亦代表着中国都市的一切问题,所以上海是研究中国都市问题的一个最适宜的园地。

在未讨论上海的贫民窟之前,我们先把上海市的概况检讨一下,如此使得我们对上海贫民窟的问题看的更真确,明瞭的更具体。

上海在八十年前不过是一个旧市的县城和一片渔村,但因为它位居于长江的出口,形势扼要,又因水道佳良,船舶的交通非常便捷,因此便成了与世界交通的一个出纳口。一八四二年南京条约成立将上海划为通商口岸,从此西方的势力就在这里伸张起来了。

一八九四年甲午之役结束以后,清政府鉴于国内工商业的腐败,乃从事于提倡实业,中国资本家之头脑新鲜者亦渐从事于工商业之投资,一八九五年时上海的贸易额已占了全国贸易总额的45%,并且人口亦达到411753人之数。欧战期中,西方大国无暇东顾,上海工商业遇此特殊之机会乃得蒸蒸日上。

民国八年五四运动发生,人民爱国思想勃发,一时排货风潮大,又与上海的工商业以巨大之兴奋。国外华侨纷纷向上海投资,这时上海的工商业已经占了全国的首位了。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都南迁,上海地位更加重要,全国各重要金融商业机关,都把总行迁到上海,国际投资亦把上海当作角逐场。十年来上海,在这种情况之下,突飞猛进,遂一跃而为世界之第六大都市,我们拿国内几个大都市人口增加的统计来比较一下,就可看出上海发展的迅速来了。

 

图片

 

从上表看来,我们就可注意到上海南京两市人口增加的惊人,上海由2818866人增加到3402748人,四年之中增加了差不多40%,这种增加固然代表上海工商业的发展,但其中却也含着几宗病态的现象。

因为上海人口增加的速度远超于工商业发展的速度之上,这里又显示给我们一个现象就是农村的生活不安和农村经济破产,因为生活不安使一般资产阶级和地主们不能安居乐业,不得不挟着荷包跑到这帝国主义保护下的上海来,过他们安富尊荣的生活。因为农村经济破产使大批的农人失业,他们亦在都市繁荣的诱惑性之下跑到了这工商业中心的上海来谋求生活,这样在上海的社会中形成了贫富极悬殊的两个阶级。

然而资本家终究是少数,充斥于上海每一个空隙里的还是这些贫苦的劳动阶级,因为上海工业的发展赶不上人口的增加的迅速,因此就发生了劳力过剩的现象。我们已经知道劳力过剩就是劳力贱卖的表示,上海在现在劳力贱卖的情况下劳动者生活程度的低下,是可想象得到的。

上海所给予人们最显明而深刻的第一个印象是时间与空间的差隔之过大,初来中国的外人固然最会发生这么一种感觉,即我们国人自己也只有这一个感觉。因为它一面既达到了二十世纪现代化的最高峰,但同时还摇曳着中古世纪以前的一切姿态,资本主义最高阶段,所谓合理化的生产方式,在上海亦尽力地行使着,而同时最不经济的中古世纪封建生产行程,也还占有极大的优势,和前一种生产形式对立着分庭抗礼,组织成了上海的一个奇特的经济制度。

沙逊大厦的金色屋顶在黄浦江里的倒影,恰恰躺在工人与货运同视为渡水利器的人力舢板船上。流线式的摩登汽车,和观光的双层汽车,与载重的排子车,和独轮车交流着,虽然有着巨大的速率上的差别,但在中国劳动贱价的支撑下,不得不受淘汰,而且平行着大有与历史永远流传下去之势,都市动脉的电车,原已蜘蛛网地密结着,但人力车也还细菌似的出没在上海的每一个角落里。

 

图片

图为上海外滩的沙逊大厦旧照。图片来源:https://m.thepaper.cn

 

虽然,在二十世纪的现代为什么还要演人与机器竞争的悲剧呢?为什么这样残酷的浪费人力呢?

这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劳力过于低贱,使资本家不值得增加资本去采用机器,就是这样仍然有一部分人失业,你想上海的劳动者在这种致命的压迫下生活是如何的痛苦!

上海工人的收入普通男工每月平均19块钱,女工和童工自然更少,前者只有14元而后者只有12元,但是根据另外一个统计则比这个数目还低——计划男工每月1528分,女工12元,童工87角。这样的收入在上海除了维持生命以外,什么也谈不上。

然而这样的收入的人口在上海却占着一个绝大的数目,据上海市社会局最近调查,上海市中外工厂合计有3618家,资本总额473069510元,工人总额3005758人(包括男女童工)。

此种统计不过限于工厂所雇佣之工人而已,此外自由劳动者亦不下30万人。大多为水路运输工人(其中洋车夫约5人、码头工及小车夫约10万人、苦力及手工业者约15万人),再加以建筑业之各种专门工匠及小规模之生产事业工徒等总数目少当75万人,我国每户平均以4人计算,惟在上海劳动阶级中多独身者及妇女童工等,然实际劳动社会中之人口总数,亦当为上数的2倍半,即1875000人,占全部人口60%,这仍然是最低的估计,恐怕实际的数目还要高过上面的估计。若再加上一部分失业的人则至少有200万以上的人口是属于这最低收入的劳动社会。

上海市在一种畸形的繁荣下,生活程度非常的高,尤其是地价和房租的高昂,使这一般有最低收入的劳动者没有法子得到适宜的住所,普通工人家庭其每月所入连妇女儿童帮同作所得亦不过20元,其能用于房金者,不能超过总收入的分之一,即333分,目前情形大多数之劳动者家庭其每月所付房租费仅2元,最下者且不足1元,按上海通行之习惯,凡投资建筑房屋赁于租户者,其每年所得之租金至少不下成五分(即50%),由此推算。

平民所住之房屋良者其地租及建筑费不过266元,然在上海则普通楼房面积600方尺,简陋之住屋其建筑费及地租常在700元以上(地租每亩至少4000元),而房主对于房产所定之租金,不能低于基本金15%,即每月租金须在8元以上。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一般劳动者的居住是如何的恶劣了。

在这种情形之下,上海市200万以上的人口都被迫住在不适宜的住宅中,大多是在一楼底的市房里挤上了五六家的人口,嘈乱拥挤,污秽肮脏,住在这里的人永远不会得到一刻的安静,另一种型是平房,但在平房的屋顶中央,另撑起一椽小窗搭上一块板,这就算是更上一层楼了。

所谓上海的阁楼便是,这些建筑都是力求材料和空间的经济,空气和光线完全不讲,灰尘煤盾却到处飞扬,街道都是凹凸不平,不是碎石所铺,就是泥土没,墙面道口到处充满了粪便,水沟里污水流溢,蝇蚋成阵臭气蒸腾。还有一种住房因为得不到一块空地,就在渠沟上搭筑起来,整天受着潮湿和污秽的包围,有的就利用一艘破船作为几家人的住宅。

此外还有茅屋草栅等,大都是利用路旁墙角的空地,用茅草苇箔,支撑起一间一间的小屋,低暗潮湿,污秽不堪,而栉比鳞次拥挤过甚,更劣者草幕布帐聊避风雨暴露,居室之安乐完全与他们绝缘,因此草栅户遂形成一切扰乱,疾病,罪恶,灾害……等种种社会问题的渊薮。

据民国十九年上海市政府之统计,单在市府区内,有草栅22000户,民国二十四年七月市政府曾举办草栅登记,结果经登记者,有205004户,内记男性45598人,女性48524人,据吾人之估计,如再加上市府区域内之未曾登记者,及在浦东区域内者,则市府区域内所有草栅之总数,当在46000上下,若再加上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草栅,合计全上海所有的草栅总数,当在55000上下,住在这些草栅里的居民当有15万人。

以上的我们把上海市的沿革,发展和居住状况简单的叙述了一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东西文化冲突与交织之中,劳动者的生活是如何的悲惨,在这最低劣的生活程度下,居住状况坏到了什么境地。贫民窟的严重性指示给我们的不仅是劳动者的居住问题而已,它乃是一切近代都市问题的一个标识,从此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缺陷,研究贫民窟问题无异就是研究上海市的整个社区生活,在了解整个社区生活上,贫民窟问题只是一个工具或引导就是了。

2)研究的两个目的

任何科学都可以分为两方面,就是应用科学和纯科学或理论科学,一种科学的研究亦可以分作这两方面,就是为理论的或求知的研究和为应用的或改造的研究。在我个人以为这两方面是分不开的,理论科学的结果就产生应用科学,应用科学的根基仍离不了理论科学,在这种程序之中,理论的科学是占着前面的位置,因为先有理论科学基础,才能有应用科学的产生。我们研究上海市的贫民窟亦离不开这个程序,所以我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求知,第二个目的是求实用。

