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史 > 学人传略

许仕廉

许仕廉先生(1901—1981),湖南湘潭人。曾留学美国,获爱荷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后,被武昌国立师范大学聘为教授。同年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任余天休主办的《社会学杂志》编辑。1926年出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1927年创办《社会学界》年刊。1928年创办清河实验区。1930年参加筹建中国社会学社,曾先后任该社的副理事、理事,同时兼任北平社会顾问、《美国社会学及社会研究》杂志的特别编辑等职。1931年赴美讲学,任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导师,1933年兼任伦敦社会学会及意大利人口问题研究委员会驻华通讯员。后于抗日战争前夕赴美国定居,转为经商。

 许先生对于社会学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担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期间,正是社会学系的研究特色和学术传统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该系逐步开始社会学中国化的时期。早期的燕大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伴随着学界非基督教运动的发展,许仕廉发出了 本土社会学 研究的先声,确立了燕大社会学中国化的基点。1925年,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许仕廉直陈当时中国社会学存在的八大问题:(1)把社会学当作哲学;(2)把社会学当作心理学的一部分;(3)把社会学混作社会主义;(4)教社会学的多不重系统的研究;(5)大多数学校设立社会学科时没有一定宗旨;(6)对外国社会学理论生搬硬套,简单抄袭外国资料;(7)不注重实地考察;(8)不重视社会服务工作。他提出中国学者有搜集 本国材料的大责任,从而为中国社会学 开出一条生路 

1926年,许仕廉接替步济时担任系主任。在就职演说中,他提出燕大社会学应当以 科学方法研究中国社会 ,并为中国提供 完全中国化的、科学的 社会服务,即燕京大学社会学在培养人才之外,还是要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并提供中国化和科学化的社会服务。

在此后的8年中,许仕廉带领燕大社会学沿着 中国化 的道路逐步改革其早期服务于基督教的特征,为燕大社会学中国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31年,许仕廉进一步明确阐述了 本土社会学 的思想,即中国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变迁的规律,从而 发明新的方法制度或态度去适应新的变迁。至此,许仕廉正式将社会学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倡导 中国化的社会学。

具体来说,许仕廉先生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中国化课程体系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健全,减少宗教性课程,注重中国本土社会问题的研究。(2)社会学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结合的初步尝试,和杨开道展开了著名的清河调查。许仕廉、杨开道带领学生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了对清河的社会调查。1930年,许仕廉出版了英文专著《Ching HoA Sociological Analysis》,完成了对清河镇的历史、地理与环境、人口、婚姻家庭、经济组织、政治、教育、宗教等方面所做的普查。 清河调查是中国社会学者进行的最早的市镇社会调查,在中国社会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孙本文就将许仕廉和杨开道领导的 清河调查 比作美国嘉尔滨的农村社会解剖。(3)引入人文区位理论,分析了西方社会学主要流派的特点,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引进了人文区位理论。人文区位理论成为日后中国社会学中国化过程中理论自觉的基础理论之一。(4)社会学中国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许仕廉在任期间,中国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而且在制度建设上注重社会服务要与实习结合,要在认识中国社会的前提基础上。他对社会学课程的探索使燕大社会学课程不仅脱离了服务基督教的特点,而且建立了结构内容相对完备、 符合中国社会需要的 中国化 社会学课程体系。通过 清河试验区 的建设,许仕廉开拓了将社会学原理与中国社会现实有机结合的学术研究和学术培养道路。清河试验区不仅产出了数量可观的 社会学中国化 学术成果,而且培养了大批社会建设人才。 

 同时,许先生还是一位卓越的人口学家,他认为讨论中国一切经济、社会与政治问题,必须从人口问题入手。人口、土地、生活程度及社会文明是社会的四要素,人们可通过人口的状况去衡量其他三项的状况。其中《中国人口问题》一书,阐述了中国人口密度、人口性比例及年龄分配、中国人口的婚姻状况及职业分配、中国人口的迁徙、中国人口的品质等问题,是中国早期研究人口问题的代表作之一。

 许先生的学术著作主要有:《Ching HoA Sociological Analysis》、《中国人口问题》(1930)、《人口论纲要》(1934)等。