上海市贫民窟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已在上节讨论过了,它一年年的每况愈下,震撼了整个上海市的生活,社会的秩序在一天天的紊乱,多少人的生命财产,在时时受着威胁,灾祸,不幸,成了家常便饭,黑暗,痛苦,笼罩了生活的一切,这些情形使我们对都市生活发生了恐怖,有些现象甚至要令我们觉得神秘。

的确常有人说都市生活是神秘的,亦有人说都市生活是黑暗的,但这些都是太笼统的说法,不科学的说法,我们学社会学的不能以这种说法为满意,我们的责任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它的意义和真相来,揭破一般灰色的幕,使我们对都市生活的各方面有一个深刻而正确的认识,我研究上海市贫民窟的第一个目的就在这里。

常听的人说,上海的青红帮如何如何的厉害,绑匪如何如何的凶,娼妓罪恶如何如何的可怕等等,但是很不容易得到一个清楚的认识,所以我这一次的研究是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贫民窟,借以了解上海下级社会生活的实况。这种认识或了解是我们研究社会学的第一步重要的工作。因为先认识了以后,才可以谈到改良或改造。

我们的第二个目的是求实用。近年来上海平民居住改良的运动渐渐发展,这亦是事实环境,迫得他们不得不去注意这个严重的居住问题,因为社区生活是完整的,一部分的糜烂,绝对可以影响其它部分的安全,贫民窟的区域日渐扩张,就是表明整个组织在那里解体,许多问题在那里增加,一般人都逐渐看到上海市社会生活的失调,居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于是有公私机关起来提倡居住改良,如青年会的新村,市政府的平民村等等,但是我们认为任何改良运动,须建立在实际情况的研究上,就表面的观察和武断的见解,就定出改造的方案来,是最不科学,而最危险的一件事。

近来上海市的许多改良工作已经失败了,其原因就因为在实际工作之先,没有把问题研究清楚,不知症结之所在,自然不能对症下药了。我们对现在的许多的改良工作不满意,所以要乘这机会,根据实际研究的结果,造出一套改良的方案来,这方案能否成功,我们因不敢决定,但至少比那些片面的观察和武断的见解,要近于实际多多了。

3)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我对居住问题发生兴趣,还在一九三三年,因为我家住在上海,每次假期归家,到各处游玩,常常看到一片片的茅屋,或是条条低矮湫隘的弄堂,有时候为好奇心驱使,就亲身到这些地方去观察,谁知道不去便罢,一去却使我又揭破了都市生活的一层黑幕,原来这些地方就是劳动阶级居住的贫民窟,他们生活的污秽,黑暗,痛苦,无秩序,无教育,给了我深深的印象,使我再也不能把它忘记,再也不能把它丢开。

 

图片

图为一处石库门弄堂入口的旧照。图片来源:Wikiband

 

从此我有机会便常常去观察,并和上海各机关的社会服务人员,讨论这些问题,如青年会的劳工服务部,上海市社会局,救世军,等等,但他们给我意见大部分都是失望,有的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当时所有的一些救济工作,大部是一种小规模的治标办法,因为他们只看见有一部分劳动者的生活是非常的恶劣,所以兴办一点救济工作来改良一下,他们始终没有了解为什么上海市的居住情况是这样的恶劣?居住的恶劣在整个都市社会生活上有什么影响?如何才能改善一般居住状况?

有了这些问题在心里,我就决计要研究上海市的居住问题,尤其是平民的居住问题,亦就是贫民窟的问题。一九三四年秋,我就决定拿上海市贫民窟的研究,作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

自我决定了研究题目以后,就开始搜集材料,范围以上海一般低级薪给阶级(wage earners)、劳动阶级的居住状况为中心,旁及上海一般居住概况,因为所谓居住问题,或贫民窟问题,就是指这般低级薪给阶级的居住问题,假若上海的居民,都能有像富商巨贾的优美的住宅,自然就不会有居住问题发生了。

关于贫民窟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已在上节加以叙述,此处无容复,这里单讲我搜集材料和研究所用的方法。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实地研究法,一种是历史研究法。

实地研究法的应用,就是趁假期的中间亲至各贫民窟中考察,我把上海市以南京路为中心区分作五个区域,即沪东,沪西,沪南,沪北,和浦东。黄浦江以北,北四川路以东算沪东区,北四川路以西,苏州河以南,戈登路以西为沪西区,北四川路以西,苏州河以北是沪北区,黄浦江以西,公馆路以南为沪南区,黄浦江以东为浦东区,按着以上五个区域,每区皆加以实地考察。

在实地出发考察之前,先到各该区之公安局或巡捕房,翻阅该区之住户登记册,由房屋与居住人数之比例即可知何处之居住情况较为恶劣,何处较为佳良,查明之后一一注于自己所携之上海市地图上,以后按图一一亲加探访,有时并请地面警察或社会服务机关之人士为向导,以求工作之迅速与便利。

贫民区后,先对该区之居住概况加以大略之亲察,如住屋之形式,街道之状况,生活情形等。然后再选择一两家,较为能代表一般情况的,加以详细的访问,我们注意的主要项目是房屋的形式和间数,每间住房的人数,住者的职业,每月大概的收入和生活费用的支配……等。这样访问完毕以后再到另一个贫民区域,作者就用这样的方法,把上述的五个区域,一一考察完毕,前后费时约有两月。

实地考察终了以后,我就将所得的材料作比较的研究,看一看沪东,沪西,沪南,沪北和浦东五个区域的贫民居住状况是否完全相同,若是不同,原因在什么地方?此外我们也希望从这些不同的区域的材料当中,找出一些概论来,至少要能晓得贫民窟产生的一般原因是什么?或是贫民窟对整个上海市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作者在研究中的第二种工作是实地考察居住改良运动的实在情形,因为近年来居住改良运动的风声日渐高涨,实际改良的工作亦在那里步步的进行,如上海青年会劳工部的浦东新村,上海市平民福利委员会的平民新村等。这些工作对贫民居住情况的改善究竟有无贡献?如有,究竟改善到什么程度?如无,其失败在哪里?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愿意知道的,所以作者,愿就一得之愚,把这种新兴的居住改良运动加一番检讨,然在检讨之前,必须先对这些工作的实在情形有一深刻的明瞭,否则所见的一定会错误。

所以我在把贫民窟概况考察完毕后,就开始实地考察居住改良运动的状况,将公私两界举办的各种新村事业,都亲身加以访问,有时更直接参与他们的活动以便对他们的工作有完全而透彻的观察,其中消磨在青年会浦东劳工新村的时间最多,同时在访问的时候,常常和他们的工作人员讨论各项问题,从这些讨论中亦得到了不少的材料,而且从这些来往和接触中间又认识了不少的新朋友,使我在搜集,登验材料时,感觉到许多的便利,此外亦增加了我许多的社会经验。

第二种方法是历史研究法,我这里所指的历史研究法并不是狭义的历时研究法,因为搜集材料的范围,并不仅限于史料式档案,乃是凡关于讨论上海市居住问题的论述,记载,评论……等等,不分过去的和现在的,我都一律搜集了来,自然我对居住问题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是加以特殊的注意的,但对现代所有的材料亦一样的不能忽略,换句话说,我这里所用的历史方法乃是指次级材料(Secondary Material)或间接材料的搜集和应用而已。

实地考察给予我的只是现在的状况,对过去的情形是很难明瞭的,所以必须用历史方法搜集次级或间接的材料来作补充,然而若单靠次级或间接地材料又是不完全的,必须有实地的研究方能补足这种缺憾,任何完全的研究,必须包括历史与现在二部,即所谓纵的方面与横的方面。

我自己在实地考察之余,就尽量作纵的方面之研究,举凡报章杂志,专著典籍,以及一切丛书小册,会议报告,机关法令,凡有关上海居住问题者,皆一律在搜寻之列,可惜国人对居住问题尚少注意者,专门研究之论著固寥若晨星,即报章杂志之时文亦不多见,故虽尽量搜集,所得亦没有多少也。

这篇论文的材料,主要的还是以实地研究所得的为多,间接的材料次之,就自己两年来研究的经验说,觉得目前要研究中国社会,非从实地研究下手不可,间接的材料,除了统计表或数目字能表示某种现象之外,其余的尽不可靠,所以研究社会的文字尽管连篇累牍,然真正够得上一篇科学的研究的则百不一见,率皆辗转相依流于雷同,或轻描淡写出于肤浅,中国社会科学之难得进步,此种错误岂能逃其责乎?

 

图片

图为贫民窟问卷调查。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图书馆燕京大学毕业论文数据库。

 

不过实地研究亦非易事,第一必须有充分的训练,因为没有充分的理论和技术的训练,到实地社会里,一定会觉得茫茫无所适从,费了许多的时间精力,得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事实,对某种现象的功能和意义看不清楚,对整个社会的生活更不能了解,作者自己就缺乏这种训练,所以在实地考察时,常常感觉到困难,许多的事实没有法子去解释,许多的理论不能去应用,在技术方面则,访问,谈话,观察,处处都碰钉子,幸而钉子碰的太多了,倒从尝试与错误中得到一点经验,这点经验就帮着我完成了实地的考察。

第二实地研究必须有充分的时间,因为欲对一种社会现象研究的很彻底,除了研究他的功能和结构之外,尚须研究他的变迁,然而变迁不是马上可以看的出的,必须假以时日,继续不断的观察,然后可以看出它的变迁。

这一点作者亦未能充分做到,因为作者在家的时间很少,一年中只有暑假两个月,寒假两星期在家,能靠这短工的时间,观察上海居住情况的变迁是不可能的,虽然并不是看不出它的变迁,但看到的这种变迁是脱节的,零散的,不容易明瞭它变迁的过程和意义,因为有许多重要的现象就在这离开的期中错过了,所以要其正观察一个社会的变迁,非住在这个社会里很久不可。这亦是实地研究的一个很重大的困难。

任何科学的研究,都包括有三个步骤,一是搜集材料,二是分析比较,三是取得结论。我这个研究,在方法的节目上难免有错误或缺陷的地方,但原则上仍然是遵照着这个步骤。我尽我的能力使他成为一个近于科学的研究。

最后我要讨论讨论,这个研究的性质。这个研究是要作一个实地研究的试验,不过自己的训练和经验很有限,这个试验能否成功,自己实在没有确实的把握。同时因为时间和事实关系,不允许自己有作深刻研究的机会,所以这仅仅是一个概况的研究,而不能算作一个精密的研究。

我们注重的是贫民窟的一般情形,而不是某种特殊现象,我们要把它看为整个上海市生活中的一部,而不是以它为一种单独部分,因为我们相信一个社区生活,是一个完全的整体,他的各部分都互相关连着,各有他们特殊的功能,由这些不同功能的各部分联合起来,才造成了一个社区生活的整体,所以我们上海市贫民窟问题,是拿整个上海市来看,不是割离了来看,这是我们基本的关照,不得不特别申明一下子。

 

上海市贫民窟概况

(一)贫民窟之区位的分布

这里所要讨论的区位,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我们不能不稍微解释一下子,提到区位必须先把人之区位学加以简单的叙述,因为所谓的区位,不过是人文区位学上的一个概念而已。人文区位学是近代都市研究的产物,简单说来,就是研究各种人文关系之下(共生、竞争、合作、流动、集中、散布等关系)人类社区空间配置(spatial arrangement)的科学。

区位是文化单位的位置,文化单位的分布常是有一定型态或模式的,地方社区就可算是这种文化单位分布模式的表现,这种模式乃是人与人,人与文化,文化与文化相互关系的交织网,在各种相互关系的氛围中,各社会单位:个人、团体、社区、文化单位,所占的地位便是该单位在社区分布中的位置,亦就是区位的分布。

清楚点说,就是各种社区或区域,在都市中,因了种种的人文关系,都有他相当的位置,并不是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一个都市有他的规模,正和一所建筑有他的规模一样。

据派克与步济时(Park & Burgess研究支加哥的结果,说支加哥从中心点向外,一共有五个圈,支加哥的中心点算是第一个圈,在这里有高揰入云的大建筑、百货商店、大银行、大旅馆、大娱乐场、铁路车站、公共机关等,这便是商业区域。商业区域以外是第二圈,在这里有一些小工业,小市场,破烂的房屋,污秽的街道,贫民窟外侨,以及作奸犯科、行不道德事的人,都藏在这个圈子里。

 

图片

图为步济时(John Stewart Burgess1883-1949)。图片来源:https://www.findagrave.com

 

第三道圈是中等住宅区,住在这里的,大半是商店中的伙计,工厂中的小工,他们为了作事的方便不愿离开他们的商店或工厂太远,所以都住在这一道圈之内。第四圈是高等住宅区,有着精美的住屋与宽大的花园,第五圈是郊区,这里便靠近乡下了,有大工厂,和依积工厂为生的人。据步济时(Burgess)说美国都市大都合于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亦可以说就是一种区位的分布。

贫民窟在都市中是一个特殊的区域,亦可说是一种自然区域,因为有种种的关系,使有最低收入的贫民不得不住在一起,不得不往一处挤,这些贫民窟的所在,和它的分布是有一定的。像我们前面叙述支加哥的区域形式,知道在第二道圈中是贫民窟的所在地,还有我们一说到伦敦的东部,或是纽约的东部,大家便会知道那是贫民聚居的区域,虽然有些都市里的贫民窟并不在它的东部,但它总有一个特殊的区域,所谓某某都市的东部,不过是总指贫民窟的特殊区域而已。

贫民窟的所在地必须有几个客观的条件,第一房租必须低,我们知道贫民窟的产生,主要的就是因为这一部分最低收入的贫民,纳不起较高的房租去住舒服的房屋,才住到贫民窟里来,所以贫民窟里的房租必定是很低。

第二贫民窟所在地的地价必须较低,地价低和房租低是有连带的关系的,地价昂,房租亦随之而昂,贫民窟的房租低,地价自然亦随之而低,因为有低的地价,方能使一般低级收入的贫民得以租到一块地皮,建筑起他们的茅屋来,亦惟有最低的地价,可使一般小投资者,得以建造起廉价的住屋来。

第三必须距贫民工作地点不太远,贫民窟里的居民,大多是工厂里的工人,和其他依赖每日工资为生的劳动者,这些人工资的收入既然非常之低,每日的工作却又非常繁重,因此他们必须住在工厂或其他工作处所的附近,住在较远的地方,不是他们的经济和精力所能胜任的,这亦就是为什么都市里的贫民要沙丁鱼似的聚居在一起,而不住到较舒服的郊外去的主要原因。

有以上这三个条件,我们就能决定贫民窟的所在地是怎样的恶劣。都市里的土地,是被人用种种方法利用着去产生利润,在一个人口集中地势冲要的地带,寸土寸金,都不足以喻其价值。地价的高昂,差不多成了都市的一个特质,在这高地价之中,而能找到低价的土地,不用说不是这块地皮的位置不好,就是因为型态的缺陷,不能充分地去利用,所以僻隅、路尾、抗堑、沟洼等地就成了贫民窟的发祥地,没有一处贫民窟是建造在整齐冲要的地带上,没有一处贫民窟不是污秽、湫隘、破烂。所以上述贫民窟所在地的几个客观条件,亦就是贫民窟区位分布的决定条件或关系。

上海市贫民窟之区位的分布,就作者两月余之实地考察,约可分为四个区域,就是闸北区、杨树浦区、浦东区、南市区,这四个区域。除了杨树浦区是在公共租界以内,其余三区都在市政府界内,法租界的东部和公共租界的中部几乎找不到一个贫民窟,因为这里是上海市的中心区,一切巨大的事业都集中在这里,这一带的地皮非常之昂贵,据一九三一年大英工部局的告报,南京路由黄浦滩到河南路,每亩地价值银201700两。

以这样高的地价,事实上自然不容有贫民窟的存在了,同时租界当局对房屋的建筑有严格的限制,在一定的地区内,不准建筑茅屋棚户,对旧有的草栅户则严予取缔,前曾烧除草栅户,引起上海市民的严重的反感,结果并不能把租界内的草栅户都整个的廓清,因为在没有一个根本的解决办法之前,欲用强制的手段去铲除贫民窟,是绝对行不通的,所以到今日在租界内较偏僻的所在,仍然有连绵的草屋存在着,在那里依然是拥挤、污秽、破烂不堪,仅有的分别,只是在数量上,比市政府区域内略少而已。

前面我们把上海市贫民窟的分布分成四个区域,第一个是闸北区,包括北四川路以西,苏州河以北,和苏州河以南,戈登路以西等地区,这是上海西北部工业区,许多大纺织厂、缫丝厂、印刷厂、面粉厂,都分布在一带,比较说来,是上海市工人最多的区域。这里虽然距离市中心区已略远,地价亦没有到几十万两一亩,但是这一带的土地,却是被一般资本家当作商品似的作土地买卖,甚至把土地买卖和证券一样地作起投机的营业来,土地业在上海几乎成了一专门的事业。

所以你尽管看见有空地,但很少见盖起房屋来,因为这些空地是在常变换它的主人,土地投机的利益大,使他们不愿去建筑房屋来收房屋租,就是有房屋的亦不愿把房屋改良,因为他们不定什么时候就许把这块地皮卖出去,房屋的收入在他们好像是一种副业。我们常常听说闸北一带的房客向大房东或二房东提出修理房屋或减租时,大房东或二房东就会拿折房或驱逐来恫吓,在这种情况之下,空地既没有人盖房,旧有的房子又不去改良,房租则一天天的增加,住在这里的则又都是收入不丰的劳动者,这样贫民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还有一二八之役闸北一带受害最烈,房屋十九损坏,更促成贫民窟的增加。

在上述的四个贫民窟区域里,以散布在这一带的为最多,如张家巷、分水庙、裕通路、大统路、炒米滨、太阳庙、普善路、潭子湾等处都是贫民聚居的地方,假若一个人从大统路或普善路经过,到处都可以看见低矮的茅屋草栅,蓬头垢面的人和泥潭中打滚的儿童,这里可以说是上海市西北部贫民窟的大本营。

第二个是杨树浦区,包括杨树浦路一带的地区,这里是许多中外大工业的所在地,亦是进口货物的堆积处,沿江一带码头林立,大路两旁厂屋如云,最重要的如工部局发电厂、祥泰木厂、三井木栈、上海纺织英国第一第二厂、三新纱厂、杨树浦纱厂、瑞记纱厂、老公茂纱厂、恒丰纱厂、自来水公共司、致富栈等,在早晨与晚上,汽笛长啸中,我们可以看见无数的男女工人,出没在这一带的每一个角落里,再加上许多码头的苦力,差不多可以说,除了少数大腹便便的买办与经理之外,在杨树浦一带活动的都是这般劳动者,所以在这里到处可以听到咿呀的呼喊,满世界都是黯淡的烟雾。

 

图片

图为一二八事变日军作战情况及炸弹爆炸区域地图。图片来源:Wikipedia

 

其实住在这里的人口并不算稠密,但大部的地皮却被大工厂、大企业,和外国的机关等霸占了,这里把几十亩地圈起来是三井泽行的厂地,那里把几十亩地圈起来是大英工部局的产业,虽然尽有的是空地,但各洋行各工厂为了发展他们的业务,不愿意建造起住房来。

同时这一带的住宅区的居民,大多是富商巨贾,买办外侨,几层的洋楼附着宽敞的花园,决不是拿血汗来换工钱的劳动者所敢问津的,然而他们又不能住的离开工厂或码头太远,这样只好在这一带大厂屋、大建筑的空隙之中,营造起他们狗窝也似的住宅来,所以在福兰路附近,宁国路,平凉路的后身,临清路的一隅,都可以看见一片片破烂拥挤的住屋,这就是杨树浦劳动者生活的所在。

第三个是浦东区,包括黄浦江以东一带工业区域,这里有许多的大工厂,重要的如英美烟公司、华章纸厂、荣昌和森昌火柴公司、元丰油厂、毛巾厂、布厂等,因为有这许多工厂,居住在附近的工人自然亦少不了,但这一带的住房却不很多,这是因为浦东区在上海市未发幸前原是一旧荒村,后来上海市日渐发展后,就有许多工厂从西岸迁到浦东来,许多新兴的工厂,亦利用这一带的空地建筑起来,于是就造成了今日的浦东工业区。

但因为它是工业区,除了制造以外没有别的事业,资本家和地主们就不肯投资来建造住屋,因为建造了住屋来租给工人们是没有多大利润的,同时大部的地皮都掌握在几个大公司大洋行的手里,他们为了业务的发展和利益关系,亦不肯去建造住屋,虽然亦有些工厂为了自己的工人建造了宿舍,但所能容纳的还是小部分,而且又常常因为管理不善,工人不愿住工厂的宿舍,再加上工人平均的工资都很低,自己绝对没有力量来建筑适宜的住屋,这样就不得不苟且偷安,聚集到贫民窟里来了。

所以你在浦东到处都能看见空地,但到处都有贫民窟,这个不和谐的对较,谁看了都会觉的不舒服,在民国十四年,就有上海青年会的劳工部来举办浦东劳工新村,为得改良浦东工人居住的情形,但车薪杯水,哪能有济于事呢?

第四个是南市区,包括黄浦江以西,公馆路以南之区域,这一带是机器工业区,重要的如江南造船厂、上海兵工厂、炮厂、同昌机器厂、求新工厂、龙章纸厂等,所以居住在这一带的,大都是机器,北面是旧上海县城,里边还保持许多古老的建筑,因为繁华的中心北移了,没有人肯在这里建筑新的房屋,南市的市面日在衰落中,我们一天天看见这一带的房屋,破坏凌落,一次大火灾过后从没有见它完全建筑起来过,因为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工人和下层阶级,遇到了很大的损失时是没有力量恢复的。

其实南市一带空地是很多的,但是很少有人利用这些空地去建造住屋,大部的贫民仍都聚居在旧日的老弄堂、破茅屋中,虽然他们亦都感觉痛苦,亦整天在那里喊房租高、房子坏,但又有什么法子呢?同时南市又毗连着法租界,有许多在法租界作事的小工苦力以及自由劳动者,他们住不起法租界的房子,亦只好住到这毗连法租界的南市来,因此南市的贫民窟,大部都在法租与南市交界处。这一带终年是乌烟瘴气,扰嚷哄乱,和那北平路、南京路比起来,好像是另一个世界。

 

图片

图为1935年的上海地图。图片来源:http://www.lib.utexas.edu

 

除了以上四个区域外以,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内部亦不是没有贫民窟,不过是数量上和形式上有分别而已,如各银行公司、商店、旅馆、娱乐场的下级职员和雇工,他们的收入是不比工厂的工人强多少的。

他们既没有力量住较舒服的房屋,而且因职业关系又必须住在市中心区的附近,这样他们不得不设法住最便宜的房屋,所以就是在南京路上,假若我们注意的话,亦可发现许多小弄堂,小巷口,那里就是这些低级职员和雇工的寄居所,不要看外面是几层的楼,亦许一楼一底的房屋就会住着五六家,拥挤的状况,恐怕鸽子笼亦有逊色,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并不比前述四个区域里的贫民窟强多少。

租界当局对草栅户取缔的非常严厉,但对这种非人生活的弄堂住房,仍不见有什么改良或是取缔的步骤,上海市的人口,一天天的在增加,贫民窟的区域亦一天天的扩大,租界内取缔的草栅户,更促成一般居住情况的恶劣,加以经济衰落,失业的人一天多于一天,贫民窟问题亦一天比一天严重。

近年来公私机关都已感觉这个问题的重要,改良居住的声浪,一天天的高涨起来,市政府亦特设平民福利委员会,主要的工作就是设法改良一般平民的居住状况,因为一般人都已经看到,居住问题不是一个很单纯的问题,它是和整个都市生活有密切的关系的,假若居住问题不能改善,整个社会生活不会成为很完满的。

下面是上海市贫民窟的分布图,这图是用基图base map)的方法制成的,绘制的方法在前面研究的范围和方法中已经提到,就是将上海分为四区来考察,每至一区先考察其一般居住状况,然后即考察贫民窟,发现一贫民窟后即在基图上点一点。

我们点点的标准是至少有五十户以上的贫民而成为一个特殊区域者,即算为一贫民窟,其余三户五户,零零碎碎贫民住屋,则另记于一纸上而不记于基图上,盖若无标准的记录,可将上海市图完全点满,对真正贫民窟的分布反倒看不出来了。同时作者的能力有限未能将整个上海市皆加以详细的考察,附图中所示,只是贫民窟分布的一个大势而已,亦是我们应用基图作研究的一个实试。

(二)贫民窟的环境

1)物质环境

这里所要叙述的物质环境是指贫民窟区域的地形建筑,以及各种物质设备而言,人的生活是离不开物质环境的,所以要明了贫民窟的生活,必须先对贫民窟的物质环境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第一我们先说贫民窟的地形。在前一节里我们已经叙述过上海市贫民窟的区位分布一共可分为四个区域,即闸北区、杨树浦区、浦东区、南市区,就这四区贫民窟的地形状态归纳起来可分以下五种:

1)河滨。在上海市内纵横交流着许多小河,这些小河本地人称之曰滨,这些河滨平素是为排泄污水倾弃垃圾用的,但一般贫民却把它当作乐土,纷纷的在此河滨雨峰建立起他们的草栅来,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河滨大都是公地,可以免纳租金,一般逃难来上海的贫民,既住不起较舒适的房屋,又没有力量来租或是买一块较为整齐的地皮来自建住屋,惟一的方法就是利用这些河滨的公地,花很低的代价买一点木竹苇席等建筑材料,自建起一所草栅来。

这种房屋在上海的每一条小河上都可以看到,特别在苏州河上,更是鲫次鳞比,绵延数千里。

建筑在河滨上的住屋自然是免不了潮湿,而且河中的水污秽不堪,粪便垃圾、菜叶鱼肠等等腥腐的碎屑,漂满了水上,每到夏日臭气蒸腾,蝇蚋成阵,极易发生瘟疫,加以建筑的窳败,偶遇风雨侵蚀极易发生灾害,在这种地形上的房屋,可说是恶劣到极点了。

2)湿地。湿地亦是贫民窟集中的地方,这些地方大部是因为过于低下,或是位置不适宜,因而地价非常便宜,一般贫民就利用地价低这个优点,在这些地域上建造起他们的住屋来,这种湿地在浦东、杨树浦一带最多,闸北和市比较少些。

这种地形较河滨之一面着陆面临水已好多了,虽然潮湿仍是免不了,但已没有污水恶味的熏蒸,不过因为地势卑下,污水不易宣泄,因之草栅四周,随处皆是泥潦,居民常以干土填置其上,以便行走,然日久屋内之地反较屋外为低,一遇大雨,潦水泛涨,污水挟泥物滚滚流入屋内,刻成为泽园,又因排泄困难,雨水侵入后,非四五日不能退尽,同时因洼地时有集水,蚊蚋极易滋生,故每至夏日疟疾成为流行病症,加以房屋密通比邻,空气不易流通,阳光也不充足,秽物垃圾又随处堆积,卫生状况极为恶劣。

3)荒地。在上海的近郊有许多荒芜的区域,这些地方或是坟冢场,或是莽丛,凌乱荒秽,不堪入目。同时因为距市中心区较远,地位不甚冲要,地价亦因而低廉,但这些条件正适合于贫民窟的存在,于是这些荒地就成了贫民窟的滋生所在。在闸北、沪西、浦东的边区都可以看到这一类荒芜的地区和一片片的草栅户。

荒地的情形又较湿地为优,因为它没有河滨和湿地的潮湿和污秽,亦没有它们拥挤,卫生状况较前二者好的多。但它的缺点是距市中心区略远,一般在市内劳动的贫民不能住在这里,因为往返过于不便,住在这里的多半是失业的人、小贩、种菜园者以及其他自由劳动者。

4)弄堂。弄堂就是小胡同,在上海市到处都有,在外表上好像很整齐,都是排一排的楼房,地势立很高燥,但在实质上它是贫民窟。居住的拥挤,光线空气的不足,内部的污秽,处处表示一个不良的环境。它的周围,或是一条优的街道,或是一幢高插入云的建筑,像屏风般地把太阳遮了起来。或是一排排同样的房屋,像鱼鳞似的密集在一块,紊乱、嘈杂、污秽、黑暗支配了它的整个环境。

有些建筑在地势低下的地方的,情形和湿地上的贫民窟差不多,有些古老的房子比草栅户还要恶劣。但它有个长处,就是这些弄堂房大部都分散在市内,交通便利,位置重要,很适宜于一般在市内工厂、商店、机关内工作的人员来住,这也就是弄堂房屋所以沦为贫民窟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5)隙地。隙地就是指马路旁边的一些空地,或是大建筑旁的空地,或是房屋与房屋之间的间隔等等,这些空隙也是贫民窟的所在地。因为有好些在市内工作的贫民,为了工作的便利,不能住到较远的郊外去,于是就利用这些隙地来建筑成平房或草栅来居住。

这种隙地大都是有缺陷的,或是太低下,或是不规则,或是在大建筑之背面,永远见不到太阳,或是过于污秽,不适于居住,如鱼市粪厂之附近等。因为有这些地理上的缺陷,一般生活稍为宽裕的人都不愿住在这里,因此就给贫民造成了好机会,使他们得在这些隙地上建造起住屋来。但这些住屋的环境都是和那些河滨湿地上的贫民窟一样的糟,到处是污秽、破烂、紊乱。在一座几十层的大建筑之后,却散布着许多低陋的草栅,令人看了起一种不和谐的对较之感。

以上我们把贫民窟的地形概略地讨论一遍,现在我们再讨论它的建筑。普通贫民窟房屋的建筑,可以分作三种,就是楼房,平房,草栅户,另外还有特殊形式的,如小店,工人寄宿舍之类等,比较的不重要。关于这些房屋建筑的形式和内部的构造,我们要在下节中详细叙述,这里我们只把建筑形式在物质环境上造成的几种重要现象加以概括的叙述。

先说楼房,楼房是指弄堂房屋,这种房子大都是一楼底的房子,建筑的样式非常古老。普通一所屋至多只有百到600方尺的面积,但上下竟会分为五六间屋子再加上阁楼,往往要住上五六家,有时每间所占的地位不出200方尺,甚至有小至100方尺者。

一家四五口,衣于此,食于此,息于此。卧房、厨房、工作室、厕所都在这一屋内,其嘈杂秽浊,局促之情形,常使居者感觉极大之痛苦。至因光线之不足,空气不流通,极易发生疾病,偶一发生则传染迅速,不易预防,此种物质环境的恶劣实为贫民窟之一最大疮痍。

次为平房,平房多建筑于荒区湿地上。此种房屋建筑极劣,屋内少有窗户,因而光线非常暗淡,空气也不流通,屋顶则恒破漏不蔽风雨,地上废物垃圾充斥,泥横流;其四围多为坟冢沟,水池洼坑,卫生状况远逊于楼房,而日常生活之痛苦则又之。

再次为草栅户,草栅户为贫民窟房屋之最下者,大多散布于河滨湿地上,其建筑与环境之恶劣,无亦复加。苇度为墙,茅草为顶,既不蔽严寒,又不御酷暑,污秽湫隘,黑暗异常,四围泥潦聚集,恶臭飞扬,空气污浊,不堪名状,其卫生状况恶劣至极,生于此种物质环境中,决难成为一健康之人。

第三我们讨论贫民窟与交通,因为交通和贫民窟有密切的关系,交通情形的改善,可改良贫民窟的物质环境,而交通状况的不良可促成贫民窟的产生。所以在贫民窟的物质环境中,交通亦算一个顶重要的份子。上海市的一般交通是很便利的,水上有汽船,陆上则有有轨与无轨电车、公共汽车、马车、人力车等等。

但可惜这些交通工具,便利于贫民的地方很少,第一是因为车资很高,又很少优待办法,一般贫民都坐不起;第二是路线不合宜,贫民窟的所立地大多是比较偏僻荒芜的地方,但交通线经过的地方却是繁华的中心。因此除了弄堂贫民窟比较能享受交通上的便利以外,其余的贫民几乎无缘去利用这些交通工具。

 

图片

图为1930年上海无轨电车。图片来源:知乎。

 

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就是贫民窟都集中在工作地的附近,如工厂的附近,他们没法子住的很远。同时这种贫民窟愈杂愈大,结果遂使贫民窟问题日益严重,而贫民窟的物质环境亦每况愈下;贫民的糜烂,亦是整个社会的糜烂。

2)社会环境

贫民窟的社会环境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

1)家庭——家庭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制度,亦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一个份子,所以我们第一先要讨论贫民窟的家庭制度。上海的贫民的家庭大多是小家庭形式,普通一个家庭包括夫妇及其子女,间亦有三代或四代住在一起的,但为数很少。据上海公安局的人口清查报告,每一贫民家庭之人口为4.6

这种现象是因为贫民大都是由内地迁移来的,迁移来时多是单身,或是两夫妇,很少有整个的大家庭迁移来的,因此家庭的形式是很小的。不过好些家庭然和他们故乡的大家庭有来往,在他们心目中以为上海的家只能算为一个临时的家,真正永久的家仍能是他们故乡的大家庭。他们每个人都希望发了财以后,仍还到他们的故乡去。

贫民窟的家庭虽是小家庭,但仍然保持着内地农村家庭的特质,夫在家庭中是有绝对的威权,妻只算作一个附属品。她们在家庭中的工作除了看护儿童以外,有时亦帮助丈夫作工,近年来女工渐盛行,许多贫民的家庭都使妻女到工厂去工,借以辅助家庭的经济。

说到贫民的婚姻,婚姻的形式仍然是完全旧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然是天经地义的通行着,比起上层阶级的自由恋爱来,好像是在另一个世界里。好些贫民结婚是要回到他的故乡去,找一个故乡的女子来结婚,婚后再一同搬到上海来谋生。这样的事实在十年以前极盛行,近年来因为内地的女子迁移到上海来的很多,贫民结婚可以不必回到故乡去,不过乡土观念的界线仍然是打不破,江北人总是和江北人结亲,宁波人总是和宁波人结婚,而且婚礼亦是各依照他们本地的风俗,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丧礼、祭祀亦然。

上海实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大杂汇,研究中国文化的变迁,研究东西文化的冲突,上海是一个顶好的园地。就家庭制度言,在上海我们可以看到最新的新家庭,亦可以看到最旧的大家族,亦可以看到正在解组变迁中的变态家庭。

2)礼俗——上海市贫民窟的礼俗种类非常的复杂,我们没有方法来把它一一加以详述,这里只能说明贫民的礼俗,仍然大量的保持着他们原来的面目。内地农村的礼俗,在这里充分的可以看到,而且地方保持着一地方的礼俗,着礼俗的异同,遂发生一种分隔作用,即一地方的人总是和一地方的人住在一起。我们到了山东人居住的区域,一切行为习惯民风礼节和在山东一样,到了广东人聚居的区域也然,平民的行为仍然受着内地的礼俗的规律,一切思想态度,道德标准处处仍不脱其原来礼俗的范围。

虽然在西洋文化直冲的口岸,但这种保守性,仍然尽量的挣扎,同时好像新的文化不易改变这些贫民的生活方式。譬如公共医院在上海到处林立,但贫民病了仍然去求神问卜,而不去找医生,即上海市改办的平民住所的居民仍是这样,管理员虽尽力破除他们的迷信,但好像并不生多少效力,而张天师的符水却比任何药品都被贫民所欢迎。前些日子,大公报载,上海每年消耗的锡箔值到二百多万,从这一点我们就看到上海市是怎样的一个社会了。

3)经济与技术制度——说到经济与技术制度我们可以把上海截然分为两个社会,一个是上层社会,一个是下层社会,这两个社会中的经济和技术制度迥然的不同,或者我们可以说它是代表两个时代:一个是现代,一个是中古。我们先说经济制度,严格的说来,上海的贫民社会里可以说没有一个独立的经济制度,因为他们只是现代经济制度下的附属品。

大部的贫民是出卖他们的劳力来生活,不过在贫民窟内部的生活里却仍然保持着一种旧日经济制度,如小规模的交易、旧式的信用制度、墟市等等。许多方面仍然和农村的情形相若,这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程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着以前的状况。新的经济制度没有方法来适应他们,他们亦没有能力来适应现代的经济制度,因此在他们社会里就仍然维持着一大部分旧日经济制度。

次讨论到技术制度,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上海在排演着人与技术竞争的惨剧,这就是说有两种不同的技术制度在对抗,贫民仍然保持着古旧的技术制度:譬如几万纱绽的织厂在日夜不息的工作,同时贫民窟却仍有用手车纺纱者。汽车、电车、马车交织在上海的每一条街道上,但同时独轮的推车亦一样的在每一个角落里出没,尤其是贫民日常生活上的方式,没有一样不是旧日的技术制度,我们看了贫民的生活再看上级社会的生活,真不能不有隔世之感。

4)宗教——上海的贫民窟可以说仍然在神权统治之下,因为大部的贫民仍然迷信着神权。得病固然要求神问卜,买卖不好亦一样系求神保佑,至于发生了灾害,如水旱瘟疫等,那更非向神祈祷不可,因此神道巫在上海特别的发达。同时各种宗教组织,以及带有宗教性的秘密组织极流行于贫民社会之中,最著名的如青红帮,亦可算是一个宗教组织,其余如各种神社团体在平民生活中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贫民的日常生活莫不受着宗教的影响。

5)教育与社会裁认——贫民窟的居民大多是文盲,知识非常之低,行为的律规,完全依照社会的礼节与习惯。大家都遵守旧有的道德标准,违反这些标准的就认为是不道德,不正当,于是大家起来去制裁他。贫民比较很少打官司,他们遇了什么纠纷,都是自己设法来解决,有时请地面有声望的人来替他们排解,非到不得已的时候不去见官。不过因为知识过低,极易发生纠纷,而每一纠纷发生率多诉诸武力,凶杀之事极为常见,法律对他们行为制裁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直接裁认他们行为的乃是礼俗与习惯。

贫民们虽然都是文盲,但他们对教育却不反对,因为他们处处感受不识字的痛苦,于是对他们的子女都设法送进学校去。但因为收入有限,经济能力太低,不能入较优良的学校,于是野鸡式的小学遂应运而生。在弄堂里我们常可以看见某某小学的牌子挂在一个门口,其实到里头一看,只有一间屋子,拥挤着二三十个鹄首面的儿童。教师不是流氓式的青年,就是清朝留下来的老古董,在这种情形之下,儿童不仅不能得着良好的教育,反而要培养成变态的人。

还有一种学校是私塾,这在贫民窟里亦极普遍,几十家贫民联合起来,请一位老先生做教师,然后把儿童都送到这里来念书,课本是三字经和百家姓等。这种情形,假若你不曾目睹,你会不相信西化最深的上海会有这种景象,但事实告说我们,这种情形不仅是有,而且是很普遍。这真是要令人觉得稀罕了。

以上我们将贫民窟的社会环境的各种份子加以简略的叙述,这叙述只是一种定性的分析,略把它的性质加以探讨,不过我们不能把它分开来看,我们应当把它和整个社会生活来比,才觉得更富有意义。

(三)贫民窟的内部写真

1)普通形式

上海市的贫民窟,最普通的情形可以就建筑的型式分为三种,亦可以说是贫民窟的三个阶级,这三个阶级就是楼房,平房,草栅或棚户。现在我们把它一一分述在下面:

(甲)楼房——这是贫民窟最上等的住屋。大部是一楼底的房屋,建筑材料以砖瓦木石为主,所以外形上较为整齐,实质上亦较为坚固。内部的构造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天井的,一种是没有天井的,有天井的是在一进门有个约百余方尺的小天井,没有天井的是一进门就是客堂。

普通单幢的屋子,楼下多是客堂又用桩隔开分为两间,前者叫前客堂,后者叫后客堂。楼上亦分作两间,叫做前楼、后楼,后楼并须让出地位,作为前楼的过道,所以后楼的面积比前楼略小。正屋的后面,还有两个附间,下层叫做灶披间,上层叫做亭子间。亭子间上又附带一个台,有时为增多房间起见,在楼梯边上下离地五六尺的半墙上加上一层木板,就又算作一层楼,那么这一间屋内就又添了两间小屋,这就是所谓的阁楼,阁楼因为太近屋顶,只能睡卧而不能起立。

后面的房间大都没有窗户,太阳永远洒不到屋里来,这种房子亦没有厕所的设备,而且房间毗连着,只有中间空出一条狭隘的甬道供人通行,甬道里又是垃圾堆积的地方。虽然地下装有水沟,以供排泄污水,可是因为人烟稠了,这水沟常常是壅塞着,所以不论晴天雨天,那一条甬道,总是泥泞不堪,污秽难行。

这种楼房的面积约占400600方尺,容积约为40005750立方尺,每亩地大概可盖8所至10所。每所月租由18元至40元不等,依房屋优劣而定。就这房屋的容积言,仅仅足供一家四五口人居住,因为普通标准卧室,每人至少须有六百立方尺之容积,小于此则有碍卫生。

但事实上因为房租太高,不是劳动者一家所能负担得起的,所以分租的方法便成为普通的情形,其中主要的一种是由一家包租了来,再分租给其他房客,这就是所谓二房东制度。大凡在上海弄堂里住过的都能领会到这二房东的滋味,而居住情况的恶劣,亦是由二房东一手造成的,因为二房东要靠着分租来揩一点油水,所以不惜用种种方法剥削房客,而房客又因经济的压迫,不得不住。甚而至于还有所谓三房东,重重压迫,结果就是造成了贫民窟的黑暗景象。作者亲自调查过一所楼房的分租状况,现在我们把它写在下面作为一个例子。

某甲一家五口,包租了一所楼房,租金每月二十元。他除了自己住以外,又作了二房东,把剩下的房屋分租给八家十九口人居住,一切房租的收付都由他包办。

他们的住法是,他们自己一家五口人算第一家,住了楼下的前半间,即前客堂;后客堂租给了第二家,共有四口人,两个大人,两个小孩,月租四元;灶披间租给了第三家两口人,月租三元;楼上前半间(即前楼),租给了第四家两口人,月租五元;楼上的后半间(即后楼),租给了第五家三口人,月租四元;亭子间租给了第六家两口人,每月租金三元二角五分;另外还筑了两个阁楼,一个搭在楼下的楼梯旁边,容得一人睡卧,租给了第七家一人,月租七角五分;还有一个搭在楼上的楼梯上面,可以容得两人睡卧,租给了第八家两口人,月租一元二角五分;此外在晒台上又搭了一个小间,租给了第九家三口人,月租三元。

总计这一所楼房一共住了924口人,每家所占的容积,平均才有150立方尺,和标准容积差的真不可以道里计了。我们知道这所楼房是20元包租来的,可是这位聪明的二房东竟分租给八家住,每月得租2425分,这样他们除了白住房以外,尚有425分的纯益。像这样分租的房屋,在上海到处皆有,不过在半工商业的区内,尤其的多,如租界边境,闸北,虹口,八仙桥,南市旧上海县城一带最多。

住这种房子的多半是各机关的下级职员、巡捕、茶房、店伙,男女工人等。因为太拥挤了,日常生活非常紊乱,加以建筑的不适宜,光线空气非常缺乏。所有窗户,均系旧式木板与明瓦,门是两截的。它的楼梯,均系明梯,即级与级之间,只有一条横木,而不再有木板,因此极不宜于小孩上下。楼底的一间,也没有地板,因此住户,除了最下层的要略置床架外,楼上的居户大多用稻草作垫而另置床榻了。

他们用水的来源,有的是弄堂口有一眼井,有的是每一排房有一个自来水龙头,普通全排长屋二十四幢,以上述一宅居八九户的平均数约计之,可得一百八十余家,以一百八十余家合用一个自来水龙头,其不便亦就可想而知了。用井的更较挤塞,一口井的水,很难够供给一百八十多家,而且在晨午晚三个烹饪时候,尤其在午前洗涤较频的时候,往往无水可得,因此住户的清洁是无法讲究的。

住户的大小便,也都倾倒在污塞的阴沟里。菜果鱼肠、布屑破纸等等,狼藉满地,在黑巷高低不平的石子街上交映着,跟晒在屋檐下的破旧衣服形成了无独有偶的对比。建筑的样式,都是前排的前门对着后排的后门,后面的住户就得天天享受前面住户污浊垃圾的熏蒸,前面的住户亦一样的在享受着更前一排的赐予。从每一家住户里放送出来的浊气,融和在一起,使人闻到就感觉窒息。

尤其分门独立的户口一多,烹饪的炉灶自也加多。虽然真实在屋子里就食的人不太多,但为了经济起见,自己煮烧是当然的,再加以无烟突通路,全都一个大炉一个大炉地使用着,这样在作膳时,把整个弄堂弄的像刚失火时一样,每一个窗户里飘出了一缕奇息而黄褐的烟雾。

弄堂里,白天比较清静点,因为大部分人都出去工作去了。但一到黄昏,外出的人都回来了,立刻变得嘈杂哑,有的打架,亦有的在屋里抽红丸,连一秒钟的安宁几乎都不能得。晚饭以后,有的打麻雀牌,有的拉胡琴,楼上楼下依然乱的不可开交,同时因为墙壁太薄,声音无法隔绝,所以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连一点家庭周密的意味亦找不到,连一点私的生活都不能有。

天热的时候,男子们都着膀,妇女们都裸着脚,在弄堂夹道里闲坐、打麻雀,轻浮的男子和女人胡调做出种种怪象,不道德的事亦时常发生。小孩则一丝不挂的在泥湿的地上大跳大闹的玩。这一切的污秽,紊乱,丑恶,黑暗,织就了上海弄堂的整个生活。

(乙)平房——这是一个比较次一等的住房,构造较为简单,只有一层房子的形式非常之低小,建筑材料亦很恶劣,普通多用泥墙,间亦有用砖墙者,但比较极少,屋顶最好的用瓦,但普通都用泥涂抹,或茅草覆盖,因此遇有风雨剥蚀,极容易漏了下来。墙壁因多系质,亦极易倾倒。

 

图片

 

 图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曾经实施过平民住房救助实践,先后兴建了三处平民住所及四处平民村,约计一千八百余套住房及学校、操场等相配套的公共设施。图为当时修建的平民住房的公共洗漱池。图片来源:新华社,《民国时期的上海廉租房旧事》。

 

内部的格式,有一进的,有数进的,然普通以两进者为最多,即将一间屋,分作前后两部,中间用一层薄墙隔开。前部就算作弄堂或居室,同时亦是灶披间,饮食作业都在这里;后部算作卧室,除了几支床以外,几乎没有转身的地方。因为将一间屋分成两进,后部就见不到太阳,窗户都在前面,所以卧室里面非常黑暗污浊,加以地势的低下,废物没有适当的处置,屋内潮湿不堪、恶气蒸熏、奇臭扑鼻,一般状况不如楼房远甚。

这种房子的面积,每间约为一百二十方尺,高度普通为七八尺,全屋之容积仅有两千余立方尺,然每间的月租则在两元到八元之间,普通一间屋至少要住上两家,十几口人。因为住这种房子的人大都是低级或没有技术的劳动者,这种人每月的收入,平均不过八块钱左右,怎样能住得起两元到八元的房屋呢,这样他们只得分租了来租,前屋住一家,后屋住一家,搭一层阁楼亦住上一家,其拥挤状况,有逾鸽笼鸡舍。这种房屋以闸北杨树浦,及浦东一带为最多。

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除了得到一个避风雨暴露的地方,聊以安身以外,几乎没有一点居住的意味。一间房要分开住上两家,父母子媳,十来口人住在一个处所,煨水烧饭都在这个地方,有时还得划出一小块地方来养猪,而他们大小便,也就在这喂猪的槽里了。他们的窗户,不过是很小的一两个窟窿,没有玻璃,只好糊上几层报纸,弄得屋内的光线非常之暗淡。

在他们的房间里,极少有正式的床铺和桌椅,他们就地用泥土垒起一个小台,上面铺些稻草,就算是床。桌椅有时亦是用泥土垒成,因此一到雨季和五月的黄梅时节,虽然他们迷信天,到此亦不能不整日咒诅老天了。

这种房子是一行一行的排列着,中间距离非常之狭窄,普通不满两公尺,而住户的垃圾污水又一齐往外弃,所以在这里并无所谓街道,只是一条条的泥泞的水沟而已。

这种住户的用水,说起来令人掩鼻。他们既没有洋井的便利,更没有自来水的设备,惟一的水源,就是路旁的渠沟、小河,如太阳庙一带居民的水源,就是沪宁路两旁排泄雨水的大沟,它的水源已发着恶臭而暗绿色了,在盛夏中,更蒸起了一个个微微的水泡,然而在这里的居民,却是求之唯恐不得的唯一水源。

这里头的住户,差不多都是要每日用自己的劳力来换三餐的。为了生活的竞争,他们得加倍的工作,所以天刚黎明的时候,他们就纷纷的攒出了这个黑暗的洞窟,从事他们的生业,只剩下一部分妇女小孩在里面活动。肖到黄昏以后,外出工作的人都回来了,立时又热闹起来,但亦只一会,晚餐以后,就都得休息了。一则省点灯,一则好休息劳作了一整天的身体。

(丙)草栅户——草栅户算是贫民窟房屋最下等的一种,严格来说,几乎不能算作房屋,不过是有着房屋的功用而已。上海的草栅户大多是江北人为了生计的压迫,离开了他们的故乡,辗转来到上海谋生。这种人在上海约有五六十万,他们既没有钱,又粗鄙,所以多被江南人歧视,呼之为外江老或江北老。

但这些人都是很勤谨简朴、吃苦耐劳,码头上的夫、车站上的小工、人力车夫,几乎全被他们包办了,此外在工厂里作下级工人的亦很多。因为他们的职业低下,经济能力非常薄弱,连以前所说的那两种房子分租都住不起。并且他们地域观念很深,团结力非常之强,同时亦因为受了当地的歧视,使他们不得不团结起来。

这些草栅户,大半散在近郊僻的地方,及沿苏州河一带的河滨上。他们实在是社会的开拓者和牺牲者,凡是空旷的荒地,一经他们聚集居住,就渐次的繁盛起来。地价日涨,他们也就要被地主驱逐,迁到较远的地带,另开辟他们的新地域。上海近年来的扩充,他们的力量不能忽视的。

栅建筑的形式,没有一定,大多是利用地形,所以高低不齐,方向亦不一。建筑材料主要的是竹竿、苇席、木板、茅草等,普通一间草栅,只要二三十块钱,就可以建筑起来。作者亲自调查了一个栅户,他说他的栅屋和地基都是亲手建筑起来的,他利用河旁的公地,在工作之余,就把垃圾一点点的堆到河旁去,日久那里就突出一块土地,这就是他们自己建造起来的土地,然后就在这块土地上建筑了他们的栅户,共计花了三十一元八角,其中稻草四元,竹竿十二元,苇席四元,木板二元,人工九元八角(共用十四工,每工七角,饭钱在内)。

这种草栅的容积,大概从七百立方尺到二千立方尺。因为建筑的材料是竹、木、泥、草,实质上非常不坚固,偶遇大风雨,极易破坏,尤其在冬天,当西北风怒吼的时候,这层薄薄的苇墙,实在不了侵人的寒气。住在里头的人,真有置身北冰洋之感。

栅内部的构造,普通是将一间屋,用竹屏分成前后两部,前部做客堂和灶间,后部做卧室。这些栅户,大多没有窗户,只有前面的门是光线进来的惟一通路,所以前面比较亮些,里面卧室则黑暗的几同夜晚,阳光和新鲜空气,几乎可以说同他们绝缘。这些一面临路面临水的栅户,极不宜于有小孩的居住,因为偶一不慎就会掉到水里淹死。在上海沿河滨一带的住户,时常有这样的不幸发生。

草栅大多是住者自有,因为他们多半利用公共隙地,用最低的代价自己建筑起来。栅户之所以多建筑在河滨上,就是这个原因。但有些建筑在有主的空地上的,则又须多一层纳税的义务,普通一个小草栅,每年要纳租金五元到八元,大一点的要加倍。这次租金,有的是直接缴纳地主,有些是由一个当地的土棍(住户都管他叫大爷)用最低的租价向地主包租了一块空地,然后他再用讹诈的手段来分租给贫民,他们要的租价比原来的租价要大到十几倍,但这些江北的贫民,迫于需要或威吓,也不得不屈服,忍痛来租用这块地。贫民没有钱,他们便放高利贷,用重利盘剥,使得这些贫民永远逃不出他们的铁掌之下。

作者亲闻沪北某处,十一家草栅户向地主租了半亩地,年纳租金二百元。约中言明以五年为期,期内如租户退出,须纳足五年租金;若地主令租户迁出,就只须免一年租。像这样的例子,所在都有,贫民在这重重的压迫之下,真是没有法子提高他们的生活。

草栅户的生活,可以说是非人的生活。一间七百多立方尺的小草栅,至少要挤上五六个人,而且在外面一部分还要划出一部分容纳行灶、鸡鸭,因为他们利用水上生活的特点,类多养鸡鸭的。亦就因此,他们的睡卧不得不像沙丁鱼似地挤塞起来。再加上恶劣的环境,不是污浊的沟滨,便是龌龊的垃圾堆,局促、湫隘、荒秽、肮脏,假如世间真有地狱的话,这种生活就相距差不多了。

2)特殊的形式

上述三种住房是贫民居住的最普遍的形式,另外尚有几种居住的地方不很普遍,而是带着营业性质的,这种特殊形式的居所其情形的恶劣,更甚于上述之普通形式,我们现在把他简单的叙述在下面:

(甲)小店或工人宿舍——这是私人开办的营业,专供给单身的工人来住宿。这种房屋普通都是平房,建筑非常恶劣,而店主为营利起见,每间房要容纳七八人睡觉。普通每月一床位收费五六角,说来似乎很便宜,可是这些小店都是流氓地痞开的,只要你住在里头,就有人引诱你赌钱、吸食毒品、嫖私娼等,结果所赚的工钱都花完了还不够,于是店主就放高利贷给他们,这样一来,工人就算入了他们的圈套,再亦不能超拔了。

随着店主就迫着他们去作种种作奸犯科的行为,偷窃、绑架、杀人、劫掠,以至于触犯国法、身败名裂。有时欠店主钱太多,店主就把他们卖了,或押出去,永远人家的奴隶。这种地方是初从乡下来的乡下人最容易上当。照理说来,这种罪恶的地方,本不应让它存在,然因为他们有恶势力的包庇,当局亦奈何他们不得。

(乙)女工寓所——女工寓所是类似小店而转为女工住宿的地方。住这种寓所的女工,大多是包身女工,即未成年的女子被人家从父母手里包租了来,送到工厂去作工。所赚的钱,都归包主享受,衣食住由包主供给。包主们为了要多得她们由血汗换来的利润,不得不在衣住食上尽量的剥削她们,女工寓所就是这种剥削机关。

房屋大多是破败的平房,每间房的布置,和三等舱差不多,一层一层的至少要设十几个床位,由地板一直顶到房顶上。而且一个床位是供给四个人来睡的,因为女工有日班与夜班,白天这张床可供给两个做夜班的来睡,夜里一个床又可让做日班的来睡,这样轮流不息,床位永没有闲的时候。这种不卫生的非人的待遇,说来好像使人有点不敢相信,但这确是铁一般的事实,在杨树浦、沪西、浦东各大纱厂的附近,都可以找到这一类的小店和寓所。

(丙)工房——工房是厂主建筑了宿舍来让工人住的。这种制度在表面上看来似乎不易诟病,所以凡是做定性分析的劳动问题者还极力地歌颂着、提倡着,但在本质上又是有同样宰割工人的效力。因为厂主建造工房,可以有三种利益:第一,如果他的工厂长时开张下去,他一直有租户,而绝不会空闲起来,是一种有利的副业;第二,房租无论如何是付现的,除非他先欠工资;第三,他容易管辖工人,免得受外面的煽惑。

虽然有这种种的利益,而中国资本家看透了的还不多,所以上海除了几家外国工厂外,大多数的工厂还没有工房,我们这里叙述的还就是几家外国工厂的工房,特别是曹家渡的日本工厂的工房。

工房的建筑,因为它的动机是属于双重剥削,因此不会较为于贫民窟是可以想象的。它们都是平房,而且前高后低,前面看来还像个样,到了后面,就仅能排一个铺位,而人亦得鞠躬如也地伛偻着。它不用地板,而是水门汀。它的窗户只有前面进门处的一排,因此空气不能对流,气味是极臭的。它每一长列中间的粉墙是道地日本式,即不用砖墙,而用木条与灰砂夹起来,于是声浪却可以对流,一屋吵闹,大家都不得安宁。而最坏的就是一遇火警的危险,因为一幢房只有一个门,没有第二个门可以逃生,加以全房木质,极易传火。

每间的全面积长约二丈横约一丈,月租每间四元。在这有限的一大间里,寄居的人口,至少是标准家庭的五口,这五口全都挤在这一间里,大小便、烧饭亦在这里,衣服的曝晒也有屋檐下的一条竹竿,废纸破布与一切豆蔬类的外皮,也一样是堆满了,前一排与后一排之间,从而腥恶与腐臭也一样的交作着,颇有余味三日不散之势。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人,除了麻木地过一天少了一天感外,一点生活的乐趣都没有。

(丁)船户——这种是以船为家,而一面又着陆的两栖类者。他们大半是从长江上游及江南北各省由水路逃荒而来的,既来后,就找一个适宜的地址,把船系了揽,再拣举滩角度较斜的地方,把船身推上去,一面以砖石木桩支住船底,使船离水面,但一面却又完全是水上的生活。

他们这种船,全船不足一丈二尺,阔更有限,大皆不及三尺,但人口却至少要挤上五六口,而且在船稍的一节还要划出一部分容纳炉灶、鸭笼与活动的地方。

他们全家族的生活,是上海劳工生活中最艰难困苦的:他们没有一个人可以有正当的职业,但他们挣扎力极强。从生产的一方面说,他们的男性多数敲碎石子,女性捉野菜,比较有希望而最大成功了的阔人是倒粪夫,较体面的少女与壮妇是做缝纫与卖向日葵、花生末、……壮男则挑皮匠担,与破布换铜钿,而最小的儿童则捡垃圾与煤屑。

再从不生产的方面来说,第一种是在深秋晚上,扶老携幼,以及挑一担襁褓中的小孩,到各里巷去,高叫卖孩子;第二种是由母妇把襁褓中的婴儿做苦肉计,即把他精赤赤地露在闹市中,以博人们同情的施舍,而自己或亦伸手要钱,或则去各里巷讨酸粥坏饭。

这些极贫的船户云集的地方是前市政府,现在是市党部所在地的枫林桥至法商水电厂所在地的卢家湾区之间一带的大河道里。这些人的生活,可说就离饿死线不远了。而贫民窟生活,描写到这里亦就无以复加了。它的存在,老实来说,实在是人类的耻辱。

 

文字编辑:龚之璇、宋丹丹、张可昕、何润、杨茜茜、宫昌昊

推送编辑:李金瑶、李雨萱

审核:凌鹏

文中所说的上海市贫民窟的分布图未在数据库的正文内发现。文字整理自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上海市贫民窟之研究》。论文共5章,此次推送节选了第一章第二章进行整理推送。为方便阅读,繁体均转化为了简体,标点有适当修改,段落亦重新划分。在此基础上,尽量尊重历史文献原貌,所有的修改不损害原意、不改变原文风格、不破坏时代通行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